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这两天,一篇题为《估值175亿的马蜂窝,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在网络上刷屏。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这篇针对马蜂窝数据造假的文章,究竟写的什么引起了这么大风波呢?纵观全文,里面图文并茂并结合各种数据分析,称马蜂窝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竟有1800万条都是通过机器人从竞品网站抄袭过来的,占到蚂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作为一家主打用户生产内容的旅游网站,马蜂窝无疑是被捅了马蜂窝。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马蜂窝为此回应媒体称,承认部分点评造假,已对涉嫌虚假点评的帐号进行清理,但上述文章里面的内容片面,存在明显误导倾向。这篇回应的言语有些苍白,说法颇为勉强让人难以接受。就评论来看网友并不买单,有人戏称:马蜂窝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

资深媒体人王志安发布微博对此事件评论到:其实不光马蜂窝,所有互联网OTC企业的点评系统,都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携程如此,去哪儿网如此,飞猪、同程艺龙网,亦如此。当然,淘宝、美团、京东或多或少也有此类问题。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过于强调中心化”是刷单抄袭的土壤

商业行为背后代表的是利益和金钱。一位网上商家表示,在他们行业内,不刷是在等死,刷是在找死,道出了电商的无奈。刷的商品不一定质量本身有问题,但徒有品质、有信誉,没有销量,商品也只能淹没在上万的商品中,无人问津。然后一些灰色平台应运而生,粉丝都可以买到,关注可以买到,投票可以买到,而且明码标价,其他行业的水军评论和爬虫抓取等其他方式同样如此,在利益的驱动下,现在很多所谓的好评也已经让我们无法相信。就像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事情走向失控边缘。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作为06年就开始创立的老牌旅游平台,马蜂窝上存有非常多优秀的游记文章属真,但极力强调中心化这件事也不假。2014年左右,马蜂窝开启点评业务,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平台打捞用户游记中的实用信息生成点评,从而积累内容。在拥有大量优质游记的前提下,提取、打捞点评内容不会是一件难事。

但在马蜂窝社区的自治规则中,平台并没有给优秀的用户评论以激励,这或许是越来越多的留存用户离开,越来越少的用户参与的一大原因。为延续老牌平台拥有“最高用户真实评论”的地位,马蜂窝不得不在情急之下做出抓取抄袭别人平台数据的举动。

事情最新进展是发表《估值175亿的马蜂窝 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 一文的公众号作者及数据方被马蜂窝告上法庭,为此他们再次发布了一篇文章《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这篇文章从昨天凌晨开始同样刷爆了网络。其他暂且不论,文章最后几句话还是说的极有道理,相信我们都想活在一个没那么繁荣,但诚实能得到回报,真话可以得到保护的世界;而不是到最后想做实事的人,也被逼着买量、灌水,久而久之就比谁灌水能力强。

最后劣币驱逐了良币

虚假摧毁了真实

我们未来二十年

活在水军、造假、抄袭中


其他平台肯定也会说是同样被逼无奈。但这些刷票、抄袭和爬虫抓取的灌水行为已经干扰到了正常商业经济秩序,误导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呢?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其实这件事说到底最终最根本的就是信任问题,众所周知,区块链本身具有分布式、免信任、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特征,被称作是“信任机器。如果马蜂窝一开始就用区块链的社区去中心化自治的思想,也许可以避免群起而攻之和诉之于法律损害自身企业形象的窘境。

其实在今年4月的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马蜂窝的CEO陈罡还表示,“文旅融合是趋势,区块链文旅将改变旅游界。”但这次内容抄袭事件似乎很难让人相信马蜂窝真的想将自身业务与区块链整合,可能只是想蹭一波区块链+的热点。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马蜂窝这类应用的首页有位置有限,商品显眼,也方便用户在最短的时候选择购买。这种位置比较稀缺。在传统的平台一般是竞价模式,谁给的钱多就可以使用这些好位置,享用好的销售量保证。

但是,马蜂窝如果是去中心化的平台,这些位置将由商品品质决定,也就是用户购买完商品后的评价而定。评价越好,商品位置越靠前。

但是又如何杜绝虚假好评上首页呢?

我们来做个假设——引进区块链积分,也就是token的概念。只要用户发表评论,便可获得平台发放的积分;如果评论产生分享,个人可再次获得相应积分;可是一旦发现此评论造假,便会加倍扣除积分。

当然这里有一个明确的事实,到目前为止,去中心化的思想还只是一个概念,这个论证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同样的原因,技术不可能解决个人行为造假的问题,但激励和后续转发评论,可以被记录在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时间轴上。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区块链+不是万能,很多行业的痛点问题也并不是需要用区块链技术才能解决。但马蜂窝评论这事不同,每个人对外界都存有主观感受和判断,平台上的店家食物是否好吃,推荐的旅游景点是否好玩是变量。个人将饱含真实体验和感受成分的评论分发于网络,平台将其生成一项有价值的数字资产,便是区块链技术之于企业业务或者项目的最大价值。

在项目初期,急于求成的平台为吸引用户,暗箱操作雇一些马甲来增加活跃度。针对这种内容造假行为,引进token激励,用户造假所要付出的成本就会变得非常高。

分布式存储,作为区块链技术除共识机制外的另一大特征,可以准确记录平台评论的具体时间人物与事件,对每一项评论进行识别认证。此外,也可以将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针对用户评论数据进行规模化的匹配与处理,增强评论本身的真实性,从而确保链上与链下数据的一致性

机遇与风险并存,区块链+旅游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有一个重要的落点,就是建立信任机制,消除不必要的中介。而旅游行业恰恰是中介收入极高的领域之一。因此,如果可以将区块链和旅游进行结合,消除各种不靠谱的第三方旅行团和中介,解决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同时在支付阶段引入加密货币,简化支付流程,避免第三方平台大量抽佣,就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旅行体验。

近日,链塔智库发布了《区块链+旅游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区块链旅游平台项目占60%,大多于2018年发布,具有高度同质性,而且没有多少用户基础,形成了创业公司与传统巨头的竞争态势。总的来讲:区块链+旅游落地有很多能够畅想的优点,可以解决去中心化运营和信任难题,去中心化评价体系可消除点评造假,关键节点仲裁可解决用户纠纷,通证交易可消除交易费用等等。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此外,可以将智能合约应用到旅游业中。由于部署了合约,无论是商家还是中介的欺诈和虚假宣传事件都将寸步难行,同时公开旅行社和当地服务商的业务数据,宰客的概率想必也会大大减少。


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旅游+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能否逆风飞翔


针对此次马蜂窝事件,区块链还可以给出一些解决方案。通过内容上链,对每个原创的用户点评和游记进行版权保护。这样就可以杜绝平台之间互相搬运优质内容的情况,保护内容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允许你作弊,也允许你刷单或者差评好评,但是你所做的都是无用功,你的信用评级会被真实的记录下来,你做不了假,而且虚假的成本会越来越大。这种旅游+区块链的应用其实已经有团队在搭建,也收获了较好的评价,有一定的前景和未来。

作为依靠用户产出内容的平台,马蜂窝此次是真的捅了个马蜂窝。上千万条的游记和点评一旦失去用户的口碑,也就意味着整个产品失去了生命线。用区块链的话说,就是之前建立的信任机制面临崩塌,整个社区将产生分歧,最后导致共识破裂。

区块链或许是拯救马蜂窝的唯一正解,区块链公开透明的特性,能让很多类似的灌水现象杜绝。但是,现阶段这些还只是一个想法,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马蜂窝到底是靠公关营销外加拖时间实现软分叉着陆,还是愈演愈烈彻底崩盘引起硬分叉,我们拭目以待。大风起兮云飞扬,共享+激励站在风口。上链不可篡改,token甄别水军,期待一个能够承载无穷量生命体的共识社区的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