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華爲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不好意思,華為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目前,眾多國內手機品牌採用的處理器芯片組,除華為外,全拜倒在美國高通的石榴裙下。高通要是打個噴嚏,國內手機品牌都得哆嗦一陣兒。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美國卡死高通停售處理器芯片,一個高通就能讓中國大部分手機廠商停產。

甚至為爭奪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的首發權,各手機品牌廠商搶得頭破血流,還感恩戴德無比激動。

3月份,小米創始人雷軍發微博稱:“驍龍845,最新旗艦,非常出色,只有一個缺點:太貴了!!!驍龍845,再加上17%的進口增值稅,500多元!是驍龍660的三倍多!”

而高通自身,也憑藉著手握的“專利大棒”,橫行全球,四處收租,懟蘋果,告魅族,禁中興,賺得盆滿缽滿,風光一時無兩!

——直到遇到了崛起之後的華為。

華為海思麒麟系列處理器,成了國內唯一掙脫高通制約的品牌廠商。在這之前,能夠自主設計處理器芯片組的廠商,只有美國蘋果公司的A系處理器、韓國三星公司的獵戶座系列。

-本文作者蔡發濤該篇發表在今日頭條號

不好意思,華為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研發處理器的海思(Hisilicon)半導體部,設計研發了K3V2處理器,通常叫海思K3V2。

後來覺得海思名字不夠霸氣,高通的“驍龍”顯然為消費者增添了不少信仰,所以將下一代K3V3命名為麒麟(Kirin)麒麟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齊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據華為高管透露:

為研發麒麟980,華為在2015年就開始研究7nm芯片,2017年進入Soc工程驗證,再到2018年進行量產,項目週期長達3年。其中,1000多位高級半導體專家參與,進行了5000多次的工程驗證。

而在研發經費上,華為否定了“斥資3億美元”的說法。不過一向不吝於技術投資的華為,也表示動用“數億美元”是肯定的。

可以說,華為近幾年才對標上高通,而之前10餘年,都是慢慢熬過來的,這期間燃燒的經費就更不用說了。

試問,國內還有哪家手機品牌,

肯如此耗費巨大財力精力的去研發?

-

不好意思,華為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三年時間,數億美元,再加上之前有的十餘年的技術積澱和經費燃燒,

就又要回到那個老問題了:

花了這麼多人力、財力,華為的麒麟芯片“賣”嗎?

答案依然是“NO”。

今年,在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表示過:

“我們不會基於芯片對外創造收入,華為自己做芯片僅僅定位來承載我們的硬件架構,來實現我們的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以及低成本。”

簡單來說,就是華為的手機芯片僅限於自研自用。華為最初自己研發芯片,是因為不想像國內其他手機廠商一樣,在高端芯片那裡被高通卡了脖子。

而海思芯片雖然成功應用在華為手機上,但要大規模生產,還要涉及諸如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代工,及華為和其他手機廠商本身就是競爭關係等問題,因而,華為芯片一直不對外發售。

華為自己做芯片,除了供貨安全、穩定考慮,也是主打自己“手機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即便如此,華為也成了國內唯一敢對高通說不的手機廠商。

前些時候,美國高通在北京舉行技術合作峰會,國內廠商唯獨華為缺席。

去年11月,小米、OV同高通簽署備忘錄,三年內採購不低於120億美元芯片,

華為也沒有參加,底氣就來自於海思麒麟芯片。

-

不好意思,華為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從海思研發基地得來的消息:

海思麒麟990目前正用7nm Plus EUV 工藝設計中,預計明年第一季度流片,華為還是很有決心的,至少3000萬美金的流片費用都不手軟。

海思麒麟990芯片,很可能會放棄直接使用ARM的公版CPU核心架構,而是轉向使用自研架構,就如高通和蘋果三星這樣。

如今,華為Mate 20 Pro系列已經開始擺脫三星,部分國內京東方提供的OLED顯示屏。

而華為真正的核武器,是麒麟處理器芯片,這方面已經和國內其他手機品牌,徹底拉開了距離,擺脫了高通對國內品牌的絕對控制。

華為用榮耀抵住了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開始與蘋果三星展開了競爭。

——不好意思,華為手機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

不好意思,華為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網友留言:

梵**岡:“蘋果A系外賣了嗎??三星獵戶座最新款出售過嗎?”

帶**大:“千萬別給其它廠家,給你弄千元機又成下一個聯發科”

過**苟:“美國就一個蘋果稱霸著,這麼多手機商家有什麼用?”

-

不好意思,華為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