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厘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釐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文物鑑定真知堂:

南宋時期,典章文物下行,本來只是修內司燒製的官樣瓷器,後來龍泉窯也能燒製了。這或者和當初高宗趙構,中興渡江,曾經顛沛流離於浙江沿海一帶,有著莫大的關係。

當前,對於宋高宗趙構的社會認知,普遍停留在其人昏庸無能,妄殺忠良之上。其實,若深究歷史,當時國破家亡,金兵南侵勢不可擋。趙構手上一無兵馬,二無糧餉,兩手空空,值此之際,這個皇帝絕不是什麼善與之位。宋高宗能夠在那樣的環境下,讓南宋安定下來,老百姓從此安居樂業上百年,還是居功甚偉的。所以後來寫史書的元人,對他評價並不太低,所謂敵國謀臣,為曾經的對手之祖寫上公道的評語,足見此人能力和定力不俗,被追諡為受命中興之主還是名副其實的。

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釐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文物鑑定真知堂:

說瓷器文物。南宋時期龍泉窯突然大盛,這個和南宋朝廷重視海外貿易有莫大的關係。南宋時,由於傳統的絲綢之路被控制在西夏手上,和中東地區的商貿往來主要都通過海路。泉州,這個今天名氣不大的城市,在宋元之際可謂風起雲湧,風頭之勁,一時無二。泉州發達,海外貿易需要的茶葉,絲綢,瓷器,都就近採購,所以杭州的絲綢,福建的茶葉,龍泉的瓷器就成了拳頭產品。

龍泉窯形成一個大的窯系,還出現了章生一,章生二這樣的名匠,哥窯,弟窯出品貴重,一件精品能賣上近百兩銀子,杭州的達官貴人,莫不以擁有龍泉窯精品為榮。

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釐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文物鑑定真知堂:

慶元縣,宋代屬龍泉,後來吏部侍郎胡紘上奏朝廷,設立了慶元縣。胡紘(1137-1204),字應期,慶元人。南宋隆興元年(1163)進士。紹熙五年(1194)由重臣京鏜薦監都進奏院,遷司農寺主簿、秘書郎,後又升任監察御史、吏部侍郎等職。慶元三年(1197),因慶元離縣治龍泉太遠,殊多不便,民眾請求建縣,州縣奏表於朝,紘亦具奏章極力支持,同年十一月,寧宗詔準,並以年號賜"慶元"為縣名。

胡紘墓2014年在慶元被發現,墓裡就出土了精美的南宋弟窯文物瓷器,專家估價3000萬。當然,這個3000萬你就聽個響得了,千萬別當真打上它的主意。胡紘墓出土的龍泉窯精品文物,證明了當時高官顯貴確實是以擁有龍泉瓷器為榮的,或許部分龍泉青瓷也曾為南宋帝王所用,杭州出土的不少白胎青瓷殘片可以旁證此事。

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釐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文物鑑定真知堂:

南宋龍窯窯文物陶瓷界一般認為無大器,器型雖然比南宋官窯為大,但很少25釐米尺寸以上的器皿。目前所見最大的一件,當屬四川遂寧出土的南宋瓷器窖藏中出土的龍窯窯文物荷葉蓋罐,其尺寸也不過含蓋30多釐米高。

南宋時期,龍泉窯可能是因為一元配方的緣故,瓷土中含有的氧化鋁成分不夠高,在1200度高溫下容易發生變形坍塌,所以基本上器型比較小。因為器型越大,需要燒熟的時間越久,時間越久,高溫下能夠不變形的幾率越小,所以大器難成。玩收藏,不可不窮其原理,原理一通,則很多看似神秘的密碼一觸而解,並非難事。當然,這個原理並不容易破解。

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釐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英國收藏的良渚玉琮

瓷器文物鑑定真知堂:

這件瓷器文物是美國收藏家收藏的,尺寸巨大,高達44。5釐米!對,你沒看錯,高達44.5釐米。後來出現在拍賣場上,被誰買去還是怎麼樣了沒有了下文。這件琮式瓶是仿良渚玉琮文物而制,良渚玉琮是玉器界的名器,早在5000年前就出現了浙江這塊肥沃的大地上。當時以玉琮禮天,外方內圓,象徵著天圓地方,中空代表著神靈與人王之間的溝通,在以炎帝黃帝為中華始祖的漢族文明主要起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主流思想面前,江浙地區的良渚文明就好像一個巨大的謎團,揭示出遠在長江入海口的史料記載之蠻夷之地,還有非常發達絕不遜色於中原的文明存在,值得我們後人深思。

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釐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文物鑑定真知堂:

關於南宋龍泉文物的鑑定,早有不少文字對其進行解說,在此不再贅述。本人行文,興之所至,隨意揮灑,想到哪說到哪,若你覺得不便,可以去筆者頭條尋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筆者對於這些遠古文明密碼的破解的興趣,其實更大於對於瓷器價值的研究。我們收藏者其實不管現在市場行情如何,不該妄自菲薄,你若有源結交古代文物,得與古人對話,某種意義上來說,福分不小,類似於此類文物大器,在此發表,你若得見,也是緣分。起碼下次萬一遇到類似大器,不會輕易認為肯定是假的。

最後一件龍泉琮文物,尺寸只有20多釐米,屬於常規之器。器型釉色均較美國器精緻。仔細觀察,美國收藏的這件龍泉大琮,器身都還有變形凹陷之處,可見當時也屬於殘次品。不過由於大器難燒,成本不低,雖然器物有瑕疵,依然沒有砸碎掩埋,而作為商品被商人購買傳世,也是一段難得的佳話,起碼讓今人知道南宋時龍泉窯尚有大器問世,其收藏和研究價值不容小覷。

南宋龍泉無大器?這個龍泉琮式瓶高達45.5釐米!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文物鑑定真知堂: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不限於瓷器,歡迎關注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更多文物鑑定知識和精美資料,請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筆者所發表文章,如非註明轉載,聲名原創的都是筆者學瓷三十多年來研究心得和收藏體會,不一定就十分正確,但字斟句酌,不敢貽誤後學。所以咬文嚼字者,皆在言之有據,非為某些所謂專家的信口而言也。請諸君識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