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字號資中農技員王蔡國,帶動村民發展蠶桑產業

“省”字號資中農技員王蔡國,帶動村民發展蠶桑產業

王蔡國(右)與老黨員黃文玖交談

“從大方面講,王主任為全村的產業發展獻計獻策,給我們提了很多有用的意見和建議。從小方面說,他對貧困戶非常關心,從衣食住行到就業問題都要過問,村幹部和村民都對他很滿意。”資中縣馬鞍鎮楠木巖村村主任蔡和提起該村駐村農技員王蔡國,讚不絕口。

2015年10月,馬鞍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王蔡國被派往楠木巖村擔任駐村農技員。規劃村級產業、發展種植大戶、培育黨員精準扶貧示範項目、關心幫扶貧困戶……3年來,楠木巖村變了樣,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提高,王蔡國的工作獲得了認可——今年,王蔡國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2017年全省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個人。

培育大戶,帶動村民發展蠶桑產業

3日下午,在楠木巖村7組的養蠶大棚內,一排排方格蔟被掛在竹竿上,大小均勻、顏色潔白的蠶繭整齊地嵌在方格蔟中。王蔡國掀開蓋在方格蔟上部的報紙,提起一面方格蔟,仔細端詳著眼前的蠶繭,並與村主任蔡和討論起蠶繭的摘收以及售賣事宜。聽聞王蔡國來了,一名養蠶戶也趕到蠶棚裡“聽課”。

眼下,正是蠶繭摘收的季節,村裡的養蠶戶都關心蠶繭收購商何時進村收購,好提前做好相關摘收準備。在楠木巖村,栽桑養蠶已有多年曆史,但真正通過這項產業增收致富,還是近兩年的事。

王蔡國在馬鞍鎮農技崗位工作了二十多年,對全鎮的農業生產情況都很瞭解,楠木巖村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開展駐村工作時,他更加細心和耐心地瞭解村裡的發展歷史以及規劃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

楠木巖村的幫扶單位是資中縣蠶業局,“第一書記”也由該局派出,這也對確立楠木巖村的產業發展方向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

經過走訪調查和研究,王蔡國與“第一書記”、村兩委成員多次開會討論,最終決定利用村民的養蠶傳統以及現有的蠶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桑蠶產業,並將其作為該村的主導產業。

發展產業並非易事,需要老百姓的積極支持和參與。然而最初,許多老百姓選擇持觀望態度。

“以前養過蠶,後來因為整個蠶業發展出現頹勢,養蠶的越來越少,最後都改成種糧食,現在又喊他們栽桑養蠶,他們擔心養蠶收入比不上種莊稼。”王蔡國很清楚老百姓的顧慮,他決定先發展大戶,做給群眾看,人選就是村主任蔡和。

此前,王蔡國曾帶領村幹部到球溪鎮高坳村考察學習當地的蠶桑產業發展經驗,蔡和就是其中一員。此行中,蔡和很看好蠶桑產業的市場前景,加上王蔡國的鼓勵,他決定帶頭髮展蠶桑業。

2016年,蔡和種植了10畝果葉兩用桑。前期,他在林間套種矮稈作物,與以往發展傳統農業的收入差距並不大。隨著桑樹逐漸長大,蔡和去年已經通過果桑獲得小筆收入,並試養了半張蠶,收入1104元。

儘管收入不算多,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市場的良好反應,許多村民都從蔡和的實踐中看到了希望,不少人開始對桑蠶產業再次“動心”。

為了給老百姓發展桑蠶業打一劑“強心針”,王蔡國和村兩委及幫扶幹部決定帶著村民“出去看看”。

2017年8月,他們帶著村裡有意願、有顧慮的村民及貧困戶共計40餘人到了資中縣陳家鎮新店子村和石廟子村參觀,當地村民通過銷售桑葚和養蠶獲得了可觀的收入,這也深深影響了楠木巖村的村民。回來後,村民們想要栽種桑樹的積極性更高了。

通過村幹部和村民的宣傳帶動,同年,該村發展桑樹種植近200畝。

王蔡國說,計劃到今年底,全村桑樹種植總面積將達500畝。目前村裡正在修建養蠶大棚和小蠶共育室,這也將為村裡的集體經濟注入強大力量。

“省”字號資中農技員王蔡國,帶動村民發展蠶桑產業

精準發力,貧困黨員種植桑枝菌見成效

除了推廣栽桑養蠶,王蔡國還注重挖掘桑樹的附加值——種植桑枝菌,將其打造為黨員精準扶貧戶示範項目。

培育黨員精準扶貧示範項目,是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有效手段。那麼,誰來帶頭髮展示範項目呢?經過考察,王蔡國和村兩委確定了目標:具有蘑菇種植經驗的7組貧困黨員黃文玖。

黃文玖今年83歲,是一位有52年黨齡的老黨員,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老伴患有骨質增生,老兩口身體不好,勞動能力都很弱,因此成為貧困戶。

記者在黃文玖家裡看到,他家的蠶繭已掛滿了方格蔟,只等待收購商來收購了。

王蔡國告訴記者,黃文玖雖然年紀大了,但黨性很強,覺悟很高,對村裡的事務很支持,自己也很願意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因此,在考察黨員精準扶貧示範項目時,他們把黃文玖納入了考察名單。最終,他順利通過考察,成為該項目的實施者。

桑枝菌主要是利用冬閒田,將桑枝打磨成粉狀作為菌種的培育土,所需勞動力較少,出產週期短,效益高,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種植技術。不過,有王蔡國的指導,黃文玖省心了許多。

在著手準備種植桑枝菌時,黃文玖缺乏啟動資金,王蔡國發動村兩委及幫扶幹部借款籌錢,他帶頭借款3800元給黃文玖,最終為其籌集到兩萬餘元。

2017年10月,黃文玖在王蔡國及村幹部的協調、幫助下,在9組租用3畝多冬閒田,開始了桑枝菌的種植。第二年春節前,桑枝菌順利上市,以每公斤26—38元不等的價格賣了出去,獲得了較好收益。

與此同時,楠木巖村文書劉忠華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幫助黃文玖以每公斤80元的價格將桑枝菌銷售到了成都、汕頭、上海等大中城市。

短短几個月,黃文玖通過種植桑枝菌總收入超過5萬元。不僅如此,一些村民在他種植蘑菇的過程中為他打工,也獲得了部分收入。今年,他還打算繼續種植桑枝菌,並以此作為脫貧的主要手段。

“去年沒有經驗,時間晚了點,今年要早做準備早點開始,讓蘑菇上市時趕上好行情。”對於桑枝菌的種植,黃文玖越來越有信心。不僅是因為自己摸索出了一些門道,更是因為農技員王蔡國的鼎力相助,“王主任是專家,懂得多,我們不懂的,他都曉得。”

真情相幫,村民有需要及時到場指導

雖然身份是駐村農技員,但王蔡國還有一項工作,那就是聯繫幫扶貧困戶。

楠木巖村屬國家級貧困村,距離馬鞍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轄9個組,共有農戶372戶1104人,其中貧困戶61戶173人。

擔任駐村農技員之初,王蔡國便對全村的貧困戶進行了走訪,對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有所瞭解。

8組村民劉偉是王蔡國聯繫幫扶的貧困戶之一,他家一共有4口人,70多歲的老母親年老體弱,9歲的兒子患有先天弱視和斜視,曾到深圳、成都的大醫院進行過檢查治療,花掉了大量醫藥費、路費,病情仍無好轉。劉偉在貴州打工,妻子王琴則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

“王主任很關心我們,娃兒的學習、家裡的住房問題都記掛在心上……”劉偉的妻子王琴指著自家的房子說,之前房頂蓋的老式青瓦,一下雨就漏水。

今年6月,村裡將劉偉家的房屋列為C級危房,並給予了1.1萬元維修款用於房屋維修加固。維修房屋要購買材料,聯繫施工隊伍,這些事王蔡國都掛在心上,隔三差五就要問問工程進度,幫助這個家儘快完成了房屋維修加固。

擔任駐村農技員,王蔡國從未懈怠,群眾有需要,他一定及時到場指導。三年來,農技員身份給王蔡國帶來的不僅是自己在農業技術上的提升,更彰顯了他走進群眾、幫扶群眾、助力楠木巖村脫貧攻堅的拳拳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