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知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宣德爐以色澤為亮點,其色內融。此件宣德爐以黃銅製成,底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帶底座。其爐身形制規整,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作為書房陳設頗為雅緻。焚香其內,數百年曆史的厚重感隨香外溢。它通體光素,盡顯銅爐精純美質,銅質精良,入手沉甸。目前宣德爐的珍藏方向是,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市場行情。一般是以低端市場為入口,階梯上升。藏家的隊伍不斷擴大,存在著大量精品宣德爐出手情況。而從拍賣市場結果分析,近些年來,宣德爐的成交價格從幾十萬到幾百萬。

大明宣德爐的鑑定方法以及鑑定技巧

第一,形制。宣德爐[2]的形狀一般或是方唇、或是圓唇、或是敞口的,爐腹呈扁形向外鼓出爐底一般是鈍底圓錐形的三足或是分襠空足。香爐的口上制有爐耳,形狀一般為獸形、橋形或者是了形。爐的外底一般都有銘文標識的的年款,年款的標識與宣德年間的瓷器的標識類似。

第二,包漿、色澤。真正的宣德爐包漿自然,渾身充滿寶氣,光澤溫潤,而且經久不變。仿冒的宣德爐包漿不自然,呈現出一種賊光,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暗淡,非常難看。

第三,顏色。古人有云:“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可見宣德爐的顏色非常奇妙。宣德爐採用進口的紅銅,經過4-12次的煉製,後又加入金銀等數十種貴重金屬加以鑄造,成品顏色豐富,寶光四現。真正地宣德爐顏色以紫紅色為主色調,同時還散發出紅、黃、綠、青、藍、白、金等顏色。根據舊說,宣德爐大體上有五種顏色,佛紙色、褐色、棠梨色、慄殼色和茄皮色,其中佛紙色的作為貴重。有一小部分宣德爐在爐外添上小塊金箔,寓意生金,這種經過特殊處理的宣德爐就更加貴重了。宣德爐經過高溫表面會出現大量小氣泡,冷卻後宣德爐的原色不會變,這是因為真品採用了一種特殊的製作工藝,仿冒品是無法做出的。

第四,鑄工。真品鑄工非常精細,,質量平均,造型古樸渾雅,是我國銅器鑄造的巔峰之作。

第五,磨損。真品宣德爐在明朝宣德年間製作,距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自然有一定的磨損。真品磨損的痕跡非常自然,磨痕也比較均勻。偽造的宣德爐為了讓其顯現出古老的跡象,往往會經過人為的打磨,製作出磨痕,人為製作的磨痕往往不太均勻,而且極其不自然,這一點行家比較容易辨認。

第六,款識。明朝宣德年間製作的宣德爐的款識大致有四種: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比較有特色的是,宣字的點不過橫,德字則比我們日常書寫的少一橫。而且經過幾百年,款識也是會有一定磨損的,那些經過認為做舊的款識很容易辨別。其實還有大量的宣德爐是沒有款識的。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香爐是古代一種鼎爐形器物,舊時廟堂裡的香爐大多為銅、鐵鑄成,有些器型較小的香爐是用玉、石、陶、瓷、木、銅等製成。有蓋的香爐可內置香料,點燃後香霧煙氣自蓋孔中嫋嫋升騰瀰漫、時聚時散,給人以無限遐想。最初人們用香爐僅僅為了禮儀,將所穿衣物薰香;也有文人雅士喜歡在書房內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後來無蓋香爐出現,逐漸演變為用於焚香祭拜。在古代,焚香祭拜時通常用的都是三足香爐,而在漢代前,我國就出現過以陶、瓷、銅、鐵、瓦為材料製成的香爐;到了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速發展,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製香爐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製作的巔峰階段。

大明宣德爐歷年拍賣會成交記錄: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時,頗愛藝術品製作,為得一精品的銅爐,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窯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繪成圖樣。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宣德皇帝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宣德皇帝親自監督了整個製作過程,並下令從暹邏國口一批紅銅。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為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啟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年間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明代宣德年間所鑄的銅爐屬焚香供祀之類,通常用於陵墓、寺廟及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明朝在300年間製作了不可勝數的器物,皆屬上乘之作。宣德爐作為其中的一種,可謂前無所師法,後無能為繼,是我國古代工匠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雲隱躍窮雕磨。”這是冒襄先生對宣德爐的絕妙讚譽。從文獻記載可看出,宣德爐配料嚴格,冶煉精細,一般須經過六至十二煉,這就造成了宣德出品必為精品。而且宣德爐精妙的著色、內融,使宣德爐看起來黯淡中發奇光。據史料記載,宣德爐有四十多種色澤,每種皆為世人所鍾愛。整體說來,宣德爐是中國工藝史上第一次用黃銅所鑄的成品銅器,因其選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樸典雅,故而在當朝就十分珍貴,500多年來一直備受世人喜愛。

2014年春拍後,明清宣德爐的收藏熱度不減,拍賣價格一路穩穩走高。春拍期間,國內外各大拍賣行拍場上,都有明清宣德爐的出現,通過春季拍賣結果來看,明清宣德爐在拍場上,拍賣成交率頗高,而且部分精品銅爐再創宣德爐門類最高業績。據藏家介紹,宣德爐的拍賣價格近些年來是一直在往上走的。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名稱:宣德爐

尺寸:高8cm 口徑10cm

估價:HKD 2,800,000-5,600,000

成交價:HKD 3,080,000

成交時間:2014-11-15

談到明清宣德爐收藏與發展,首先我們要從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王世襄夫婦舉辦的“儷松居”專場說起.2003年本場拍賣會中,共有銅爐21座,這些銅爐都是王世襄先生的藏爐精品,據說2003年本場拍賣會上,所有銅爐,被一位實力派藏家全部拍下.總金額:1100多萬元人民幣。

收藏與投資是永遠分不開的.轉眼7年過去了,迎來了2010年北京匡時五週年秋季拍賣會,本場拍賣會,將隆重推出由王世襄舊藏、並在其所著《自珍集》中收錄的二十座銅爐。這批精美的銅爐曾於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會“儷松居長物——王世襄夫婦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中亮相,並以不俗成績全數成交。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名稱:清 沖天耳宣德爐

尺寸:徑25cm

估價:RMB 10,000,000-13,000,000

成交價:RMB 10,235,200

成交時間:2013-12-29

業內行家曾言:“距今幾千年前的商周青銅器到處可見,距今五百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爐難見”,而一些仿製明宣德名爐造型、製作工藝精緻、線型飽滿的銅爐,目前也成為收藏市場中的“寵兒”。

2010北京匡時五週年秋季拍賣會,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即為藏家關注的重中之重。拍賣現場非常火爆,成交率100%,成交總金額:9844.8萬元,比之七年前翻9倍有餘,在本場銅爐中,有三座銅爐突破了千萬大關.順治款沖天耳三足爐以1176萬元成交,“大清康熙年制燕臺施氏精造”馬槽爐以1456萬元成交,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成交,奪得本場頭籌,創造了最新的銅爐成交紀錄。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名稱:明 銅片金宣德爐

尺寸:15.3cm

估價:RMB 3,000,000-4,000,000

成交價:RMB 5,150,000

成交時間:2011-01-07

近年來銅爐拍賣市場加速繁榮,出現諸多銅爐精品,不斷刺激宣爐收藏市場,明清宣德爐整體水位上漲是原因之一,而明清宣德爐漸漸迴歸了其價值本位,也是重要因素。目前,宮廷御製銅爐,最受市場的追捧,常常會引發各路藏家的激烈競爭,另外,年份、材質,款識,皮色好的銅爐也深受藏家的喜愛。在當今社會中,宣德爐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收藏門類,隨著人們對宣爐的不斷研究與考證,人們對宣德爐的收藏體系越發完善,宣爐可賞可玩,兼具賞供兩義,期待宣爐文化在大家的努力發展推廣下,得以永恆的傳承。

宣德爐宣德三年的銅器沒有標準器,回顧一下歷史文獻,宣德三年曾批量鑄爐這一說並沒有被可靠的歷史文獻所記載。宣德三年的銅爐,有兩種傳說:一是官內佛殿失火,金銀銅像都被熔成液體,於是皇帝命令將其鑄成銅爐;二是宣德皇帝收到進貢銅39000斤,於是責成呂震和吳邦佐,參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圖》和《博古圖錄》,鑄造出3000件(一說為5000件)香爐。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近年來價格瘋漲, 五年翻十倍

“一般來說,相同品相的香爐,從落款上看,私家款比普通款的要貴個幾成;從形狀上看,方形的香爐比較稀少,比常見造型的至少貴三倍以上。”在給記者介紹各色銅香爐特點之時,趙海峰習慣性地加上價格的說明。

,在一般收藏家看來,趙海峰收藏銅香爐的動機也許並不單純,他自己更是直言,當初就是看中這塊必然會漲價,因此才果斷出手。事實證明他並未看走眼,這幾年,“宣德爐”的行情一直扶搖直上,從並不起眼的雜項成為藏家們的新寵。

趙海峰說,從近20年的國內拍賣成交狀況看,明清銅香爐的成交數量和成交價都在逐年上漲。2000年以後,精品銅香爐的平均成交價格穩定在10萬元上下。近幾年,銅爐收藏勢頭不容小覷,2010年,僅王世襄藏爐專場總成交額就高達9844.8萬元,成績不俗。去年,他曾經關注過瀚海秋拍,拍賣會上,一隻明清的官造爐就拍出了70多萬元。

趙海峰指著桌上一隻普通的銅香爐說,2001年在朋友家中看到時,當時只開價300元,再過了一年,此爐就以500元的價格轉手給了另一藏友,後來他以800元的價格從藏友手中買下來,到如今其價格已經飆升至好幾十萬元。“總的來說,這幾年間至少漲了幾十倍,銅香爐一塊確實是收藏界中冒出的黑馬。”趙海峰說。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宣德爐“懸案”

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設計製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中國自古有香爐焚香的習俗,這些香爐被用於廟堂、殿宇、書房裡。一般而言,廟堂、殿宇的香爐體形相對較大,書房、琴房的香爐體形則較小。宋朝的香爐幾乎為瓷質,到了明宣德爐出現後,因它器形簡潔、皮色含蓄內斂,符合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因此迅速得到使用者和收藏者的喜歡。

宣德爐器形有沖天耳爐、右耳爐、橋耳爐、鬲式爐等多種,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的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無論從年代還是工藝來說都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鑑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鑑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今年春拍,銅香爐的熱度不減。香港保利拍賣上估價在20萬至25萬元港幣的清早期胡文明款仿古爐、估價40萬至50萬元港幣的清早期宣德款蚰耳爐等三座宣德爐全部成交。據藏家介紹,宣德爐的拍賣價格近些年來一直在往上走。2003年嘉德專場拍賣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爐,共拍出1179.2萬元,平均每件約56萬元。其中的20座在2010年匡時秋拍“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全部成交,總成交額9844.8萬元,平均每件492萬元。其中一座“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款“沖天耳金片三足爐”,在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時以166.1萬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時秋拍時則以1512萬元成交,7年增值9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