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期貨交易員是怎樣做交易的?

麒麟談天說地


機構期貨交易者,是怎麼樣做交易的?

機構期貨交易者的交易方法,跟我們平時所講的理念沒有區別。只不過,某些做的好的機構交易者,他們把交易的細節,做的更好而已。

題主在問題描述中,重點的提到了資金管理。那麼,我們就說一說,私募等機構的資金管理規則。

首先,各位要清晰的明白一個概念:風險敞口,決定了你的風險有多大。

比如,你100手螺紋鋼多單,跟10手螺紋鋼空單,只要在一個級別上,那一定是前者的風險更大,可能性的虧損也高,對吧?

有些人說,錯了,我有把握的時候才開100手單子,我沒有把握的時候就開10手。這種說法糊弄人還行,但是在某些合格的機構眼裡,這是胡扯,一切以敞口說話,沒有人可以說面對期貨走勢:有把握。

大型的資產管理公司,其風控規則,一定是贏衝輸縮的。因為要控制產品的淨值走勢。

比如,一個1000萬的期貨產品,清盤線設置為0.8。那麼,這個期貨基金的基金經理為了確保產品不被清盤,他必須要設立嚴格的資金管理規則。

比如,在前期可能會採用安全墊策略。就是本來設計的倉位是20%,但是因為產品剛開始,還沒有盈利,那麼在初期,我們先用一半的倉位來運作。

這樣的好處是,如果策略上來就表現不佳,那麼因此倉位非常低,只有半倉,淨值很安全。然後,如果上來就盈利了呢?沒關係,雖然少賺了,但是我們確保產品在前期,就沒有清盤風險了。

這樣的話,如果盈利的10%,淨值達到了1.1,那麼我們就可以恢復到正常倉位了,因為我們擁有了盈利作為風險過渡。

那麼假如,我們剛加上倉,行情又一次不好了呢?那麼可能某些機構就會在淨值回撤到1的時候,再度開啟安全墊策略,不求速度創新高,但求產品的淨值安全。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賺錢的時候擴倉,虧錢時候減倉的思路,這種思路是最穩妥的,跟我們交易中,浮贏加倉是一個道理。

這就是機構常用資金管理規則的一種:安全墊+贏衝輸縮。有人說了,你這種交易方式能賺幾個錢?其實,如果有行情,0.8的清盤線,安全墊做第一波,然後正常倉位做上第二波行情的話,基本上30%-40%的收益是可以預期的。

這種收益率,對於機構產品而言,已經相當好了。很多人覺得,一年幾倍幾倍才是王道,實際上,越是專業的期貨交易者,越是專業的投資人會明白,穩定才是真正的實力。

先寫這麼多,歡迎補充,點贊支持一下,謝謝。


天啟量投


您的問題有點籠統。

首先,不同的機構期貨交易的方法策略是不同的。

其次,機構交易員的操作和個人交易者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但機構和個人是有一定區別的。

我按照個人所瞭解身邊一些交易機構的做法,這裡僅從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非計算機程序化交易)的角度來簡單回答一下:

1,機構講究分工。

通常情況下,個人交易者是集研究總監,風控總監,交易總監於一身的,一個人說了算,而機構(相對組織部門完善的)是有相對明確的分工的,即大體上,有專門的投研部門負責一些分析和研判,有專門的風險控制人員時刻關注總體賬戶風險的,還有專門的交易人員負責具體執行交易指令的。通過制度上的相互制約避免因個人情緒影響,紀律得不到執行的情況。

2,機構的風險控制體系更加細緻。

首先,通常大多數機構是追求相對低風險的投資機會的,因此在實際交易中會通過淨值管理,回撤管理來保障賬戶的穩定運行,至少不出現較大的風險。一般會通過多品種,多策略,多週期,來分散風險。當然也有機構追求高風險高收益,但盈利時還好,一旦出問題難以給投資人交代,反面教材是當年的劉增鋮。

其次,資金管理。主要是倉位管理和止損。

倉位管理上,有的機構會設置單個品種的倉位,比如,一般5%-10%,最大倉位30%。看您的問題對資金管理這塊重點提問,我這裡也再說一下,大多數機構的做法其實都是可以參考華爾街幽靈的做法,即只在正確的倉位上加倉,要求我們不能一上來就滿倉,並且要求在做對的情況下加倉,比如上來先入場2個倉,做對後有一定利潤後,找機會加4個倉等等。

止損問題上,舉例持贏投資的做法,他們的投資策略是極小風險下的系統性趨勢跟蹤策略。風險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單次的止損是總資金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極端情況下是1%。當一筆交易出現了2%的損失時,風控可以直接繞過決策人來進行平倉操作。而個人交易者是很難這麼做的,往往比較隨意,出現問題時就逃避。


個人覺得偏重於風控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相對於偏重收益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將最終勝出。先規劃好自己的事,把能控制的都控制好,剩下的就靠市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