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月初,马条发布了新歌《给给》

马条自己解释“给给”与"给"同意,但更坚定,毫不犹豫,决不后悔,拿去拿去,真诚付出,憨厚耿直的西北人的口头褝。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给给,把该给的给给

给路途中拉你一把的人

给给,把该给的给给

给酒桌上劝你少喝的人

给给,给一个望着你远走

夜半归来为你留门的人

给给,给一个伟岸如山

为了你悄悄求着别人的人

1994年,23岁的石油工人马条放弃了克拉玛依油田的编制与福利,离开家乡来到北京闯荡,起初看起来前景一片光明,录制好第一张专辑,签约了华纳唱片,然而专辑未能发布,让马条陷入了人生低谷,不得不黯然离开北京,南下广州。

但马条在北京认识了自己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伯乐——老狼,2004年马条进入太合麦田,为老狼、叶蓓等歌手创作了《时光的牧童》、《秋雨》、《无尽等待》等作品。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老狼与马条合影

2006年,马条创作的等待又被老狼收入到他的个人专辑《北京的冬天》中。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老狼《北京的冬天》封面

在2007年,正是老狼向马条引荐了刚成军一年的"十三月”,马条与其他音乐人一同挑着担子、坐火车到各地演出,山人乐队翟子寒笑称自己是民工,马条说:我们哪是民工,我们该叫音乐民工。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马条参加“民谣在路上”演唱会

当年参加《中国好歌曲》前,马条曾想拒绝“好歌曲”的邀请:“我在音乐圈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了,去参加一个 好歌曲 这样的节目到底合不合适并不确定。”他一边纠结于自己到底该不该上节目,一边照顾临盆的妻子。然而,当新生命降生时,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在马条心中豁然开朗:“那感觉直接扑面而来,恨不得他一哭你就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就像你的感官都打开了。”

之前的踌躇荡然无存,马条的意愿变得坚定:“还是去参加一下,不要去想那么多东西,保证态度是真诚的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形式。”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马条参加《中国好歌曲》

于是有了《中国好歌曲》上那首感人至深的《收获》。

给给,给一个嗷嗷待哺的人

一个慢慢将要长成你的人

给给,给一个日渐油腻的人

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

从新疆到北京,马条形容自己" 我最早是一张白色,啥都没有,有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的污点,因为当时也没有信仰,什么也没有,慢慢的这张颜色涂成了黑色,涂成一个反叛的颜色,特别愤怒,最后慢慢的慢慢的又舒缓了,变成了一种蓝色,一种自由的颜色,可能现在又是一种黄色,偏温暖。"

马条是一个不忘本的人,虽然离开家乡千里万里,依旧操着一口新疆味的普通话,弹着带有新疆音乐韵律的吉他,唱着家乡的《塔吉汗》,依旧是一个来自西北的汉子。

曾经因为仰慕偶像而投身音乐事业的马条,如今也成了年轻人的音乐导师,2010年左右,因为“看到很多年轻人有学习音乐的欲望”,马条开始在酒吧免费教人弹吉他,每周一次。年轻的民谣爱好者们慕名而来,他从最简单的吉他技巧开始分享,几堂课后,学生们就已能自己弹奏练习,有一些甚至开始创作。

慢慢地,不断有新的零基础“学生”加入进来,马条就让老学生在一旁练习,自己再从头手把手教新学生。这段全义务的吉他教学持续了近两年。曾经很多吉他班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上直接叫他 " 条哥 ",马条也很喜欢这个称呼," 现在我也特喜欢他们叫我条哥,别叫条叔,条叔太老了。"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现在47岁的马条成了音乐圈中受人尊敬的前辈,在舞台上是观众眼中的名人,也有了美丽的娇妻,圆满的家庭,但他依旧记着感恩。感恩人生路上拉他一把的人,感恩能有嗷嗷待哺的儿子,也感恩投身音乐“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自己。

给过马条的,他都会给给。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OPEN开腔,我们一起开腔!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内容,请戳下面的关键词:

电影影评:

音乐人访谈:

但是!OPEN写过有关音乐的文章可不仅只有这些!快到我们的碗里来!

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马条:该给的都要给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