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1814年,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車,從此開始,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

鴉片戰爭後,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這些高鼻子的洋人開始對中華大地進行了各種探索,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西方工業革命後的新事物。火車就是其中之一,英國人在上海吳淞修建了一條長14.5公里的窄軌鐵路。火車的出現讓清政府震撼,之後這條鐵路被清政府贖回拆除。

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吳淞鐵路走向

隨著之後一系列的時局變化中國開始接受西方新事物,中國人開始修築自己的鐵路——唐胥鐵路鐵路,但是腐朽的清政府將其牽引方式定義為馬拉鐵路。為了防止火車的震動影響祖墳。馬拉火車的鬧劇在鐵路通車後的第二年終於終結,聰明的工程師們用廢舊鍋爐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輛火車頭。中國的鐵路進程終於又邁出了一步。

鐵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效率當然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蒸汽機車的速度紀錄是由英國的 4-6-2 野鴨(Mallard )所創下。1938年7月3日,4668號 野鴨(Mallard)拖著六個車廂,在一個稍微下坡路段創下時速126英里(203公里)的紀錄。

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野鴨號蒸汽機車

舊中國的貧弱,所以很多東西都不得不大量進口,在不平等條約的約束之下。中國的土地上運行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蒸汽機車。

在建國後,我國開始有自主建造蒸汽機車的能力了,前進系列成為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主要機車。

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前進1997號 蒸汽機車

20世紀90年代以後蒸汽機車停產,內燃和電力機車開始更多的活躍在千里鐵道線上。蒸汽機車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那咣噹咣噹的聲音漸漸的從主幹線上退下來,最後只能在專用線才能偶爾看見它們的身影。

在現在幾乎所有的蒸汽機車都全線退役以後,還好還有因為種種原因遺留到現在都沒有拆除的蒸汽機車運用配套措施,水塔,水鶴,燃煤加註臺。它們是最後的蒸汽時代的見證。

在雲南,準軌已經全線電氣化並且進行過不止一輪的現代化改造之後,已毫無一點往日的痕跡,還好,那條通向國外的鐵路還保留有那曾經的回憶。在王家營車站還可以看到當年蒸汽機車的整備場。

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夕陽下的蒸汽機車整備場

空曠的整備場已再無往日的繁忙,在鐵路邊還散落著黑色的碳渣,不知是不是當年加煤的時候掉落此地,撿起來拿在手裡感覺十分厚重,也許這塊碳渣是某位大車不小心灑落至此的呢。它也許見證了蒸汽時代的輝煌。在鐵路邊還矗立著幾根外形怪異的鋼管,這就是傳說中的水鶴,給蒸汽機車加水用的,曾經每當爬上一個長大坡道,蒸汽機車都會進行加水作業。水鶴就是必不可少的物件。

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水鶴

當然,加水的水從哪兒來呀,當然是水塔啦,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作業,當然不能馬虎,在王家營車站是沒緣分看到水塔這一設施了。還好,在滇越鐵路最高點水塘站還有水塔的存在。

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當年法國人建造的水塔和自主建立的水塔疊在一起

在滇越鐵路上遺存有很多堪稱工業活化石及歷史的鮮活教材,在這裡還有當年法國殖民者所建設的房屋及設施的存在。這些房屋及設施集合了工業與環境的美學是那麼的耐看。

尋覓蒸汽時代的遺蹟

水塘站的法式建築

蒸汽時代的那揮汗如雨的師傅們,也許都沒有想到我國現在那領先世界的鐵路技術。他們的後人再也不會像順口溜裡說的,“遠看像要飯的,近看是機務段的。”那樣高強度的勞作。

望著遠處的南昆鐵路呼嘯而過的列車,我想這就是新老交替的最好說明吧。在曾經蒸汽機車感覺吃力的路段,電力機車卻可以輕鬆牽引著列車呼嘯而過。在人們對滇越鐵路紛雜的議論中,只希望不要有人畫蛇添足將這些蒸汽時代的記憶亂加磨滅。歷史需要鮮活的物證。頭腦發熱之後再後悔,那一切都是贗品。

蒸汽時代那是全人類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