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廢掉的?

Healer科技


這個問題提的好,人是怎麼廢掉的,我們通過兩個問題來思考。

第一: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變得越來越懶惰,因為懶惰,所以慢慢沒有價值,最後被淘汰。人就這樣廢了。

第二:什麼樣的會被社會或職場所淘汰!

這兩個問題是循環的,人之所以會成為廢掉,就是因為懶惰,跟不上時代,被社會淘汰。沒有價值,沒有目標,沒有夢想,最後,破罐破摔,就被“廢掉”了。

所以,我們先來思考第一問題:為什麼很多人會變得越來越懶惰?

第一點:發達的科技讓我們變得懶惰

1、“外賣依賴症”:曾經在網站看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個男生周密宅在家裡,午飯時間起床,餓了,趕緊點上一單外賣,打遊戲刷劇一個下午,又餓了,再來一單,渾渾噩噩到了午夜,沒有小葉怎麼睡得著?快遞小哥哥應該還沒有下班吧?到了工作日,又忙又累,當然更沒有時間做飯…… 一日N餐——外賣!外賣!外賣!就這樣,一年過去了,整個2016年,這位“懶人”的外賣訂單1292次!是的,超出了一年一日三餐的1095次! 無論工作黨還是學生黨,手機裡總有幾款外賣APP,一到用餐時間,拿起手機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彷彿是犒勞自己辛苦學習和工作的某種儀式,所以頻繁點外賣,也許不僅僅是懶得做飯,而是真正換上了“外賣依賴症”!這個時間上,沒有最懶,只有更懶! 長久下去,人就變得懶惰,逐漸就會被廢掉了。

2、手機綜合徵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現代大多人,沒事就抱著手機看,每個人走路都是低頭族,在聚會中,面對一桌的朋友,大家依然各自把玩著自己手中的手機,偶爾抬頭交流幾句,甚至有些人,沒事就拿出手機劃幾下再放下,養成了一種依賴的習慣。所以,長期不與外界交流,不用心和眼睛去關注這個世界其他的美好。慢慢就脫離了社會!!特別的孩子,天天玩手機玩遊戲,影響學習,這不就慢慢把孩子往“廢人”的道路上培養了嗎?

2、懶人推動科技發展:用了計算機,人的計算能力急劇下降,依賴導航,人的方向感也變得越來越弱,習慣於碎片化閱讀,人的文化素養再難提升……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帶來了便捷,某些方面讓人喪失了自我。

馬雲曾經有一個演講說,世界是上懶人創造的。

我們不想爬樓梯,於是人們發明了電梯,想在家裡聽音樂,於是唱片,DVD等問世了,彷彿真的是懶人推動著科技的發展,其實更確切的說,是一個“懶人”給了別人“勤奮,聰明”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會被淘汰?

第一:眼高手低的人

很多人容易被人的成功感染,這和你看到的偶像劇是一樣的,我們把自己代入了故事裡,感覺自己也會和電視裡的人物一樣成功。然後就會做一個特別大的夢想制定一個你覺得完美的計劃,並且誇誇其談你要怎麼做。可是真正實施的時候,你發現困難重重,發現了差距,心裡有了落差,然後就開始拖延,只想等著機會到來,可是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你發現做什麼都不成功,就放棄了。因此被社會淘汰,逐漸跟不上節奏。

第二:沒有危機意識人

很多人選擇工作,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不想付出,不想努力,只想著收穫。甚至有的人工作都能知道明天、下週、下個月的生活大致是什麼樣,下了班就打遊戲,除了打遊戲不知道該做什麼,一點沒有壓力沒有危機感。反正每個月給我開工資就可以了。你沒有一點進取心和執行力,行動力並不是別人督促你去做的,而是靠自己本身的堅持去做的,公司的規定和監視僅僅是讓你完成業績而已,對自己要求嚴格了那麼你可能升值加薪,對自己寬鬆了那你可能一輩子都在底層打拼,別說現實,現實就是這樣。

第三:不學習,不進取的人

過期的食品不能吃,過期的觀念不能用。現在的社會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你的頭腦,專業知識超越了多少人。一陣不變觀念落後知識陳舊的人,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自己,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計。最可怕的廢人,就是自己沒有能力卻總覺得自己懂得比別人多。

因此,當你被科技綁架,不去與生活中的人接觸,當你變得懶惰,不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思路,當你懷抱高的夢想和理念,卻不去實踐,當你沒有危機意識,溫水煮青蛙……慢慢你會發現你比優秀的人越來越多,比你有能力能賺錢的人越來越多。你依然是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那麼就即將變成一個被社會淘汰的人。其實是你自己廢掉了自己。如果你還不想被社會“廢掉”,請趕緊認清自己,哪怕從今天開始改變,都不算晚!

請記住:只要開始永遠都不算晚!


周思敏


作為管理者,我最喜歡那種目標明確,有職業發展追求的員工;其次喜歡那些目標雖然不明確,但是活力充沛、肯動腦琢磨的新人;最怕那種得過且過,上班純粹為了打發空閒時間的人。

換位思考以後,就知道什麼是基層員工的自我修養。基層員工的業績表現只來自於三者:動機、能力、態度。這三者無法簡單的割裂開來,屬於互相影響的有機整體。

再強調一次,不能簡單的把這三者想象成為真空中絕對光滑的小球,這三者是藕斷絲連的整體。我以PUA騙色為例嘗試說明:PUA想吸引更多的女人屬於動機,PUA的口才外表和金錢屬於能力,PUA非常「努力」的跟一個又一個女生聊天拉關係Show Value屬於態度。如果沒有強勁的動機,那PUA不可能有一種全情投入的態度,也不可能努力加強自己的各項能力;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PUA即使有再強的動機和無比認真的態度,也得不到好的結果;如果態度不端正,那最多隻是低配王思聰,只是無害的花花公子而已。

基層的動機

在馬斯洛的五層需求理論中,每個需求都可以成為職場人的工作動機。 當某一種需求成為員工採取某種行為的決定因素的時候,這種需求就是動機。——寧向東。

所以PUA的動機就是性慾。——任易

而我們作為職場基層,最普遍的三種動機包括: 1、獲得成就的動機。

為什麼一些金融機構或者大型外企都選擇重點高校的畢業生?因為這些學生從小就嚐到了自律和競爭的甜頭,所以他們獲得成就和組織認同的動機特別強,也就是老人常說的:不待揚鞭自奮蹄,或者響鼓不用重錘。簡單的說就是好勝心特別強,特別希望出人頭地。這批人是非常願意每週投入60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並可以為了獲得成就全情投入的。

2、獲得權力的動機。

權力動機跟成就動機相似,但是權力動機更多包含了影響他人的能力,在商業組織中,權力包括法定權力(組織賦予個人的人權、事權、財權)、專家權力和參照性權力。專家權力基於專長、技能、知識和經驗,所以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每個人都可以是細分行業的專家。參照性權力是指深孚人望的領軍人物對追隨者的影響力,無法輕易得來。

3、獲得歸屬感的動機。

在「一人一漣漪」的中國,我們的人緣要好;比如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讓我們知道朋友之間需要互相幫助,很多事不是靠錢就能辦成的;在職場上,很多工作也不是嚴格按照規則就能辦成的。這個時候職場上的小圈子,或者說非正式組織就會幫上很大的忙,會讓我們有安全感。而如果公司給了員工足夠的賦能和鼓勵,那麼員工將對公司產生歸屬感。

我們都是多種動機的結合體。比如我最近每天更新,一部分動機是不願時間虛度,一部分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認同,一部分也為了會員訂閱,還有一部分是為了言之有物。但正是因為我在這幾天發現了一條新的道路,我才有了更飽滿的熱情來實現我的動機。

你的能力能否支撐你的野心?

對於職場人的動機、能力和態度來說,最重要的一條就在於,現在的能力能否支撐自己的野心(動機)。對於能力足矣支撐夢想(動機)的人,相信總會走上人生巔峰的,也不需要看我的文章。

對於職場新手來說,千萬不要讓短期目標(動機)跟自身能力差別大到無法用努力(態度)彌補的程度。我在工作第二年時,特別希望自己能有當時領導的號召力,無論是在會議中還是在飯局上,都能揮灑自如,吸引了團隊所有成員的目標,我也希望能成為一個職場上深孚人望的人。但是那個目標對於27歲的我來說還非常渺茫,所以GAP太大就會導致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咱們在20級的時候最多隻能打25級的怪,不能上來就想去打蛋刀。

我們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夢想,這個夢想可以放在十年二十年之後,但這個夢想將是我們在迷航時的燈塔——如果遇到事情無法抉擇,那就分析這選擇是否有助於實現夢想。比如我夢想當行業專家,到了今天終於觸摸到了實現的可能。

但我們同樣需要短期的、可實現的目標作為動機和驅動力。「不要自我設限」與「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侷限」並不矛盾,這只是個投入產出效率的問題;

如果讓我專心鑽研二十年《資治通鑑》,我沒準也能成為一個薄有虛名的三流歷史學者;但如果讓我在企業工作中把工作經驗與資治通鑑相印證的話,二十年後,在企業管理領域,一定有我一席之地。所以對於我來說,我需要認識自己的侷限,把時間精力投入到回報最高的領域裡去。

但是閒暇時間,我也不會因為我沒有音樂天賦就拒絕學一門樂器來自娛自樂;或者因為沒有運動天賦就拒絕學習滑雪潛水翼裝這種好玩的運動;我知道我達不到某個高度,但我本來就沒指望達到某個高度,純屬自娛自樂。

志向讓我們不一樣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並不是毫無意義的雞湯;兒時我們可以立志,這是樹立終極目標;成人後我們就該認清自身的天賦和資源,樹立合理的長期目標、短期目標、階段性里程碑,並在實踐中不斷練級、轉職、增強自身實力,實現一個個小目標。

無論王健林還是方文山,無論馬雲還是劉強東,他們年少時的夢想與今時今日必然不同;當年那個大連的小夥子不可能想到會成為中國首富,西湖邊那個英語老師也不可能想到會創造了雙十一購物節,中關村的京東多媒體小老闆也不可能想到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打下商業帝國。

他們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達到新的層面之後,會迅速摸清楚情況,然後在兒時夢想(終極目標)的感召下,為自己樹立新的目標,在追求新目標、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的認知水平在不斷提升,也就是玄幻小說中經常提到的「觸摸到真理之側」,又可理解為五十而知天命。

人是怎麼廢掉的?就是因為沒有目標,所以漫無目的的在一個小圈子裡無休止的做布朗運動而廢掉的——終其一生,沒有目標的人也無力主動跳出現有的圈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這個方格可以視為我們熟悉的生活,我們就在其中長大、求學、工作、結婚、繁衍,我們就像一個個做布朗運動的小球一樣,永遠無法在隨機運動中離開這個圈子。

我們要做的,是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的向這個目標做隨機運動;如此十年,庶幾可成。這時我們再回首來路,就會看到我們走過了一條長長的彎路;但我們不要忘了,如果沒走出這條彎路,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在瞭解自己、端正態度、正確立志、保持專注之後,你的夢想,也不再是遙遠的夢,而只是可實現的目標。

沒有一步登頂的人生,只有不斷迭代的旅程


任易


人是怎麼廢掉的?

曾國藩有句名言:“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老年經不得逆境”,可說是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廢在“少年太順”

僅舉兩個近現代的例子:

袁世凱之子袁克文:

(袁克文)

袁世凱次子袁克文,被過繼給袁世凱寵愛的大姨太沈氏。沈氏無子女,對袁克文溺愛有加,幾乎到了百依百順的地步,所以袁克文天性頑劣、放蕩不羈,從不正經讀書。但他十分聰明,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喜唱崑曲,好玩古錢,好結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因為袁克文花錢如流水,所以他從他父親那裡分得的十幾萬銀元的遺產,很快就用光了,可他又放不下架子來,因此不得不靠賣字、賣文來維持生活。1931年袁克文死在天津,才40多歲。因為身無分文家裡辦不起喪事,最後是青幫的徒子徒孫和眾多妓女湊錢幫他送葬。

李海倉之子李兆會:

(李兆會)

2003年,因父親遇刺,年僅22歲的李兆會中斷海外學業回到國內繼承了海鑫鋼鐵集團,成為海鑫集團董事長。在隨後的幾年裡,善於在資本市場閃轉騰挪的他令家族財富成倍增長,2008年的胡潤百富榜,李兆會以125億元身家成為山西最年輕首富。但他真正聞名全國,源自於他與女星車曉的一場耗費了500萬元的婚宴,這場面至今讓人想起都覺得太奢華了。只可惜的是,時隔一年多,兩人婚姻破裂,李兆會被傳給了對方3億元離婚費。但此傳聞遭到了車曉的否認。

但好景不長,之後李兆會掌管的海鑫集團陷入危機,被爆出行賄上百名官員等諸多問題,最後走上了破產重組的道路。而原因,據說是家族內鬥以及李兆會不務正業。就這樣,曾經的山西第一大企業坍塌。

因未能償還2.1億元人民幣欠款,山西前首富、女星車曉的前夫李兆會已於2017年年底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限制出境。

廢在“中年太閒”

中年不怕順逆,不怕苦和累,最怕“清閒”,最怕“閒置”,看著別人青雲直上飛黃騰達,看看自己提前進入養老模式,每天也沒什麼重要的任務安排,領導也不督促指導,好,等著被

裁員吧。

為啥?你一不幹重活,二還拿很高的薪酬,三還佔著位子。老闆不裁你裁他自己嗎?

來看“狼性”公司老闆任正非的一番言論:

網上傳有員工34歲要退休,不知誰來給他們支付退休金?我們公司沒有退休金,公司是替在職的員工買了社保、醫保、意外傷害保險等。你的退休得合乎國家政策。你即使離職了,也得自己去繳費,否則就中斷了,國家不承認,你以後就沒有養老金了。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
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我不認為任正非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現實是他是老闆我們是兵,胳膊沒人粗就得吃癟。

什麼叫“有用”?有資格被人利用叫做有用。

華為的34歲以上的老員工肯定也是奮鬥過來的,但是這些人缺少一點意識,缺少一點“危機”意識,中國的老闆,甚至全世界的老闆都不是做慈善事業的,你幫他賺10塊錢他能給你1塊錢叫做公道,給你2塊錢是講良心,哪天你只能賺1塊錢了,對不起,請你掃地出門,把機會留給有需要的人。

職場就是這麼的殘酷,所以要防止自己“廢掉”,得注意幾個事兒:

  • 自己有沒有增值

  • 身體有沒有透支

如果你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了兩年之後,內容一成不變,工作駕輕就熟,每天摸魚混飯也能輕鬆度過,那對不起,你的價值已經停滯不增值了;

如果你在一個崗位上累死累活,每天拼命工作十幾個小時,別說996了,甚至917,好,你的身體基本上5年之內必跨,10年之後離死不遠,屬於徹底報廢。

老年經不得逆境這個就不說了啊,都一把年紀了,也談不上廢不廢了。


談者無語


我認為這一張圖就可以解釋所有的問題:


尚裕v


一個人被廢掉,簡單來分有兩種:

一種是被別人廢,一種被自己廢。

被別人廢,廢你的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再或者是一個時代。

被自己廢,雖說直接原因在自己,但多多少少還是由某個人、某群人、某個時代導致的。

所以,一個人被廢掉這件事本身的邏輯應該是:

一個人在面對一種可能廢掉自己的環境時,做出了廢掉自己的選擇。

於是,這個人就廢了。

那麼,一個人是怎樣被廢掉的呢?

K叔想從別人(外因)和自己(內因)兩個方面來說一下,各有三點,並不窮盡,歡迎補充。


被廢的外因:


1、被搖擺的世界整崩潰

每次看《霸王別姬》,都會深深感慨:

動盪年代,生命真的脆弱如草芥。

管你是當年的角兒,還是以前的腕兒,天一變,臺一撤,再富貴、再傲嬌、再不可一世,都得乖乖地跪舔。

前一天,你還是養尊處優,遛鳥玩雛兒的王孫貴族,後一天,你就成了一個窮困潦倒、任人宰割的將死之魂。

前一天,你還是千人敬仰,萬人羨慕的名角兒大腕兒,後一天,你就成了一個眾叛親離、萬人唾罵的十足罪人。

這種搖擺的世界下,這種動盪的時代下,這種極其不穩定的狀態下,一個人被廢掉的概率是極其高的。

就像《大逃殺》裡,曾經有一幕讓我極其震撼:

幾十個人被困在島上,最後只能有一個人活下來。

男主角受傷被一群女同學救了上來,可情同手足的女閨蜜們內部卻有分歧,有人覺得該幫幫男主,有人覺得男主很可能會對她們的安全造成威脅。其中有個女生,悄悄地給男主下了毒,可鬼使神差地被自己的女閨蜜吃掉了,於是,一人吐血暴斃,讓所有人的恐懼瞬間爆發。

接著,便是信任崩塌、機槍掃射、痛苦喊叫、血染小屋。

前一秒鐘,大家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其樂融融的同學情畫面,後一秒鐘,僅僅是一個略顯微妙的人性懷疑,就徹底點燃了所有人內心的炸藥。

再比如,看到一句話,很有意思:

2017年,中國嘻哈元年;

2018年,中國嘻哈圓寂。

當然,PG1的作死是導火索,但從現在的環境來看,即使沒有他的作,估計嘻哈被廢的可能性也比較大。你們看,喊麥那幫人不也卒了嗎?(這個就不展開說啦)

總結下來,就是因為他們所在的世界是極其不穩定的,每個人都抱著一種不安全感活著,在這種極度不安的重壓下,估計“崩潰被廢“是大多人無可避免的命運。


2、自信心被徹底打爆

在武俠世界裡,有一句經常出現的臺詞:

“你這個廢人!”

可我發現,大部分被喊作“廢人”的人,通常都不是生下來就廢,很多甚至一直是天之驕子。

比如,《天龍八部》裡的姑蘇慕容復。

我一直覺得,慕容復要麼是天蠍座,要麼是摩羯座。

他那麼努力,那麼自律,為了達到目標窮盡手段的屬性,如果放到現在,大概率是創業能上市,打工能高管。

而為什麼在《天龍八部》裡,他最後就變成了個廢人呢?

一個懷著復國之夢的人,卻只能先靠著拳頭行走江湖,再尋求機會。

但很遺憾,在江湖世界裡,你的拳頭硬不硬不是吹牛逼吹出來的(部分創業者),也不是協調各種資源能解決的(絕大多數管理者),唯一的路徑是:

切磋一下。

可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於是,南慕容很不巧地,和三個大牛逼貨切磋了一下,然後就徹底崩潰了。

一個是和他齊名的北喬峰,一個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小和尚虛竹,一個是被他瞧不上的富二代段譽。

慕容覆被這三兄弟輪番碾壓,把他本來就比較脆弱的自信心徹底擊個稀碎。

自信心這東西,真的很重要。

有的人很喜歡說:只要能力到了,自然就自信了。

這明顯就是沒有經受過考驗的人說出來的話。

沒有一個人是生來就有能力的,也沒有一個人生來就很自信的,即使是同樣能力的兩個人,自信的差異所導致表現的差異,在外界看來,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很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在自信狀態下的公開發言,和不自信的狀態下發言,差別極其大。反正我就是如此。

再舉個例子,當年阿森納的主力後衛森德羅斯,作風強悍表現穩健,儼然有當年定海神針斯塔姆的影子。可就是這麼一個被大家寄予厚望的足壇新星,卻被當年巔峰期的魔獸德羅巴徹底打爆了,連續兩場森德羅斯和德羅巴對位,都被德哥頭頂腳踢,搞得極其狼狽。

其中有個進球,德羅巴幾乎是揹著森德羅斯進的球。這種完虐簡直太讓人崩潰了。

上過賽場的人都清楚,無論是足球籃球乒乓球,心理上的一點點波動都會導致動作變形,淪為廢人。別說現實中,就連玩遊戲都一樣。踢過實況足球的同志們,如無意外都體會過被徹底打爆的經歷,上半場不分高下,一直僵持,甚至你射門數還遠高於對方,甚至他還比你少一個人,結果你一個失誤,被對方偷了一球。

臥槽!真TM點兒背!

一看時間,就剩20分鐘了,咋辦咋辦咋辦……

內心焦慮還沒開始,哐哐哐,又被連進三球……

於是,一場本來實力相差無幾的比賽,因為自信心崩潰,變成了一邊倒。

一念一世界。

一旦心中的信念不再堅定,一旦自信心被徹底打爆,大概率會被廢掉。


3、溫水煮青蛙,舒適廢全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絕對真理。

記得當年求職的時候,一位平安的人力老總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他當年特別看好一個年輕人,提供了職位和機會,也畫了很大的餅,希望年輕人可以離開北京跟著他去深圳拼一番事業,可是最後年輕人選擇了一家國字頭央企的綜合管理部,理由是:還是更喜歡穩定的生活。

可三年之後,年輕人因為房貸、生娃壓力,決定要跳出體制,於是重新找到了這位曾經非常看好他的人力老總。

而人力老總也覺得雖然年輕人已經待了三年體制內,但應該是個好苗子,可以培養,招致麾下。

但一年之後,年輕人被辭退,理由是完全無法融入整個公司環境。

用老總的話說就是:

“這三年的穩定生活已經把這個好苗子,徹底廢掉了。”

其實,就類似於“鯰魚效應”。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歡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原來鯰魚進入魚槽,使沙丁魚感到威脅而緊張起來,加速遊動,於是沙丁魚便活著到了港口。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以上三條,勉強算作廢掉一個人的外因,被時代、被別人、被環境,搞廢掉。

但同樣也能看到,即使在動盪時代,即使被徹底打爆,即使被安逸包圍,同樣會有人突出重圍,不僅沒被廢,反而活得漂亮得很!

歸根到底,還是遵循最開始提到的關於廢掉一個人的正確邏輯:

一個人在面對一種可能廢掉自己的環境時,做出了廢掉自己的選擇。

所以,絕大多數人被廢掉的原因,其實就是:


自廢武功。


自廢武功有哪些呢?講三個思維或心理狀態。


1、守著固有思維不變通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給我們完美地展現了一個“封建制度下迂腐的舊知識分子形象”。

他考不了功名,卻又以“讀書人”身份自居,賺到不錢去偷書,又說“偷書根本算不上偷”。

這和蒲松齡搞不定科舉可完全不同,人家沒有功名的命,但至少沒閒著,搞出一本《聊齋志異》,沒自怨自艾,沒偷雞摸狗。

魯迅先生揭露的是萬惡的舊社會體制,但我反而覺得孔乙己的“病”和環境反倒沒有太大關係,他的悲慘命運,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自己的好吃懶做。

好吃懶做當然只是結果,原因呢?

固有思維。

孔乙己堅定地秉持著“知識分子不談錢,談錢就俗”的固有思維。

可在他的知識完全無法養活自己的時候,寧願偷竊被打,也不願改變自己給自己畫下的“知識分子”身份。寧願一條道走到黑,也不願意改變一下跑道,至少不會被打斷腿。

最近在看達里奧的《原則》,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

保持極度開放。

而孔乙己這種好吃懶做,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太不開放,完全放棄對生存這件事的思考。

馬爸爸一句話,說得極其好:

他說,大多數人面對新事物的看法通常有四個階段:

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

把這個四階段套用到這些年的所謂風口上,真的極為貼切,比如互聯網、比如人工智能、比如區塊鏈。

於是,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因為思維的差異,在這些風口下,有的起飛,有的被廢。


2、抱著僥倖心理等“戈多”

小時候不知道從哪裡聽到的一句話,讓我非常受用,很喜歡拿它來安慰自己:

“你所擔心的事情,99%都不會發生。”

那個時候,都擔心些什麼事情呢?

比如,出門會不會遇到鬼,坐車會不會出車禍,家裡會不會來強盜……

真的,現在看起來很幼稚,但是這些問題在我小時候,真的非常認真且高頻地思考過。

而一旦有這種害怕和擔心,就會用那句話來安慰自己,“99%都不會發生”,結果發現,完全不是!

簡直是100%都不會發生!

但是,長大之後,越來越發現,這條我小時候屢試不爽的“真理”竟然完全失效了!

因為,那些我擔心的事情,大概率都會發生……

比如,報告寫的亂七八糟會不會被領導批評?回家太晚了會不會被老婆責罵?就吃一個巧克力應該不會長胖……

這些擔心,在我以一種僥倖心理下,幾乎全部成為現實。

為啥?

因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他的擔心和憂慮絕不再是無緣無故,類似小時候怕神怕鬼那種無稽之談。

只要是你擔心的,就一定是你覺得不靠譜的。

可一旦用僥倖心理對待,直接結果就是:

閉著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等待戈多,或者裝死。

就像絕大多數“韭菜”一樣,我們和股票的親密接觸,基本上保持如下路徑:

別人炒,我也炒,一炒炒出個漲停板,自詡中國“巴菲特”,信心滿滿追加投資。

就在你準備做暴富夢的時候:

跌了!“沒事,一定會漲!”

又跌了!“別怕,不會再跌了!”

又TM跌了!一看已經虧了50%,暴富夢破碎,“管他孃的,愛咋咋滴!”

從此卸載炒股軟件,不再盯著K線,自己安慰自己“大不了做個穩定小股東”。

這就是僥倖心理作祟,卻又不作出理性行動,把事情的轉機寄希望於完全沒有任何規律的:

運氣。


3、沉迷虛幻世界瞎意淫

最典型的,就是玩遊戲。

我大學本科的一個同學,四年間,幾乎沒怎麼上過課,只要帶數字的課程必掛,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玩遊戲。

生活裡,他也是我們開玩笑的主要對象,而他也從不反駁,一直嘻嘻笑。

可是在遊戲裡,他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印象中他玩的遊戲有個叫EVA,(作為一個學會計的,我只知道經濟增加值完全不懂他的EVA遊戲是什麼東東)。一個平日裡溫順和藹的同學,在遊戲裡搖身一變,成了所有人的Leader,經常能聽到他在一盤遊戲之後,開始帶著自己的團隊覆盤,哪裡有問題,哪裡需要改進,誰幹得漂亮,誰拉了後腿,尤其是聽他滔滔不絕,連爹帶娘地罵隊友SB的時候,感覺他整個人都在發光!

後來想明白了,他就屬於在虛幻世界中尋求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

現實世界太殘酷,可老子虛擬世界可是一言九鼎!

越是沉迷其中,越能減輕對現實世界的失望,於是變成了虛擬的意淫,一個人必廢無疑。

當然,例子絕不僅僅是遊戲。

前陣子,我受邀開通了某日頭條,一開始我是拒絕的,覺得麻煩,時間不夠用,工作忙的連公眾號都寫不過來了。可那位編輯說可以直接綁定微信,自動就能發文,我心想也就幾分鐘的事,就開通綁定了。後來這事兒也就忘了。

前兩天想起來看了一眼頭條的後臺,一下子看到好多留言,心想這頭條果然很生猛啊,粉絲活躍度相當高啊!

可仔細一看留言,就鬱悶了:

“樓主有病!” 回覆的是我寫自律的一篇。

“樓主炫富!”回覆的是我寫副業賺錢的一篇。

“沒看文,就覺得你頭像很醜!”

……

這回復也太奇葩了吧?我算真的瞭解什麼叫做腦回路清奇的鍵盤黨了。

可回頭一想,算是想清楚了。

其他,這些人只不過是在虛幻的世界,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已。

我猜,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生活中的Loser。我好奇點開其中一位,分享的全是些低俗視頻,於是默默關掉後臺,隨他去吧。

網上噴子到處都是,有的噴子其實我是很欣賞的,人家有理有據,深入淺出,沒有謾罵草泥馬,也沒有人身攻擊臭傻逼,人家只是就事論事,擺事實說道理。

可有些噴子,卻是為了噴而噴,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轉頭說西,他又罵你怎麼不往東去。

說白了,就是完全沒有獨立思考,只顧噴射腦子裡糞水的無腦之輩。

所謂的意淫,其實就是用自己混亂的思維去judge這個世界。

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堅定行動,只有無腦亂撞,看起來兇巴巴,其實早就已經廢了。

自廢。

終於算是寫完了,內因外因可能並不恰當,甚至有失偏頗,但是,特別想說的一句話是:

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恩,這話是《活著》裡,福貴說的。


Kris在路上


我在知乎上看了一個答主的回答,唉,好像就是這麼回事。

他說:拒絕輸出。

我稍微改一下,或許更恰當一點。

想不起來輸出。

總的來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基本上是由信息的輸入和輸出組成的。

我們讀新聞、刷視頻、看小說等等,就是一種輸入。在這個的過程中,我們吸收了知識,但是大腦沒有思考。

最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把這些東西看成是一種“純粹的消遣”,我們享受這種這種單純的輸入,因為它屬於舒適區,非常容易陷在裡面而不自知。

長期想不起來輸出,我們就會有一種“腦子生鏽”的感覺。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儘快跳出這個怪圈。


該怎麼做?

運轉你的大腦,把輸入進來的知識經過自己內在的思考和邏輯上的整理輸出出去,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個時候外來的的‘量’的輸入,才會變成你的‘質’的輸出。

接著你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樂於輸入,樂於輸出,慢慢積累自己的知識儲備。

其實孔子他老人家早就說過了,學而不思則罔(光學習不思考人就會迷糊,說白了就是容易懵逼),現在只是賦予了一個新的解釋。

以上。


日月共明


把未來的一輩子當成一天過,過一天算一天。
但是又不自知自省,看不到未來,就算看清了未來,卻看不到希望,認定自己無法作出改變,再努力也是無濟於事,被絕望感和無力感侵襲,索性就不在乎未來如何了,只要能把眼下的日子矇混過去就好了,得過且過。
比如深圳的三和大神們,幹一天的活就能在網吧泡三天,藉著虛擬世界來麻痺自己,逃避絕望的現實。
信奉“做一天闊以玩三天”的lifestyle,為了一百塊能賣掉身份證,四塊一碗的“掛逼面”、五塊一晚的黑網吧是生活標配。這群日夜混跡於深圳三和人才市場附近的社會青年,以獨特的頹廢之姿隱匿於高歌猛進的城市角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三和大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尖尖有毒


有的人,他二十五歲就已經"死了",只是到了八十歲才埋。有的人,他二十五歲死了,卻永世長存啊。



顯然,上述前者肯定是,廢掉的那一批人。說的難聽點,那就是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

  1. 可能是家庭原因,從小嬌生慣養,在家啃老。
  2. 也可能是環境因素,待在一個安逸的公司,拿著餓不死,也吃不飽的工資,心安理得的活著,因為你周圍的人全是這樣的。
  3. 或許是個人自身原因害怕失敗,承受不了壓力。
三十歲之前過得不好,你可以怪家庭,沒給你一個好的背景。三十歲之後過得不好,就只能怪你自己了……



總之是沒野心,沒目標。“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事業是被鼓勵的、被激勵的,很多老闆往往是逼出來的,創業路上風風雨雨,坎坷與荊棘密佈,唯有勇者勝。沒有超人的膽識,就沒有超凡的成就。當老闆要具備超人的膽識,勇於承擔多數人望而卻步的風險事業。


小白袍


說道人是怎麼廢掉的,還是要看是是自己覺得自己廢掉了還是別人覺得自己廢掉了。

有人說廢掉就是因為懶,就是因為不上進,就是因為不學習,但魯迅曾經說過不談藥量談藥性就是耍流氓。對呀,你憑啥就說我廢掉了呀?

所以當自己覺得自己廢掉了,那其實就是自己有的正面品質已經大大不足以支撐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了。那很簡單,兄dei,放下手機,不管你原來看多少書或是不看,學多少習或是不學,正面的事做的再多,多到你覺得自己沒廢掉為止。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怎麼進步要看你想往哪方向努力了,只要持之以恆說簡單真的很簡單。

如果是別人覺得自己廢掉了,那就是要麼以成敗論人可能在別人眼裡沒多少成績要麼就是自己正面品質真的太少了而不自知。第一種只能繼續在自己的路上努力了,畢竟旁人眼光左右不了。第二種才是真的所謂“廢掉了”,因為已經已經安於現狀並無心改善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你又怎麼知道人家過得不快樂呢?


Bgpow715



重寫人是怎麼廢掉的?

1,渴望“事少錢多離家近”。

離家最好是上班時間半小時以內,遠了不去。工作上重回報輕付出,給多少錢就幹多少活,否則覺得就是虧了。如果公司不給加薪和額外補助或者明顯好處,突然給一個累點的項目,沒門,傻子才幹!要幹也可以,先把工資加一點。

其實,多數機會就藏在看起來累和傻的事情背後,所謂吃虧是福。這些累的和麻煩的事情,也是給你經驗最多的事情,同時也是你建立和你跨層關係的最好機會。所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誰知道地獄裡是不是藏著通向天堂的道路。

2,沉迷於報告和PPT

做事信邏輯,首先邏輯上一定要說得通,邏輯上說得通是為了寫好報告和向老闆報告。一份好的報告一定要邏輯清晰,正反都無懈可擊。報告之前反覆推敲,從5W1H到人機料法環,有理有據,問題清楚,對策明顯。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被老闆問倒,老闆這關過了,再爛的事情也會逢凶化吉。作報告必輔以精美PPT, 文字內容,標點符號,圖片配色,顯示模板必定校對無疑。做事先把賣相搞好總歸沒錯。以為不用去現場也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其實去問題現場,才發現謬以千里!但是去現場解決問題,可少了第一時間給老闆彙報那份敬業的表演,去現場要真材實料,走馬觀花絕對看不出問題,一個是表面功夫容易做,一個是實實在在的苦功夫和累功夫。

報告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報告如樹枝和樹葉,報告索要呈現的東西的真情況才是樹根,而樹根是要掘開地面才能清晰瞭解的。習慣了做表面工作用於只能做表面工作,而且非常容易給自己搭建一個空中樓閣,沒有根基,遲早會塌方的。

3,習慣於開會指揮,

辦公室裡坐著,隨時叫人過來指點江山好不舒服,大事小事先把會議布上。先傳達一番精神和指導,再下屬逐個彙報。會開了不少,但是會議無記錄,無跟蹤無紀律,上次說的這次還是老三樣。開始看有模有樣,幾次下來,無能力者偷笑老闆好糊弄,有能力的直搖頭心生退意。

開會指揮沒有問題,但這絕對不是做管理的全部。開會是高效瞭解和佈置任務的工具,但是配合以走動管理以及會議記錄的跟進落實和考證才能最大化的發揮這個管理工具。

4,大小事情一把抓

做事無優先級,大小事情繞成麻。重要的事情掘地三尺找原因,盡信表面原因或者下屬一面之詞,從不親自考證,無日跟進進度和落實。小事情容易理解和出成績,待低處的果子全部摘完,自己又不長個子又不會用梯子,只能等著被餓死。

不願意動腦和不知道如何動腦思考現象及本質是所有職業發展的大忌。而且經常停留在表面看似輕鬆,但是實際是浪費了鍛鍊的機會,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簡單的事情處理完了,難的事情也處理不動了。

5,習慣於內行中的外行,貪多而無一精

工作中有機會就接觸新領域和新機會,做人事的可以竄去搞產品。管採購的跑去輪下物流。喜歡做內行中的外行。我人事不行可是懂產品哦,你看別的人事絕對沒有我懂產品,或者我是做採購中最懂物流的哦。但是如果本行不精,有再多的橫向經驗也是白搭,讓人看起來也是門門懂,門門都不行。

所謂T型人才或者斜槓青年是沒有錯,但是一定要有一個保本的拿的出手的本領,在這個拿得出手的行當之上再開花散葉,這樣才能保證效果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