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大家好!我是寢不語,歡迎閱讀我的文章!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大家看過科恩兄弟拍的《老無所依》嗎?這部奧斯卡金像獎(第80屆)電影裡有一組鏡頭:獵人摩斯(男主角)在野外用狙擊槍獵殺羚羊,每開一槍,都會撿起地上的空彈殼,然後小心的放進上衣口袋。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一個心思縝密,手法老道的獵人形象“躍然紙上”,撿起空彈殼,要麼是非法偷獵,還有一種就比較牛了,獵人摩斯是高精度玩家,玩兒“復裝彈”的主兒!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復裝子彈,相信熟悉中國抗戰史的朋友應該不陌生,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裝備很差,根本沒有統一的制式槍械,漢陽造、中正式、日本鬼子手裡繳的三八大蓋、甚至還有德國的駁殼槍,型號五花八門,相應的彈藥來源也和槍械一樣,主要是國民政府提供和繳獲日軍,雖然八路有自己的兵工廠但自制彈藥的數量很少。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1937年,八路軍四萬官兵一萬多條槍,每條槍平均30發子彈。到1940年,八路軍發展到40萬人,九萬條槍,每條槍平均不到20發子彈,八路軍打仗五發子彈是常態,打完三發就要衝鋒了。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所以當時的八路軍戰士們都養成了個撿空彈殼的習慣,因為在根據地的兵工廠有能力製造復裝子彈,一顆完好的銅蛋殼,可以復裝約10次,咱們的革命先烈們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同日本侵略者頑強鬥爭的!

時過境遷,如今“復裝彈”變成了一種“專業態度”是現代玩槍人對“高精度”的苛求,想想真是世界變化快啊!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精度玩家回收彈殼,然後重新將彈殼清洗,整形,安裝底火,裝填彈藥,裝填彈頭。利用專業的態度享受子彈擊發的那一刻的無與倫比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在北美復裝子彈的興起始於喜歡玩遠距離大口徑狙擊步槍的,槍械愛好者,大家都知道狙擊步槍射擊有很多要求,子彈也是關鍵因素,復裝子彈可以打磨子彈,控制裝藥量,精確子彈克重,更更貼合槍膛等等,還有一個原因,減低成本,狙擊步槍的子彈比較貴!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北美高精度愛好者的復裝子彈同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兵工廠的復裝子彈有根本的不同,首先在美國老百姓很容易在市面上買到配比合理的無煙火藥,和不同精度和材質的子彈頭,還有安全可靠的搏克賽型的底火,愛好者們的復裝工作只是把它們小心組裝到一起,儘管這樣還時有炸膛的案例,所以復裝子彈是一個危險的活兒,也只有高精度的玩家會花大量時間來做這件事!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但是中國當時根據地的兵工廠條件太差了,填裝子彈的是不穩定的黑火藥,甚至發動群眾一起熬硝造火藥。

子彈頭的的做法是先做一個子彈頭的模子,把一個銅板衝壓進模子後形成被甲,再澆入熔化的鉛。

底火通常是將壞的黃銅彈殼上剪下銅皮,衝壓成銅盂,並加入雷汞後重性嵌入彈殼底部,最後稱重組裝。當時的生產條件不是追求高精度,而是為了最大化的滿足八路軍戰士能都在前線上打擊日本侵略者。

中國抗戰時期的“復裝子彈”如今在北美卻是“高精度”的象徵?

最後不語君想說,復裝子彈是件危險的事情,不是專業人員請不要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