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组织若尔盖宣传系统干部开展新闻宣传培训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德阳援若干部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巡诊义诊活动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德阳对口帮扶项目集中开工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在新学校开启新梦想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孩子们在新教学楼里开启梦想之旅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援建之花绽放高原——德阳市对口援建若尔盖县纪实

金秋时节,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碧澈的蓝天、洁白的云朵、圣洁的雪峰、漫山的牦牛,清新而宁静。

在茫茫无际的牧场,灰墙绿顶的暖棚散落在村庄四周,“德阳援建”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走进天边的若尔盖,你会发现,在这里忙碌着一群播撒阳光的人——德阳市援若干部。

他们按照“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要求,经受住了风霜雨雪的考验,严寒烈日的挑战,始终牢记组织的重托,带着使命来到若尔盖,用心建设若尔盖。

2016年9月,第三批德阳援若干部带着“助力若尔盖脱贫奔康”的初心,踏上美丽的若尔盖。500公里的距离,迄今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他们把德阳大爱播种在这片草原,让德阳援建之花在高原绽放,架起了德阳人民与若尔盖人民的“连心桥”。

A

把项目建设作为带动点

为大草原注入新动力

在若尔盖县城西区,一条笔直、平坦的大路铺展开来。路的一隅,一块刻有“德阳帮扶”四个字的石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站在路的尽头,达扎寺镇党委书记舒家亮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这里打造城市综合体、电商中心等,未来的西区,将是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美丽新区。”

这条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德阳大道。从2017年3月开工到当年11月竣工,短短8个月,“德阳大道”的建设就是德阳速度的见证。

不只是路,学校、医院、厂房、新农村……青山绿水为证,“德阳”二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美丽的草原上。

2016年9月,德阳新一轮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工作启动。计划通过5年努力,累计投入1.2亿元,到2020年,帮助若尔盖县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1444户661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41个贫困村全面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若尔盖县加快建设全国现代草原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川甘青结合部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锁定目标,德阳持续发力,资金、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若尔盖。半年后,首批7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到产业发展、精准脱贫、智力援助,每一个项目都剑指发展瓶颈,每一个项目都回应民生关切。

每次站在“德阳昊耘楼”前,纳木中学校长更登都十分激动,不止是因为学校师生多年夙愿得以实现,更是对藏区教育的美好未来满怀憧憬。“眼下正在加紧进行附属设施建设,待全部建成后,学校软硬件都将有质的飞跃。”

今年8月1日,“以色列西勒雅法医学中心·德阳市人民医院创面中心若尔盖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德阳市人民医院在若尔盖县人民医院设立创面修复中心,由德阳市人民医院捐赠相关治疗仪器,培训医务人员,开展远程会诊。

……

践行真情援建、务实援建、科学援建。进入2018年,这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即将收官,但德阳援建人员坚定不胜不休的信念,帮扶的劲头丝毫不松。今年提出新的帮扶项目28个,援若前方指挥部已将所有项目建立台账,倒排工期,高效推进。德阳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张锐态度坚决,“德阳对口帮扶项目今年将全面开工,并力争全面竣工。”

穿行在若尔盖,身临其境,不得不惊叹于其巨变。在这片美丽的草原,“德字号”项目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浪。项目建设的成果正逐步转化为当地的发展成果,促使若尔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B

把产业扶持作为支撑点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在阿西茸乡团结村,一片片大黄铺满了山头。通过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的牵线搭桥,通过“公司+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模式,组织农户连片种植大黄5000余亩,主要销往日本、欧洲。5年后,这里还将建成一个万亩高原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仓储基地。

“以前团结村有五十多户贫困户。订单式收购大黄以来,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15年的6千元,攀升到2017年的1万6千多元了。”阿西茸乡乡长李伦兵告诉记者,现如今,在团结村的影响带动下,阿西茸乡各村都在种植大黄。

在阿西茸乡甲尼村,高原羊肚菌错季栽培示范基地已经建设完成。“来自德阳的亲人不仅帮我们引进了公司,还给我们解决了25亩钢制大棚建设资金缺口。”据李伦兵介绍,在利润分配上,公司与村集体对半分成,这一半的利润,其中30%作为村集体提留,50%分配给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分配给其他村民。今年5月初,甲尼村已经种下了首期菌苗25亩,预计每亩收入20000元左右。

阿西茸乡还引进了德阳和太极公司,投资1亿元实施年产4万吨“阿西茸高锶圣水”项目,今年首期投入2000万元,新建万瓶/时高端矿泉水自动生产线,可解决100人就业、上缴税金500万元。目前,生产的第一批600余桶矿泉水已销往成都市场。

不只是阿西茸乡。在热尔乡,皇菊产业正在兴起。“今年,我们投入帮扶资金50万元,将皇菊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目前看来,开出的皇菊质量非常高。”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家勇说。

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坚持全方位与国家、州县相关规划衔接,编制了《德阳市对口帮扶若尔盖县规划(2017-2021年)》,确定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智力帮扶等领域项目11个,预备费用项目1个,总投资2.69亿元,其中,对口帮扶资金1.2亿元。后因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帮扶编制了新项目,项目个数共计42个,总投资约6.2亿元。根据规划,产业发展帮扶类9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6亿元,其中,德阳对口帮扶资金1430万元。

目前,若尔盖产业帮扶类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在达扎寺镇、唐克镇分别建立活畜交易区;引进四川农垦牧原天堂农牧科技公司,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引进田野旅游文化创意公司,建立惠民农牧产品展销暨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引进四川省远智翔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引进田野旅游文化公司,新建青年创客基地;引进大众商贸有限公司,新建汽车综合服务中心……两年来,通过德阳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前方指挥部引进10余家企业到若尔盖投资兴业,进一步优化了该县的产业布局,促进了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C

把智力援建作为关键点

建一座搬不走的“人才库”

“金蛋计划”由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牵头实施,选派若尔盖尖子生作为“金蛋”在德阳孵化,让学生到德阳的中学插班学习,以点带面,从而进一步提升若尔盖教育质量。2017年7月,21名若尔盖学生在德阳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免费学习、生活。

“今年我们与德阳五中对接,已经达成了协议。”若尔盖县中学校长格日扎西告诉笔者,前去的孩子开阔了眼界,感受了学习风气,回来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年高考,该校学生玛立德上了二本分数线,而在之前,这样的成绩想都不敢想。

“金蛋计划”只是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智力援建中诸多教育项目中的一个。2017年5月底至6月初,共组织若尔盖教育管理人员20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40人到德阳培训,包括集中学习、参观校园、到校跟岗等。

在《智力援建2018年项目计划表》上,每月的事项、内容、资金预算、责任单位、指挥部联系人员等一目了然,例如:组织若尔盖县景区负责人、酒店宾馆代表、旅游机关干部共30人,到德阳交流学习;结合德阳市企业用工需求,在若尔盖县开展远程见工招聘活动3场次;贫困村干部15人赴德阳考察学习农民专合组织相关事宜,考察时间7天……

针对若尔盖县的需求,德阳在新一轮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工作中,把智力援建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缺什么补什么”。针对当地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特别是教育、卫生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难以满足需求,急需加强培养的问题,双方共同制定了“5+N”的智力援若新模式。“五”即五个方面的常态化培养:一是分期分批对若尔盖县“9+3”干部人才进行轮训;二是选派中、小学校校长到德阳跟岗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三是选派医护人员到德阳培训、进修,学习先进的医疗管理服务理念;四是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德阳党政干部培训班的培训;五是重点针对规划、建设、旅游、交通等领域,邀请德阳的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若尔盖开展短期集中培训。“N”即根据需求,机动开展各类人才培养,通过专家教授“派进去”、藏区干部“请出来”等多种方式不定期举行。

据了解,2017年共开展13个援建项目,并全面完成,德阳市对口帮扶资金实际拨付70余万元。2018年,智力援建力度再加大,项目共计26个,援建资金达120余万元。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人才培养,为若尔盖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起了一座搬不走的“人才库”。

一个个项目的投产,一笔笔资金的注入,彰显了德阳市的援建大爱。借助德阳市的先进发展理念,助力脱贫攻坚、坚持凝聚人心,使一个个村庄甩掉“穷帽子”,让一个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农牧民群众掉队、不让一个贫困户缺席!

·陈昆 杨翔 王燕 颜天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