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每天读幅经典 14)

来吧,伙伴们,到高高的山上去游历——

大家一起去掳掠,大家一起去死。

在山谷中游荡,在平原上驰骋,

绝不做奴隶,决不让人用镣铐锁住。

澳大利亚《狂野殖民地男孩》说唱词 摘录于《致命的海滩》欧阳昱 译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Bailed up 1895年 Tom Roberts 供图:小松


虽然没有吃着火锅唱着歌,也没有打起手鼓过山坡,但在遇到他们前,心情还不算最糟。这是个炎热的午后,马车在林间穿行多时,一路上左摇右晃、颠簸不停。昏昏欲睡前,车子在长些荒草的土坡前拐了个小弯,就被迫停了下来。拦着车的是一棵横在路前的树,不消说,它是被人刚刚砍下的。

砍倒它的人,此刻正骑在马上,手中的来复枪指着车,其余几位同伙也从林间坡后,啸聚而来。一位白衬衫下了马,迈向车厢,与车内的女人交谈着。这厮像他们的负责人,举止显得礼貌,但我们都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麻匪。很不幸,很糟糕,很沮丧,在这个炎热的午后,我们遇见了他们。

——在新南威尔士州的美术馆(Art Gallery NSW),小松看了正在展出的这幅《抢劫》 Bailed Up,由澳大利亚画家汤姆·罗伯茨(Tom Roberts 1856——1931年)在1895完成。若不是她的提醒,一百多年前那些轰轰烈烈的澳洲麻匪和他们的故事,在我的大脑中将一直是个空白。

我冒昧为其命名的“澳洲麻匪”来源于这么一个单词:Bushranger,小松认为,翻译为丛林浪人可能要更贴切些。但这样一来,我开头写的那两段文字就得重写,因为懒惰,所以打算就将错就错。其实看见罗伯茨这幅画的第一印象,在我的脑海中,已经飘过了《让子弹飞》开始的那段荒诞情节,于是将麻匪这个词拿来一用,懒惰是原因之一,其次是此前对于Bushranger一无所知,中了“子弹飞”的毒。对于响马、绿林、劫匪、侠盗的理解各个民族看似相同,但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实有很大区别,在我们当前的语言环境中,麻匪的精神气质与内涵与Bushranger也还是有几分重叠。

1835年,26岁的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搭乘英国皇家海军的“小猎犬号”(HMS Beagle)双桅横帆船远游世界,他主要考察了各地的地质现象和生物物种,也在笔记中描述了在澳洲目睹的公众事件:“一名麻匪(bushranger)是明火执仗的恶棍,他们以公路抢劫为生,宁愿被杀死也不愿被活捉”。(a bushranger was an open villain who subsists by highway robbery, and will sooner be killed than taken alive)

达尔文所用提到的这个Bushranger,指早期从英国流放到澳洲的罪犯,在服刑期间逃跑后,利用澳大利亚广阔的灌木从掩护,躲避当局的追捕的一群人。他们主要谋生的手段,就是武装抢劫,抢劫的对象集中在对小镇银行或者长途马车。这群人类似于英国的Highwayman或者美国的Old West outlaws。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Bailed Up 细部1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Bailed Up 细部2


Bushranger 这个单词开始渐被公众知晓,来自于1805年2月《悉尼公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提到一辆马车在悉尼和霍克斯伯里(Hawkesbury)间,被三名麻匪劫持,人们怀疑他们就是传说中的“bush-rangers”。

澳大利亚的麻匪与欧洲大陆的罪犯有着紧密的血缘联系。在发现这片新大陆后,涌入澳洲的欧洲人用烈酒和麻疹、鼠疫等征服了本地的土著人后,又将这片地方作为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英国在新南威尔士建立罪犯流放殖民地不久,从监狱里就有罪犯和私有奴隶陆续逃跑,躲藏在周边未经开发的灌木地带。第一个有史可查麻匪头子,是非洲裔罪犯约翰·凯撒( John Caesar),他们抢劫欧洲移民们的食物,还与本地土著签订了联盟协议。

据统计,从1788-1868年,约有161,700名欧洲的罪犯(其中女性约25,000是妇女)被运到澳大利亚殖民地,他们并非罪大恶极之徒,而仅是被主流社会所排挤的下层人物,英格兰当局将这里当做一片道德低洼,这些流放的居民也成为澳洲历史最早的风景。这串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在美国,1800年,全国人口在8000人以上的城市只有6座。直到1890年,美国8000人以上的城市才增加到448座,其中也只有26座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人——这相当于在接近100年时间里,欧洲向澳洲输入了一个大型城市的“犯罪人口”。历史学家劳埃德·罗伯森(Lloyd Robson)估计,这些罪犯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劳动阶级,尤其是来自英格兰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城镇小偷。

在美国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所著的《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The Fatal Shore 南京大学出版社 欧阳昱译)一书中,将英格兰对罪犯的流放与前苏联的古拉格群岛相提并论,他认为这是“前现代史中,因欧洲某国政府命令而被迫流放的最大一群公民”,“在澳大利亚,英格兰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纪更广大、也更为恐怖的画面,即古拉格群岛绘制了草图,”他如此写道。

其中来自爱尔兰的罪犯,也包括一些政治罪或社会叛乱份子,被遣送到澳大利亚后,爱尔兰人对于逃跑始终坚持不懈,因为缺乏基本的地理概念,也没有指南针等设备,这些逃犯一直有一个执迷不悟的念头,那就是可以向北一路逃跑到中国,因此他们也获得“中国旅行者”的称谓。第一批这样的逃跑者开始于1791年11月,一共有20名男性和1名女性,他们分头在丛林里乱串,直到饿晕后被人轻易的捉住。这些爱尔兰人于1804年发动了城堡山罪犯叛乱(Castle Hill convict rebellion),后来被镇压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澳洲麻匪的崛起便不足为奇。他们上演的各类传奇,在这片土地上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1827年,的澳洲报纸上报道了一位名叫“大胆的杰克·多纳修”(Jack Donahue,1804-1830年)的麻匪,他在悉尼和温莎之间组织了一次疯狂的抢劫,在30年代成为最臭名昭著的人物,这位“狂野殖民地男孩”的传奇至今还被澳洲人们传颂着。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Coming South,Tom Roberts 1886年


伴随着澳洲的淘金热,麻匪们在19世纪50、60年代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他们获得了大量的便于携带、容易兑换成现金的黄金。之后,随着移民定居地的增加、警察效率提高,对他们的抓捕行动越来越奏效。同时,随着铁路运输、电报、电话等科技手段的出现,麻匪们的逃避也越来越困难,在19世纪晚期,他们逐渐淡出了历史。

在罗伯茨这代人的记忆中,最知名的麻匪群体是80年代由内德·凯利率领的凯利帮(Kelly Gang),凯利本人是爱尔兰罪犯的后裔,他在1878年与维多利亚警察发生冲突,在杀死了3名警察后开始了自己的灌木从逃亡生涯。1880年6月他被逮捕时,穿着自制的金属盔甲和头盔,当年11月在老墨尔本监狱被吊死。凯利在留下的一封信件中,曾表示自己是政治叛乱者,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为贪财的劫匪,而是希望反抗严厉的天主教以及殖民当局的不公正统治,这种类似革命浪漫主义思想为他赢得了公众的同情。他本身也成为澳大利亚民俗、文学、艺术和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人物。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A break away! Tom Roberts 1891年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Slumbering Sea, Mentone, Tom Roberts 1887年


1895年,画家汤姆·罗伯茨在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因弗雷尔(Inverell)逗留时,产生了绘制一幅以麻匪为主题的想法,他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当地的风景,准确描绘了炎热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罗伯茨描绘的这段场景,是1868年Cobb&Co公司的四轮马车在新南威尔士州北部靠近因弗雷尔被劫持的一段往事,抢劫发生在Newstead sheep 车站附近。他以因弗雷尔镇民为原型,其中那位被称为“沉默的鲍勃·贝茨”的马车司机,见证了30年前被麻匪——“雷霆船长”劫持的经历。

汤姆·罗伯茨自然能够体会那些从英国发配到澳洲罪犯们的心情。他本人于1856年3月出生于英国牛津郡多切斯特,1869年随父母移民墨尔本。70年代初开始卡尔顿设计学院学习,从1875年开始在墨尔本国家画廊学校学习。1881年,罗伯茨来到英国在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插班学习,受到惠斯勒作品的强烈影响。

那时的美国人惠斯勒已经在英国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地位。此前1875年他同著名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官司让他成为一位公众知名的艺术家。拉斯金因为对惠斯特的画作《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烟火:黑和金的小夜曲》发表不敬言论,认为这种艺术是“将颜料打翻在画布上,对公众进行欺骗”,而被惠斯勒以侮辱名誉的罪名向伦敦白区法院提出控告。这幅作品,正代表了惠斯特的艺术追求,他舍去了造型、解构和传统的诸多形式,让一切服从于自己对色彩和谐的追求,在画面中表现出一种诗意和神秘感,制造一种诗歌+音乐的意境。

1885年,罗伯茨从欧洲回到墨尔本后,与另一位画家F.麦卡宾一道在博克斯希尔山建立了第 1个艺术家营地,人们用这个村庄的名字称他们为海德堡画派。之后,他于1889年在墨尔本组织了著名的“9×5印象画展”。在完成这幅《抢劫》这一年,澳大利亚艺术家协会在悉尼成立,罗伯茨任首任主席。

这时的罗伯茨,也许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在即将到来的20世纪总,澳洲的两大标志性符号,将要告别历史了。在这幅画中,他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让这两种文化符号,在澳洲特有的地理风景前,完成了一次舞台告别。

这两种标志性符号,一是上边提到的麻匪,另一个符号,就是Cobb&Co公司的四轮马车,在整幅由大片黄色、棕色组成的色块中,这辆红色的马车,是一个尖锐的、辨识度极高的音符。

如Bushrange一样,Cobb&Co也是那个世纪澳洲人的共同记忆。这家运输公司比罗伯茨的年龄还要大三岁。最初的Cobb&Co公司于1853年在墨尔本创立,创立者是四位来自北美的新移民,分别是Freeman Cobb、John M.Peck,James Swanton和John B.Lamber。那时澳洲正刮起维多利亚淘金热,对于运输的需求旺盛。从这幅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的老照片,我们就能够感受到,那时的四轮马车不仅承担了运送货物的功能,还能够将无数紧缺的劳动力输送到各个金矿,这其中也包括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劳工。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乘坐Cobb & Co马车前去淘金的中国人 1853年


弗里曼·科布们为他们的公司制定了品牌宣传策略,他们用了句广告词,叫做“美国电报线马车”,强调他们运输业务的时代感和高速。Cobb&Co运输公司的业务平台,有些像我们古时的驿站,他们在每隔10-15英里就设立一个站点,这些站点通常设在旅店或酒店,用以更换马匹或者让司机与乘客们做短暂休息。历史学家们认为,在铁路逐步扩展的19世纪,Cobb&Co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几公里的市场需求,这类四轮马车与火车线路连接,作为支线运输的有力补充。

在20世纪初,Cobb&Co的昆士兰分公司试图向汽车行业转型,但并没有成功。于是,这些四轮马车逐渐与麻匪们一道,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但它们依然与麻匪一样,成为澳大利亚19世纪传奇的一部分,直到今天,这个名字被许多澳大利亚的公共汽车运营商所使用。

作为澳洲印象派画家、海德堡画派重要成员,罗伯茨一直大力推广户外写生,并且近距离观察的澳洲民众生活,形成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无疑,这些风格都带有些惠斯勒那样的音乐一般的韵律。在这幅画上,也体现出这一点。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Bailed up 细部3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Bailed up 细部4

澳大利亚往事:麻匪已成浮云,传奇仍在回响

Bailed up 细部5


如果我们不是关注到画面上的麻匪与四轮马车——这两位舞台上的主角,仅仅看这幅画的背景,就能明白罗伯茨多么善于描绘室外的风景了。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的前任高级馆长认为,这是澳洲人所画的最伟大的一副风景画。

的确如此,罗伯茨用宽阔的笔触,细腻的色彩组合,为我们描绘了澳洲这片山坡,整个画面充满着和谐的韵律。小松给我强调,澳洲的土质状况是坚硬的黏土,在这种土壤上,植物生长很不容易。我未亲身体验,但若是放大这幅画,便可以从罗伯茨的笔触里,理解这片土壤的特质。

虽然有人评价,这幅画中那位白衬衫人物的右腿,以及左侧倒下的树木,包括马的皮肤等等细节,都没有交代清楚。但显然,作为“澳大利亚最杰出的画家”,罗伯茨完全有能力处理得更为精细,但他并无意于此。他所做的,正如惠斯勒所做的那样,用色彩在画布上跳舞。至于你们是否像拉斯金那么认为,这是对“观众的欺骗”,他似乎毫不在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