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打贏「禁燃」攻堅戰 尚須堅定「三心」加「二意」

馬上評|濟南打贏“禁燃”攻堅戰 尚須堅定“三心”加“二意”

濟南打贏“禁燃”攻堅戰 尚須堅定“三心”加“二意”

沒有噼啪的爆炸聲,沒有滿城的硝煙,沒有一地灰渣紙屑。今年春節是濟南立法禁放煙花爆竹後的第一個春節,在各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禁放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不僅市民有切實感受,各級媒體也都以重要篇幅對濟南“禁燃”的成效和群眾反響進行了報道,國字號的新華社更是在2月16日(正月初一)同一天連發兩文(新華社一日兩文贊濟南)為濟南點贊後,人民日報也於2月18日對濟南市禁放進行了重點報道(《人民日報》贊濟南——綠色過年,環境更好)。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分別於2月18日和19日在節目中對濟南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成效點贊打call(這個春節 濟南連上央媒有點紅 又有央廣連續兩天為泉城發聲!)!

濟南打贏“禁燃”攻堅戰 尚須堅定“三心”加“二意”

禁燃首戰告捷,並不等於取得完勝,接下來還有“破五”和之後的元宵節,這都是以往燃放煙花爆竹的“大日”,禁燃能否切實取得成效,尚待這幾個重要時間節點的驗證。

筆者以為,打贏“禁燃”攻堅戰須拿出“三心”和“二意”。

一是堅定禁燃決心不動搖。縱觀外地一些城市每年也都頒行“禁限令”,譬如劃定一些禁放煙花爆竹的區域和地點,禁售大號煙花爆竹等,但事實上既沒禁住也沒限住。究其原因,一是燃放的人多,大家都抱著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二是相關部門沒有下決心嚴格執法。因此,不但要倡導市民少放或者不放煙花爆竹,有關部門更要下決心嚴格執法,禁放措施必須得到切實執行。“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因為沒有“牙齒”的法規,就有可能淪為一紙空文。除夕至大年初一凌晨,濟南共出動禁放網格員22363人,出動警力 5202人,出動巡邏車1550次參與禁放管控工作,對5起違規燃放案件的5名涉案人員依法頂格處理,給予500元行政罰款,彰顯了濟南市禁燃的決心。

二是堅定禁燃信心不畏難。禁燃工作雖有難度,但也有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廣大市民十分支持這項工作。去年春節期間,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對燃放煙花爆竹進行了市民電話抽樣調查,據10156個有效樣本調查結果顯示,民意市民普遍對市委市政府倡議禁放煙花爆竹的做法表示讚賞,超七成濟南人支持“禁燃令”,九成受訪者表示春節期間未燃放煙花爆竹,希望建立長效機制。今年除夕夜的濟南顯得格外安靜清新,媒體採訪的市民絕大多數表示非常滿意。有這樣良好的群眾基礎,加上有關部門的有效管控,相信今年的禁燃工作定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三是堅持禁燃耐心不急躁。春節放幾掛鞭炮已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穿戴一新,品嚐佳餚,耳邊還必須縈繞著陣陣爆竹聲,似乎這才是中國人習俗中的“過年”印象。幾千年的民俗讓它一夜之間消失總是有些難度的。但民俗從來都是不斷產生與消亡的動態過程,如果燃放煙花爆竹這種民俗隨著社會發展而嬗變成了公害,那就得予以破除。禁燃就是對這種“公害”的破除,當然這種破除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因此要堅持禁燃耐心不急躁,通過教育引導讓市民“不想放”,加強監控讓部分人“不能放”,依法查處讓個別人“不敢放”,以此打贏禁燃攻堅戰。

除此“三心”,還應拿出“二意”。

一是善意。法規是剛性的,但執法者和管理相對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還需以最大的善意取得大家對禁燃的理解。在這方面,濟南做得很好,前期宣傳工作家喻戶曉,取得了全市人民的共識;法規出臺後,各縣區政府積極落實財政支持,購置部分廚具、食品、小電器等生活用品,在居委會、小區物業辦公點等處設置煙花爆竹置換點,方便市民置換煙花爆竹。這些人性化的善意舉措廣受市民的讚譽。

濟南打贏“禁燃”攻堅戰 尚須堅定“三心”加“二意”

二是暖意。讓市民看到政府釋放的善意還要讓市民感受到在濟南過年的暖意。沒有了鞭炮聲並不等於沒有年味。為了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在濟南過一個年味十足的春節,濟南市以“冬遊泉城”為主題,圍繞春節、元宵節時間節點,積極組織縣區旅遊部門及旅遊企業策劃推出新年祈福之旅、春節民俗之旅、溫泉冰雪之旅、文化休閒之旅、美食購物之旅五大類、共120項冬季旅遊活動和優惠措施。備受矚目的泉城夜宴之“一湖一環” 多彩夜景也在春節期間每天17:30至23:30精彩展現。各景區人挨人,人擠人,禁鞭不僅沒有沖淡“年味”,反而讓“年味”更濃更清新。

濟南打贏“禁燃”攻堅戰 尚須堅定“三心”加“二意”

煙花封庫,爆竹聲息,紅燈照裡“旺旺”又一年。除夕初戰告捷,破五、元宵再接再厲,濟南定能打贏“禁燃”攻堅戰!

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評論員:關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