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解僱泰倫-盧,什麼都怪泰倫-盧,合適麼?


騎士解僱泰倫-盧,什麼都怪泰倫-盧,合適麼?


2016年的6月20日,在斯貝茨搶到前場籃板,慌亂地想要跑出三分線,絕望地投出那記跳投的時候,騎士的球員們已經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動之情,衝進了球場,開始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了。

泰倫盧也不例外,在鏡頭掃到的餘光裡,他揮舞著自己的拳頭,從球場的一側衝到的另一端,那一刻,他跟場上所有的騎士球員一樣,是這支球隊、那座城市的英雄。

就在幾天前,他們剛剛經歷了1比3落後的絕境,在媒體已經準備將他們的“訃告”鋪滿世界的時候,他們頑強的活了過來,成功地笑到了最後。


騎士解僱泰倫-盧,什麼都怪泰倫-盧,合適麼?


想到這,在大喜之餘,盧哭了,他坐在場邊,手捂毛巾,嚎啕大哭。沒人知道在那個時刻,他的心裡想的究竟是什麼——或許是親人重病帶給他的悲痛,或許是外界質疑帶給他的重壓,又或者,只是單純的喜極而泣——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他手捂毛巾的那個瞬間,會像詹姆斯的封蓋、歐文的三分、樂福的防守一樣,成為克利夫蘭奪冠史上永恆的經典。

半道上任,臨危受命,在最危急的時刻找到了破解勇士的命門,泰倫盧用一種最不可思議的方式完結了自己的“新秀年”。那時候,他是春風得意的,憑藉著一個冠軍,他跟騎士簽下了一份5年3500萬的合同,他的手裡依舊握著詹姆斯、歐文和樂福,他們有機會成為這個聯盟的又一個主宰。

可誰又能真的預見未來的模樣呢?

1年之後,2017年的夏天,歐文申請交易,走了。

又過了1年,2018年的休賽期,詹姆斯成為自由球員,簽約湖人,也走了。

再過了3個月,新賽季來臨,失去了核心支柱的騎士開始疲態盡顯,遭遇0勝6負。奧爾特曼將泰倫盧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告知:“要不,你也走吧…”

2年前還屹立在世界之巔的那支王者之師,到這,就徹底崩壞了。


騎士解僱泰倫-盧,什麼都怪泰倫-盧,合適麼?


那麼,該由誰來為此買單呢?在這之前,不如讓我們先來捋一捋事情的發展過程吧。

雖然休賽期詹姆斯選擇了離開,但騎士最初的目標並非擺爛。雖然外界對他們新賽季的預期非常低,但在球隊高層的眼裡,上賽季還在總決賽的球隊,這賽季在實力整體偏弱的東部,打進季後賽的要求不過分吧?這種氛圍,從特里斯坦-湯普森在賽季媒體日的發言就能看出來:“凱爾特人、76人、猛龍都很好,但別忘了,我們現在還是東部冠軍。”

起碼在一個月前,騎士對新賽季是有一定期待的。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泰倫盧。以往隊裡有勒布朗,外界的關注和戰績上的壓力會讓人感到神經緊繃,去年他就因為過於操勞而出現過因病休假的狀況。現在,可以領著高薪執教一支沒有太大成績壓力的球隊,也多少算是一份美差。

可這問題,最終就出在了“認知”這兩個字上。

在騎士管理層眼裡,未來跟當下的同等量級的,他們的想法是在操練新兵的同時,去拿成績,所以JR、科沃爾、弗萊什麼的都被要求淡出了輪換;而泰倫盧呢,他也想贏,也懂管理層的意圖,所以他讓奧斯曼先發了,但他同樣明白老將的作用,他選擇並沒有急著讓塞克斯頓坐上首發的位置,而是選擇繼續信任喬治-希爾,這是一個更穩妥的決定。但很快,他發現球隊這樣無法贏球,所以在慘敗給老鷹之後,他又繼續啟用了JR跟科沃爾,可球隊還是止不住地在往下墜落。

到這,泰倫盧的騎士生涯就已經結束了。在他心裡,已經很清楚球隊眼下的人員配置,是不具備練兵與戰績並存的條件了。可在球隊高層的眼裡,他們並不認為球隊眼下所展現出來的狀態與隊內所蘊含的天賦相匹配。一個是想要多用新人還能贏球,而另一個則知道這一切根本不現實,這是認知上的差異,矛盾一出,總有一個人要為此背鍋,泰倫盧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這次“抗爭”的出局者。


騎士解僱泰倫-盧,什麼都怪泰倫-盧,合適麼?


所以,泰倫盧就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麼?

我想不盡然。

這個所謂的“認知分歧”,是有一個前提,就是高層認定眼下這支騎士是具備季後賽實力的,並且還是在得以充分啟用新人的情況之下。

可事實真是如此麼?

且不說外界媒體專家是如何看待這支騎士的實力的,即便是坊間球迷也都明白:這支球隊內部的暗流湧動,和離開了詹姆斯之後的自主能力匱乏,都不足以支撐他們在這個聯盟裡掀起風浪。

光這個大前提,其實就是個無處立腳的偽命題——你給了泰倫盧一道無解的難題,接著告訴他必須按照你錯誤的解法去做,最終得到了一個不夠理想的結果,卻又將一切的罪過都甩到了他的身上。

這真的不夠仗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