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防抖功能實用嗎?

楊軍鳴


一、老攝影師對防抖不屑?

很多老攝影師之所以對防抖不屑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以前玩攝影,講究“穩”,也就是你的手穩是對外人吹噓的資本,甚至於一些老攝影師會通過手拿重的物體來練習手穩。鏡頭防抖功能出來了,就是說“手穩”這項技能不再是吹噓的資本了,能不反感防抖嗎。

二是很多老攝影師專注於紀實、生態類題材,比如:打打鳥之類的。打鳥的話鏡頭防抖只能保證畫面不模糊,你快門速度低了拍攝的運動中的物體會模糊,所以光靠防抖不行,還得提高快門速度。

鏡頭防抖在拍攝那種拍完就走的題材很有用,而拍攝長曝、堆棧等等就要用三腳架了,這時候鏡頭的防抖沒什麼用。

你去公園或者戶外看到那些老攝影師拍照,幾乎都用三腳架的,防抖對他們來說沒什麼用。有些時候去車展上看到那些老攝影師都帶著三腳架的。

二、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速度的作用是儘可能的減少拍攝者抖動帶來的副作用(模糊),所謂安全快門就是指手持相機拍攝時相對安全的快門速度,安全快門為鏡頭焦距的倒數,比如:使用焦距200mm鏡頭進行拍攝,安全快門為1/200s;如果你的鏡頭具備防抖功能,那麼使用1/25s拍攝也可以保證畫面清晰。

三、鏡頭防抖有沒有必要?

我個人認為微距防抖沒什麼大的作用,拍微距題材很容易出現抖動的情況,因為放大的倍率很大。就算你機身不動,但是快門速度不夠也不行,所以用三腳架才是王道。

鏡頭防抖在那最有用?在長焦端的時候最有用。比如:一般我們用1/125s的快門速度拍攝正常運動的人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你用長焦鏡頭拍攝,比如:70mm-20mm這種,那麼安全快門就要為1/200s。如果此時拍攝環境的光線不好,你還要維持景深、感光度也不能再調了,那麼鏡頭防抖的作用就出來了,打開鏡頭防抖功能,你用1/125s拍攝也沒影響。


攝影初級班


不是一般的實用而是太實用了!尼康70-300VR鏡頭距離近100米拍的。沒用三腳架。


老劉忙啊163119957


絕大部分影友其實對鏡頭防抖功能的認識是有盲區和誤區的。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我們需要鏡頭防抖。

很多剛入門的影友拍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照片拍的很模糊,不夠清晰,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因為拍攝時快門速度沒有達到安全快門。我們手持相機拍攝時,會因為肌肉出現抖動,同時正常的呼吸也會造成畫面的位移。我們都知道,快門速度越低,畫面越容易出現“拉線”的效果。所以,手持產生的移動會很容易導致照片拍虛。

因此,就產生了“安全快門”這個概念。通常情況下,安全快門速度=鏡頭焦距的倒數。例如,如果使用100mm鏡頭拍攝,那麼安全快門的速度就不能低於1/100s。

然而,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保證相機保持一個足夠高的快門速度。例如,當光照不足沒有補光,又不希望相機因為高ISO而導致畫質明顯下降;或者因為鏡頭焦距過長(例如800mm的長焦大炮)理論安全快門速度要求過高,我們就必須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

在沒有產生鏡頭防抖技術的時代,為了保證畫面的穩定性,最古老和常規的方法是使用三腳架。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三腳架與鏡頭防抖功能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解決思路,因此也導致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使用效果。

使用三腳架拍攝,大多用於靜物、風光、建築之類的拍攝場景。在目標物體不產生相對位移的情況下,使用足夠堅固的三腳架可以保證最大程度的穩定。在使用三腳架的情況下,快門速度可以放到最低。極限的實例是星空攝影,拍攝銀河需要15秒到30秒不等的長時間曝光,如果是星軌拍攝,可能需要動輒小時計的曝光時間,一個好的三腳架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然而,當我們需要拍攝移動的慢門攝影題材時,三腳架就無法提供任何幫助了。典型的例子就是賽車、足球等競技體育項目的拍攝。在這類題材中,攝影師需要隨時將鏡頭對準目標,機身無時無刻不處於移動中,將機身固定在三腳架上進行拍攝顯然是不靠譜的。另外,為了表現競技運動的速度感,攝影師通常都會把快門速度降低,讓主體儘量保持清晰,周圍環境隨運動方向拉出線條。這種手法,顯然就不是三腳架能達到的輔助效果了。

1995年,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支帶有圖像穩定器的鏡頭EF 75-300mm f/4-5.6 IS,從此開啟了單反光學防抖系統的時代。 佳能和尼康為代表的光學防抖,依靠磁懸浮單元控制懸浮鏡片組,反向抵消因相機振動產生的圖像模糊,從而將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降到非常低的一個級別。

現在的鏡頭防抖效果已經能輕鬆達到四級快門速度。舉例來說,無防抖功能的100mm鏡頭,需要1/100s的安全快門速度,對於擁有四級防抖性能的100mm鏡頭來說,安全快門速度可以降低到1/6s,這對於手持拍攝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攝影師宇哲


你問光學防抖功能究竟如何?你擔心多花錢買了沒必要的功能,做了冤大頭嗎?根據你的具體描述,我來簡單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對於上面這兩款鏡頭來說,真心建議一定要購買具備光學防抖功能的70-200mm啊!

一、目前來說,幾乎所有新發布的中低端鏡頭都已經標配了光學防抖動功能

比如說1855,18135,18140,1018,這些都是有光學防抖功能的了。

你想買個沒有光學防抖動功能的中低檔鏡頭,現在都很困難了。

因此,光學防抖動功能肯定是非常實用的一個功能了。

二、你問,多一個防抖動功能貴2000多塊錢

這個主要是高檔鏡頭了,佳能的一些高檔鏡頭,往往都有兩個版本,一個有光學防抖的,一個沒有光學防抖的。

針對佳能的這種行為,我表示譴責和反對,佳能故意通過區分功能來抬高售價,這點很不地道了。

不過,最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佳能尼康索尼真的是要瀕臨破產倒閉了嗎?居然經常漲價呢!索尼鏡頭何日降價?恐怕是個不可能的事情了吧?

佳能最近漲價了,你正在猶豫,佳能真的漲價了。

從目前的市場來說,雖然我對廠商的一些行為表示了不滿和鄙視,但是,如果你是真的要買,我只能說,還是趕緊買吧!

對於1635,2470這種鏡頭,沒有光學防抖功能,還可以基本接受,有和沒有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了。

但是,對於70-200mm這種鏡頭,如果沒有光學防抖功能,那就真的很不好用了,尤其是你難以或者不能使用三腳架的情況下抓拍人像,嗯,70-200主要就是拍攝人像的了,不便於使用三腳架,因此,70-200mm,我強烈建議必須購買具備光學防抖功能的。

總結一下:如果你問的是70-200mm,那麼,我建議你還是最好購買有光學防抖功能的,確實要更加實用和好用,對於人像攝影來說,真的是剛性需求。


光線攝影學院


個人認為,防抖功能是鏡頭技術中最實用的項目之一,在沒有腳架等穩定設備的時候,對提高拍攝穩定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鏡頭防抖系統普遍能將安全快門提高三檔以上



(帶有防抖功能的索尼長焦頭)

目前主流鏡頭廠商採用的光學防抖系統,至少可以將安全快門提高三檔以上,對維持畫面穩定效果非常顯著:

下圖是佳能is功能開啟前後的對比示意圖:





防抖功能使得增大光圈和感光度不再是唯一的穩定思路,特別是極大地提高了小光圈鏡頭的拍攝穩定性和實用性


(尼康70-300/4.5-5.6 vr)

在防抖技術研發出來之前,大光圈、高iso是在無腳架前提下提高畫面穩定的主要思路,前者需要承受高昂的製作成本和體積控制壓力,後者不可避免地對畫質產生不利影響。鏡頭防抖技術的出現,顯著提高了小光圈鏡頭在暗光下的拍攝穩定性。

目前防抖系統已成為新出鏡頭的必備技能,應用非常廣泛



自從95年佳能發佈第一支帶防抖的70-300/4-5.6鏡頭以來,防抖功能已成為各大鏡頭廠商新出中長焦鏡頭的必備功能:

目前不僅中長焦鏡頭配置了防抖功能,甚至連1855一類的入門鏡頭也享有了這一福利: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鏡頭雖能防"抖",但最重要的是—手不抖,是最"實用"的防抖。圖,羅天乾攝



高處宜賞景


鏡頭防抖當然很實用啊!尤其是在長焦鏡頭和你提到的微距鏡頭,作用非常明顯!

幾乎每個用過長焦鏡頭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吧,當焦距推到長焦端拍攝的時候,按快門時都要屏氣凝神,否則一點小小的抖動都會導致影像模糊,成了廢片。有人說了,拍攝時用三腳架不就行了。但實際情況是你的拍攝環境根本沒法用三腳架,比如我常拍的舞臺攝影,攝影記者們為了搶佔有利機位,能有個蹲的地方就不錯了,哪裡還能讓你支起三腳架舒舒服服地拍。

而佳能鏡頭的IS系統僅需要極短的時間就能完成IS鏡片組的移動,通常能有效預防快門時間短於1/60s範圍之內的抖動,在實際拍照中還是非常有用的。

微距鏡頭更是如此。拍過微距的人都能體會到什麼叫“拉風箱”,微距鏡頭對焦非常難對,沒經驗的人難以把控,經常是來來回回的對好久才行,那個聲音和感覺,用“拉風箱”來形容真的非常形象,哈哈!所以,微距鏡頭是需要防抖的,哪怕是用了三腳架,也是需要防抖來更迅速的完成對焦。


無花無花


是這樣的,對於老法師來說,畫質和穩定最可靠的夥伴便是三腳架。

重要的事情需要強調:三腳架是最好的防抖,其它都是輔助。

三腳架不存在的條件下,老法師會思考把快門速度限定在自己能一般控制的的範圍內。這樣,能夠保障自己的出片率。

當然,拍攝目的不同,拍攝環境不同,鏡頭焦段不同,安全快門速度也是不同的,這個時候,老法師長期鍛鍊的鐵手會告訴他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

老法師為何更信賴自己長期鍛煉出來的鐵手?因為手是能準確感受到的直接方式。另外,保持合適的拍攝姿勢,可能對提高穩定性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然,如果安全快門都不存在的話,老法師會把相機放置在固定穩定的平面上,比如桌子、石頭上來完成穩定工作。

有一個最簡單的判斷安全快門的公式:


安全快門速度是焦距的倒數, 也就是安全快門速度=1/焦距


當然,這只是一個經驗數據,比如如果使用200mm的焦距,安全快門的速度是1/200秒。然而,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所謂極限以下靠鐵手,極限以上靠運氣,大約就是這個道理。

回到防抖這個功能,事實上防抖功能的確會降低圖片的畫質。

作為老法師,的確會產生疑慮,所以他們可能寧願選擇相信自己而不願意相信防抖,因為你無法很直接的明確自己畫質被降低了多少,以及防抖究竟產生了多大的效用。但是,最新的技術已經開始規避這些問題了。

但是,作為一項成熟的技術,我們不應該排斥它,我們應該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漸接受它作為一個補充功能存在。正如相機現在高感表現已經大大提高了我們安全快門的速度一樣。

總之,我們認為防抖技術在照顧畫質情況下如果能夠有效,我們應該歡迎它的存在。並且在沒有條件出片時想到並且使用它。而不必拘泥傳統。


希望我們的答案能夠幫助到您。以上。



賞金掠食者


所有技術的產生,都是與需求成正比的。不能說有沒有用,只能從自身角度去衡量,對於您自己這個功能是否重要。

就拿您提出的這個問題來說,現在的高端鏡頭上配備了越來越先進的防抖及技術,使攝影的門檻不斷降低,每個人包括剛開始接觸攝影的小白都有可能拍出好的照片。當然,這種好壞的評判大多是從一張照片的技術標準角度去衡量的。至於從藝術標準的角度去衡量,那就另當別論了。當然,也有很多攝影愛好者將鏡頭是否具有防抖功能作為購買器材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這裡面,也包括我自己^_^

當然,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對於攝影來說也是如此。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這個防抖的形成原理是怎麼一回事兒吧。現今市場上大部分鏡頭的防抖結構都是由陀螺儀和浮動鏡片兩部分組成的,陀螺儀的功能在於偵測抖動,提醒浮動鏡片針對抖動做出相應的反向補償來抵消抖動對於畫面的影響,從而達到防抖目的。

客觀的講,防抖功能對於輕微的抖動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保證了畫面的質量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您的鏡頭開啟防抖功能的同時,請勿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剛才已經介紹了鏡頭的防抖原理,如果在您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時,防抖系統忘記關掉而仍在工作的話,浮動鏡片就會做出相應的移動從而改變光軸。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防抖功能不是隻有在鏡頭出現輕微抖動時才會發揮功能嗎?其實不然,因為在拍攝過程中,相機機身的反光板抬起,快門開合的高頻振動在因使用三腳架避免了一些外在輕微震動的同時就會被鏡頭中配置的陀螺儀誤認為是外界的振動,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反倒降低了照片畫面的質量。所以,在使用三腳架進行攝影創作時,應關閉鏡頭防抖功能,同時開啟反光板預設,從而保證畫面質量。


莊壯壯


不管是鏡頭防抖還是機身防抖都是比較成熟的防抖技術,能減3一5檔的快門速度,都挺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