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精彩,道盡了人性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經典,道盡了人性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年人說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的使用也是有針對的人群的。比如說有的俗語只能長輩對晚輩說,表示長輩對晚輩的教誨。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句俗語就是會經常從長輩的口中聽到的,大家應該都聽過“兒孫自有兒孫福”吧,這句話的意思是長輩不用為自己的兒孫操勞,兒孫自有他們的方式去過好他們的生活,相信兒孫會有自己的福分。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精彩,道盡了人性

雖然這句話大家很熟悉,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莫為兒孫做牛馬”。這後半句是什麼意思呢?說透了人性。這還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據說從前有一個姓羅的秀才,這個秀才的家庭條件不好,再加上沒有得到別人的賞識,只能在當地做一個私塾先生。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精彩,道盡了人性

羅秀才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認為自己的抱負沒有得到施展,所以把希望都寄予在自己的兒子身上。

羅秀才的妻子是一個大家閨秀,在嫁給他以前一直過的嬌生慣養的生活,所以不會做家務。但是在嫁給羅秀才之後,家庭條件一落千丈,家務也只能自己做。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精彩,道盡了人性

羅秀才因為自己在私塾教書,經常不在家。而且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文人,哪能去做那些家務事?他的妻子沒辦法,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只好帶著他們的兒子羅倫一起做家務。

後來他們的兒子長到七歲了,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羅秀才少有的回了趟家,想看看自己的兒子有沒有到私塾上學的能力。

他覺得既然要到私塾上學,那一定不能丟了自己的面子,所以出了一個對子來考羅倫。他問羅倫“天”對什麼,可是他的兒子整天跟著母親一起做家務,哪有時間去學習對對子?所以羅倫一時間答不上來。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精彩,道盡了人性

他的母親在一旁看得乾著急,生怕對不上來丈夫怪罪於自己,所以在一旁偷偷提醒羅倫,朝他指了指地面。羅倫知道母親在提醒自己,可是他的母親正巧指到了地上的糞便,於是羅倫脫口而出“屎”。

這下羅秀才被氣得不輕,本來自己對兒子寄予厚望,希望兒子未來光宗耀祖。誰知道羅倫這樣的愚鈍,實在是丟光了自己的臉。一氣之下,羅秀才決定遠離這些塵世的煩擾,出家當和尚去了。

羅秀才的這一走使他的妻子十分傷心,她整天以淚洗面。為了將兒子撫養長大,她每天都辛勤地勞動。

後來羅倫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考中舉人,這一消息傳開後,離家十幾年的羅秀才也回來了。但是因為他離開得太久,大家都不認識他了。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精彩,道盡了人性

他希望再見自己的妻兒一面,但是妻子還以為他只是一個來化緣的和尚,想用一些錢財把他打發了。羅秀才不願接受,所以他才寫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這句話,後來也就流傳了下來。

長輩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上一個好生活,但是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兒孫也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一定要按照長輩給自己規劃的路線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