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對什麼過敏?過敏原測試了解一下

過敏是什麼?

過敏,又叫變態反應,是身體一種異常的免疫反應,由本來對大多數人無害的物質引發。人體接觸一些含刺激性成分的物質,如花粉、甲醛等,機體表現出的“過激”反應,表現為皮膚起疹子、瘙癢、打噴嚏等症狀,稱之為過敏反應。

而導致過敏的物質,醫學上叫做過敏原。

每個人的體機敏感性不同,對待相同的過敏原反應也不同。

如有些人對花粉過敏,而有些人不僅不過敏還喜歡擺弄花草;有些人對海鮮過敏,有些人不僅不過敏還吃得津津有味。他們的良心不僅不會痛還美滋滋的

不知道自己對什麼過敏?過敏原測試瞭解一下


常見的過敏反應


特應性溼疹:即大家經常說的嬰兒溼疹(俗稱奶癬),皮膚的瘙癢症狀,時不時有爆發的傾向;

哮喘:支氣管炎症引起的咳嗽和喘息,常常是因為過敏反應導致的;

過敏性鼻炎:俗稱“花粉熱”,常由花粉引起的季節性鼻腔症狀;

過敏性結膜炎:結膜炎症引起的眼睛發紅、瘙癢;

過敏性休克:一種危機生命的過敏反應,常常發生於過敏原被吞食(如食物)或注入(如蜜蜂叮刺)體內的情況。


生活中常見的過敏原


不要以為除了上面舉的例子之外,只有日常中常見的寵物毛、化妝品、柳絮等容易過敏,黴菌、塵蟎、灰塵過敏瞭解一下。

很多時候一些過敏原是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卻最不為人知的。

據統計,日常中最容易中槍的排名前四位過敏原是:

第一位:蟎蟲過敏(佔總人數50%)

第二位:蛋類過敏(佔總人數34%)

第三位:牛奶過敏(佔總人數25%)

第四位:海鮮過敏(佔總人數17%)


室外常見過敏原:花粉、柳絮

室內常見過敏原:寵物的皮屑和掉的毛、黴菌、塵蟎、粉塵、染髮劑、化妝品

俗話說病從口入,除去外物,我們吃的任何食物都可能是過敏原,但是通常某些食物更容易引起人過敏。

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魚、蝦、堅果,這八種食物是公認的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當然,食物裡還有辣椒、酒、羊肉、芒果、菠蘿、米飯、麵粉等容易引起過敏。歡迎大家補充~

其次,藥物也可能會引起過敏。一旦藥物發生過敏(面部、胳膊和手掌部位出現皮疹等症狀),一定要第一時間告知醫生,立即停用可疑的藥物,千萬不可繼續用藥。

停藥後,應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醫生的建議再做決定。



過敏原檢測


這樣細數下來,日常中的過敏原竟然如此之多,我們怎樣才能確定自己對某個東西過敏呢?這就要用上過敏原檢測了。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過敏原檢測方法有兩大類,即體內試驗及體外試驗。

體內實驗

體內試驗需在人體進行,臨床上常用的有皮膚點刺試驗、斑貼試驗、激發試驗等。

以目前最常用的皮膚點刺試驗為例,皮膚點刺試驗是將蘸有純化的過敏原或新鮮食物的特製點刺針頭刺入經酒精消毒的皮膚,一般是前臂或上背處,15-20分鐘後觀察局部皮膚的反應。

如果是陽性,可觀察到局部有突出皮面/水平紅斑,類似蚊子叮咬。點刺處一般無痛也無出血,可應用於任何年齡段的兒童或成人。

體內實驗方便、經濟、安全、有效,安全性及靈敏度都很高,患者及醫生都可以立刻知道檢驗結果。但皮膚點刺試驗需要在基本無臨床症狀時進行;且受藥物影響較大——試驗前前3天停用抗組胺藥物,前7天停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體外實驗

體外試驗是採集受試者的血液等在體外做檢查,臨床上常用的有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體外激發等。

體外試驗與其他血液檢查一樣都是體外進行的,相對安全性較體內試驗更高,且體外試驗不受藥物影響,但往往耗時,而且檢測費用較高。

當然,過敏原的檢查結果要由醫生綜合判斷,陽性不一定有診斷價值,陰性也不能排除診斷的。

建議大家養成記錄生活日記的習慣,將每日密切接觸的可疑過敏原以及症狀表現記錄下來,以便於綜合評估過敏原到底是哪一種。


過敏的預防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避免接觸過敏原!避免接觸過敏原!避免接觸過敏原!

1、 如對魚、蝦過敏,就不可再食用。

2、對花粉過敏,則春季應減少外出,並戴口罩或在高發季節前使用皮質激素預防過敏發作。

3、對藥物過敏,則應在病歷首頁有明顯標記,避免使用此類藥物。

4、對灰塵、塵蟎過敏,則應經常洗澡清潔身體,清潔晾曬貼身的衣服、被褥等,保持周圍環境的乾淨衛生。

5、有時易過敏也因為自身免疫系統紊亂,可利用藥物來調節自身免疫力,增強抵抗力,避免過敏症狀的發生。推薦藥物:脾氨肽口服溶液


不知道自己對什麼過敏?過敏原測試瞭解一下

乖乖用藥:專業科普醫藥小常識,讓你成為家庭醫藥小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