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是一本本不该这么畅销的畅销书,作为严肃的历史学专著,它是美国大学的教材,但也常常出现在很多人的书架上。在《人民的名义》中,高小凤还凭借着熟读这本书,一举攻陷了不贪财色的高育良。

主页菌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一度怀疑作者是外国的汉学家。因为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与叙事角度和中国学者写的历史著作大不相同,他没有套用唯物史观的框架,而是从小处着笔,却又野心勃勃地想阐清一个延续数百年的难题。

但事实上黄仁宇出生在长沙一个略显清寒的家庭,虽然小时候从来没有饿过肚子,但在简餐之外很少有零食和点心。因此记忆中总是飘荡着长沙街头“贩卖蕃薯、烤花生、烤玉米和韭菜盒子”的阵阵香气,直到五十年后在大洋彼岸回忆往事时,他仍然念念不忘。

黄仁宇后来考上了南开大学,第二年抗战爆发,他和弟弟后来都中止学业,投身军队。抗战结束后赴美到陆军参谋大学就读,毕业后在国防部任职,后又加入驻日代表团,以团长副官的身份驻守东京。1950年退伍后再次赴美留学,攻读新闻系,后转学至历史系。博士毕业后在高校任教多年,62岁时,被大学在正教授职位上解聘。次年,《万历十五年》出版。

荐书|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黄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南伊利诺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并认识了后来的夫人格尔,结婚时黄已经四十八岁了。

荐书|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黄仁宇与孩子黄杰夫的合影。父子之间岁数相差甚大,所以花甲之年被辞退时,孩子才十几岁,整个家庭也因此陷入经济上的困境,黄曾一度想去救济机构寻求帮助。

作者在被辞退后开始动笔撰写《黄河青山》,历经三年完成,定稿后未作修改并束之高阁,直到二十年后去世时才付梓出版。创作的主要时间正好处于解聘后的低谷期。在这样失落悲伤的背景下,黄仁宇的这本书中,颇有暮年之际的感概和怅惘。因此也被评为“是一本孤独忧愤之书,是写个人失败和国家失败的结合。”

荐书|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晚年的黄仁宇

全书的层次并不是特别明朗,更像是在随心所欲地回忆往事:往昔的战火,军政界的隐事,旅美游学的经历,对国共内战的思索,学术上的观点......千头万绪混杂在一起,读起来反而一点也不觉得吃力和杂乱,倒像是在听作者夜谈,时而絮絮叨叨地回忆起开车去机场遇到大雨时的糟糕旅程,时而严肃认真地讨论明代以来中国的赋税制度。

这本回忆录也解答了之前的疑惑:为何他的书读起来会是这样的感觉?前半生戎马倥偬,又半路进入历史学界,特殊的经历让他的研究方式与书斋故纸堆中的传统学者大不相同。而在美国,他又与汉学家们相交甚深,先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和剑桥大学凯斯学院与费正清、李约瑟一起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因此,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能是他独特史观和治史方法形成的原因。

荐书|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黄的代表作:《万历十五年》,初版时书名由少年时好友廖沫沙书写,廖也是著名的“三家村”成员之一。

黄仁宇在讨论历史问题时,很推崇“大历史观”,强调在时间轴上以更长远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但也并非是笼统地得出结论,“大历史一定要架构于小历史之上”。因此他那本争议颇多的《万历十五年》,也从“无关紧要的一年”中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说起,但要剖析的却是中国农业社会官僚体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并未随着帝制时代的结束而消亡,而是一直留存到民国乃至现代。他甚至因此得出结论,国共内战的本质其实也是在验证谁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书也是从一件小事说起,他回忆起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时,追求一位女孩而无果的事,并借此开始叙述自己参军的缘起。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他的人生也像走马灯式在切换:战争爆发时辍学从事《抗战日报》的编辑工作,与社长田汉、总编辑廖沫沙一起做宣传工作;抗战后期加入印度远征军,在孙立人部下做参谋,见证了史迪威将军和国军高级将领之间的纷争;内战时担任将军副官,在东北战场上和林彪对战;后来又担任驻日代表团团长副官,曾代表过蒋介石给给麦克阿瑟送过礼。驻日代表团解散后,以少校参谋的身份退伍,赴美留学,此时他三十四岁。

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他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国民党会失败。在书中多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在尝试着解答它。在研究明史时,他认为国民党和明朝统治者们一样,没有解决好土地分配的难题;在与李约瑟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和政治制度时,他认为国民党也没有解决赋税的问题;甚至在英国访学期间,还在对比民国困境与都铎王朝的异同。他像气象学家一样,试图从混沌的现象中寻找规律,并给与合理的解释。

黄仁宇的著作思路清晰,文字浅白,学术观点大胆新潮但又颇受争议。书中更加吸引人的是敏感纤细如同长镜头的细节描写,如在缅甸的孟拱河谷的桥下看到倒栽葱姿态俯卧在河里的日兵尸体,随身的物品被当作战利品收缴。作者写道:

“无需多久,我就发现死者和我有许多共通点,属于同样的年龄层,有类似的教育背景……想想看,要养大及教育他得花多少心力,接受军事训练得花多长时间,然后他在长崎或神户 上船,千里迢迢赴死……种种事由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他出生在黄海的另一边。否则他将和我们在一起,穿我们的制服,吃我们配给的食物。在孟拱河谷这个清爽的四月清晨,蝴蝶翩翩飞舞,蚱蜢四处跳跃,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香味。而这名上尉的双语字典被放在矮树丛上,兀自滴着水。”

黄仁宇的文字被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形容为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可读性非常强。主页菌把它作为睡前书目,每天读一章。

很好看的一本书,推荐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