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低欲望社會」形成,與日本的市場經濟有著重要關係!

“低慾望社會”一詞來源於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一書,書中把討厭消費的年輕人構成的日本社會成為“低慾望社會”。在書中描寫的是日本年輕一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狀態,年輕人不願意揹負風險、晚婚化、少子化、喪失物慾、成功欲、消費意願低迷。

可以說是一本講述日本近年來消極年輕人的思考方式、心理活動,但同時又在思考基本物質生活無憂後,人生藍圖應該如何勾畫。

那麼,為什麼日本社會會進入這種“低慾望社會”狀態呢?

日本的“低慾望社會”形成,與日本的市場經濟有著重要關係!

一、日本經濟自二戰戰敗以後,開始發展經濟,甚至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說來也巧,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的角度來講,日本就是一個運氣十分的經濟體,踏中了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以及美元成為世界結算貨幣以及後期的主要外匯儲備,這都能夠積極的促進日本的發展,特別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欠缺的影響狀態下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要的經濟模式。

為什麼這麼講?

重要的原因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成立的組織機構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主要的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就是以美元直接掛鉤黃金,在在當時存在兩個背景:1、英國經濟的走弱,以及美國開始成為世界強國;2、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英鎊、黃金,所謂的金本位體系下的衝擊。在這兩個影響因素下,世界經濟貿易臨近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國際貿易需要重新制定相對的規則與制度。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佈雷頓森林體系誕生。

日本的“低慾望社會”形成,與日本的市場經濟有著重要關係!

1945年9月2日以日本代表簽署正式投降書,正式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日本,希望能夠從戰後恢復經濟,形成復甦。而在新國際貨幣結算的制度下,以美元作為中心進行結算交易,日本開始搭上美國這條線,不停的與美國來往、頻繁交易,形成了美國重要的經濟夥伴,甚至是戰略合作伙伴。

當然,與美國正式修復關係僅僅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則為外匯制度的改革。由於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直接掛鉤黃金,與金本位制度雖然存在差別,但是本質上只是確認了美元作為中心貨幣,各個經濟體之間將美元作為主要結算的貨幣以及外匯的儲備貨幣。美元就是通用的。

在美元通用世界的基礎上,日本又與美國修好形成重要的經濟往來。而在這時日本開始形成兩種局面,對內與對外!對內大肆的進行印鈔投資,印鈔要比挖黃金來得容易的多,打開印刷機就能夠印鈔票拉動投資。而美元固定與黃金,日本又與美國成為重要的經濟夥伴。如果從理論上,日本不大肆的印鈔票,那麼與美國之間會是形成一種平衡狀態。在在經濟復甦需求背景下,日本打開印鈔機,而美國不能。日本倒掛“薅羊毛”於美國。

日本的“低慾望社會”形成,與日本的市場經濟有著重要關係!

二、精神上的滿足是開始,隨著經濟的困境的解決,意志也開始消退。

憑藉著倒掛“薅羊毛”於美國,甚至是“薅羊毛”於全世界之下。而在1971年時,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結束,而就在佈雷頓森林結束的情況之後,日本的“薅羊毛”技術也開始逐漸減弱。為了適應國際大融合的背景,以及促進國際貿易關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2年7月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1976年1月簽訂了“牙買加協議”。

“牙買加體系”就是以多元化外匯儲備的方式進行儲備,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促進金融穩定,推行黃金非貨幣化。

而在此制度形成之前,佈雷頓森林體系結束以後,美國早就實行了浮動匯率用以穩定各個經濟體以及本國經濟的貿易差別。當然,作為世界的經濟強國一旦改變了方式,與美國所交好的日本也相應改變。但美國在結束佈雷頓森林體系時早就掛鉤上了石油,為其鋪路。雖然佈雷頓森林體系結束,但是美國依舊為世界最為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以及外匯儲備。

完成了世界經濟第二位的壯舉,日本經濟在浮動匯率之下存在變數。

日本的“低慾望社會”形成,與日本的市場經濟有著重要關係!

曼哈頓市中心的天際線

由於對內大量的加印貨幣,造成通貨膨脹的衝擊,最為瘋狂的時候可以用東京一個城市的房地產價格買下美國來形容。

美國經濟不倒,美元依舊為世界主要的貿易貨幣,那麼日本的經濟狀態就會呈現分立的形態:外匯匯率與本國經濟之間存在差距,提高日本市場的貨幣使用而穩定國際的匯率結算,仍然可以“薅羊毛”於美國以及“薅羊毛”於全世界。

日本的“低慾望社會”形成,與日本的市場經濟有著重要關係!

三、泡沫經濟的影響下,日本家庭財富被席捲,年輕一輩無力支撐!

1991年日本房地產經濟泡沫開始“塌崩”,無力承擔一座城市買下一個國家的價格水平,主要的原因是在新國際結算制度下的無力,以及完全透支了本國經濟的承受能力。“塌崩”的經濟一洩如注,股市也是接連“崩盤”。大量的銀行和房地產企業倒閉,多數家庭一夜返貧,到現在還未“回血”,日本現階段的經濟也被稱之為“衰退的二十多年”。

在1991年之前,日本經濟就是岌岌可危,一直被日本民眾所詬病的“房地產泡沫”就是在固定匯率結束之後所膨脹。再加上日本與美國經濟呈現著摩擦問題,一直日本經濟以順差經濟“薅羊毛”於美國,引起美國不滿。

在1991年之前的1985年,也是美國為釋放本國經濟內部壓力,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而在簽署以後,日元匯率開始大幅升值,為美國產品買單。而在這一行為中,對於日本的出口企業以及銀行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而在此影響之下,銀行開始降息拉動國內投資,而投資潮的來襲最為影響的就是房地產,東京房價1986年較1985年上升了120%,到了1989年東京最貴的房地產記錄約為100萬美元/平米。

在“廣場協議”下的日元與美元之間的匯率由最高的262.79日元:1美元,升值為1991年的130日元:1美元。

日本的“低慾望社會”形成,與日本的市場經濟有著重要關係!

升值有利於日本的進口貿易,但也正是因為升值原因與日本國內經濟形成不平衡而促使了房地產泡沫的再次發生以及“擠破”房地產泡沫。大量的企業倒閉、銀行破產,失業率居高不下,所以的消極影響瀰漫在日本經濟之中。

當然,在這樣的泡沫之下,日本的經濟無法承擔,完全透支了當時日本經濟,並且資金很大程度上流向了影響萬民的房地產行業。日本所有的人都為此所“買單”,至今未走出“陰霾”。

深受影響的日本經濟,難道一年兩年就能夠走出來嗎?並不是,而需要很多年。日本為了能夠彌補自身國家資源短缺的困局,也為了解決瀰漫危機所帶來影響的狀況,開始降低貨幣的發行數量,同樣依舊穩住國際匯率關係以“薅羊毛”於全世界,補日本經濟的短缺之處。

“陰霾”未散戶,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中老年人,更多的還有下一代的年輕人。而在新時代的年輕人之中呢?

一個人的童年記憶可能影響到的是一輩子。而在1991年之後的日本樓市、股市所受到的影響,更多的還是那時童年,而在如今為中堅力量的年輕人。再加上現在日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被透支的經濟收入,無力承擔起新一代年輕人的“夢想”!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本進入了“低慾望社會”!年輕人受到的是思維衝擊、心理衝擊,再加上社會對於經濟倒退的影響並未散去,能夠支配的資金依舊少。失去了“安全感”,無力支撐起更多的“夢想”,心理的壓力負擔更大。在此之中,“低慾望社會”也就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