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社區民生速遞員 貼心服務送到家

——看民生街社區如何夯實網格基礎提高便民服務質量

濰坊新聞網4月20日訊 67歲的奎文區東關街道民生街社區將軍苑小區的丁玉麗,最近多了一個新稱呼——“民生速遞員”。“說白了,我就是社區裡的‘順風耳’、‘千里眼’,負責把大家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速遞’給社區,以方便社區為大家提供更細緻、更便捷的服務。”

去年以來,東關街道民生街社區積極探索以三級網格管理為基礎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在社區原有的二級網格基礎上,積極構建社區三級網格。“網格化”管理,充分詮釋了“聯動”、“共享”等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內涵,用規範化、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不斷創新和豐富社會管理的模式。

點面兼顧,“民生速遞員”近水樓臺化矛盾

民生街社區轄區內共有大大小小37個小區,4861戶居民,由於轄區面積大、老舊小區多、居民數量大,如何治理好社區成為一道迫切命題。

為了便於服務,民生街社區將整個轄區劃分為5個二級網格,針對五個網格的具體情況,各網格確立出三級網格服務點。通過樓長、居民代表推薦、個人自薦的方式選出三級網格員28人。他們來自於群眾,知民情、曉民意,能夠將居民的困難和訴求及時反饋給社區,以便社區為群眾提供精細化、全方位的服務。

民生街社區黨委書記朱秋梅說:“日常工作中,我們的‘民生速遞員’通過走家串戶,一邊收集政情、社情、民情,為群眾排憂解難;一邊主動協調鄰里關係,及時堵塞防範漏洞、化解矛盾糾紛。”從去年11月份至今,該社區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0多起,調處率達98%。

高效服務,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問民”

“民生速遞員”憑啥解決問題?丁玉麗告訴記者,自己心細、愛和人接觸、有耐心,憑著這些優勢,她上崗以來,收集到了10多個與居民“柴米油鹽”相關的問題,如下水道堵塞、車輛亂停亂放、垃圾不分類處理等。

“‘民生速遞員’貴在一個‘速’字。以前,群眾反映身邊問題,先得找社區,社區再上報給街道。現在,我們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問民’。經過我們培訓的‘民生速遞員’可以直接將相關政策送到群眾手中,及時為群眾解答疑惑。”朱秋梅介紹,社區28名“民生速遞員”上崗以來,共收集問題及建議意見20多條,經社區梳理整合為16條,已辦結15件,剩餘1件正在辦理中。

“三網”建設,社區4861戶居民民情全覆蓋

70歲高齡的恆聯小區“民生速遞員”孫明芳,為人特別熱情,用她自己的話說,在院裡居住了32年,誰傢什麼情況,有幾個孩子,老人們都多大歲數,什麼時候過生日,自己閉著眼睛都能說出來。小區裡的居民們都說,原本孫明芳老人就特別熱心,現在成了“民生速遞員”,與大家的聯繫更緊密,大家與社區聯繫也更方便了。

家住恆聯小區的低保戶王延芳說,“今年2月份,我84歲的婆婆突然生病了,孫阿姨來我家時瞭解到這一情況,馬上將情況記錄在民情日記上,第一時間將情況反映給社區,社區在第二天就和志願者來到我家看望老人。在婆婆生病的這段時間,孫阿姨和志願者每天都來我家幫助照顧老人和孩子,真是給我幫了大忙了。”記者 王瑩

關心濰坊大事小情,就關注濰坊新聞網官方微信(微信號:wfnews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