《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納蘭驚夢/文

“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這碗濃郁的雞湯,觸動了多少被城市快節奏壓迫到沒時間思考的當代人。所以,當講述著“慢下來,去生活”的《親愛的·客棧》用遠離喧囂的慢生活來撫慰每一顆疲憊的心,在觀眾群體中引發的巨大反響也就毫不意外了。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在告別了凌空瑟瑟水無痕的瀘沽湖,第二季《親愛的·客棧》選擇了內蒙古阿爾山的特色小鎮白狼鎮開始“創造美好生活”。除了選址上的變化,從第一期節目播出的情況來看,開啟“綜N代”模式的《親愛的·客棧》還是發生著許多的變化。這些各個環節上的變化,顯然將是今年這季節目中的全新看點。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最直觀的便是人員構成上的變化,除了老闆夫婦王珂劉濤以外,員工可謂是大換血。從第一季的陳翔、闞清子和紀凌塵換成了這一季的武藝、馬思超和王鶴棣——直接從一對情侶+一個單身狗的設置,變成了本季堪稱“少林寺”的三個單身狗設置。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其實第一季員工中加入了闞清子和紀凌塵這對小情侶的初衷,是為觀眾提供了觀察婚姻夫妻與戀愛情侶兩種狀態下的相處模式。但到後期可能發現這一初衷與節目“慢下來,去生活”的整體定位不甚符合,觀眾過多關注員工情感問題而疏離了節目主旨本身。而闞清子和紀凌塵這對情侶也因為節目而承受了過多不必要的外界關注,客觀上造成了兩人相處的壓力。從這個角度而言,員工結構的重新調整也就在情理之中。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除了“明星員工”的調整以外,《親愛的·客棧2》還加入了兩位“素人員工”,一位是白狼鎮鹿村支部書記鄭曉林,一位是村民大姐張雲鳳。雖然在第一期節目中鏡頭有限,但通過簡單的交代可以發現這兩位素人員工應該屬於“寶藏”類型,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就像他們帶來的白狼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白狼林俗樹皮畫一樣,有助於開拓客棧的地域特色文化。加上這兩個純天然的素人對於鏡頭沒有太過概念,可能會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看點。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從第一季的直接給現成的場所經營,到《親愛的·客棧2》從客棧的選址到設計、搭建,都全部有老闆和員工們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可以說不僅賦予了老闆和員工們更多的自主想法,也會產生更多問題與考驗需要這個小團隊共同面對解決。像在第一期中就遇到空調不制熱,水管結冰斷水,玻璃房安裝時遭遇小雨,各個意想不到的環節都有可能影響客棧的開業運營。老闆與員工們的參與度越高,面臨的問題就越多,電視內容呈現的內容也更加豐富。這種“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團隊協作,印證的恰是“創造美好生活”的主旨。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除了傳播“創造美好生活”的主題以外,節目還承擔了更加具象的社會責任——不僅客棧將在節目結束後整體交付給地方,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個可行的模式,來幫助當地的旅遊產業做一個轉型或者升級,也通過這檔節目讓更多的觀眾瞭解到,原來國內也有這麼美的地方可以去旅遊、去看鹿。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於漁”的理念,也正是幫助邊遠地區的百姓一起“創造美好生活”,為2020全面奔小康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親愛的客棧》秒變“親愛的少林寺”,劉濤之外幾大看點讓人期待

有個細節是王珂在介紹鹿村支部書記鄭曉林的時候提到,他在鹿村最困難的時候自己承擔了所有養鹿的開支費用,最後將養鹿的利潤全部分給了貧困戶,帶領大家脫貧。而《親愛的·客棧2》本質上也在做相同的事——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帶著客人一起開發客棧周邊旅遊路線,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以芒果臺過往推一個火一個的趨勢來看,白狼鎮成為新的旅遊熱門地並不會太久遠。用一檔節目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也算是個了不起的節目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