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郭德綱誰俗誰雅?

肆工齋


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我們看以前拍的片子,好人壞人都是臉譜化的。好人就是一身的正氣凜然,舉手投足之間都有浩然正氣,壞人一出場,那形象,舉止都讓人咬牙切齒,好人和壞人一目瞭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了可觀辯證的認識,好壞不是那麼的涇渭分明瞭。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有的只是人性的複雜。而且好和壞還要站在客觀的環境,主客體乃至旁觀者的立場而定。單純的二元論者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了。

那什麼是俗?什麼是雅呢?再高尚的人在生活中也是會說髒話的,他也要拉屎放屁。人類社會是大多數的普通人構成的,你說他們俗嗎?脫離了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俗,俗不可耐!

被人民拋棄的才是真的俗!


沙漠之雪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論姜昆與郭德綱誰俗誰雅,其實是禿子生瘡明擺著的事,當然是姜昆老師雅,郭德綱俗,要不然姜昆老師反三俗幹什麼?難得自己做自我批評?


但凡事沒有絕對,姜昆老師做為曲藝家協會的主席,正廳級官員,國家一級演員,新中國成立以來公認的第三代相聲領軍人物,相聲作品當然要高雅,如果也是屎屎尿尿,葷段子,耍賤賣萌,那成何體統?那不是有損老藝術家的光輝形象嘛!

而如今的郭德綱,似乎也在努力的擺脫三俗的形象。甚至在德雲社官網還公佈了舉報電話,讓觀眾監督各個劇場是否有葷段子演出。而且郭德綱的弟子們,比如岳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等人也證明了,德雲社的相聲藝人從小劇場來帶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去掉三俗的東西,一樣能逗樂觀眾。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小編覺得討論相聲界的誰俗誰雅沒什麼意思,相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雅俗共賞,俗不傷雅!就像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劉寶瑞大師一樣,既能給毛主席周總理作彙報演出,讓國家領導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開懷大笑,也能為普通工人老百姓服務演出,而且也能讓他們聽得懂,聽的時候哈哈一笑,聽完之後,還能回味無窮。


高雅的相聲不是作報告,不是空洞的說教。要讓觀眾在開懷大笑之餘,得到啟發教育,這個確實有難度。現在好多人批評姜昆老師,說姜昆老師的相聲不可樂,其實並不是姜昆老師不努力,姜昆老師都年近古稀了,依然戰鬥在相聲演出的第一線,著實不易!姜昆老師失敗的地方是,他的作品無法在雅俗之間找到平衡點,無法做到雅俗共賞!






其實很多綱絲朋友也反應,老郭的相聲段子不如以前的可樂了。但是每次商業演出,還是能做到滿坑滿谷。之所以綱絲們認為老郭現在的相聲段子不如以前了,就是因為老郭在自覺的摒棄三俗的東西,而且隨著影響力的提高,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也不再口無遮攔。可以這麼說,老郭在向雅的一面靠攏,試圖做到雅俗共賞,俗不傷雅。雖然現在看還說不上成功,但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尤其是赴海外演出,連主流媒體新華網人民網都給與了報道,並且給與了高度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說實話,不管相聲的雅俗之爭,還是主流與草根之爭,我們都希望是君子之爭,別人身攻擊,別打壓排擠。正如師勝傑先生說的那樣,“相聲界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團結!”


靖逸軒主


李金斗嫖娼是雅是俗?侯二摟著安娜金是雅是俗?戴志誠翹了師叔的老婆又是雅是俗?敢情這主流的把事兒都做了,現在卻討論德雲那些打嘴炮的是雅是俗?還要不要臉了?不是要雅嗎?可以。姜某人是不是先來上海北京填滿個萬人專場,才有資格教別人相聲應該怎麼說?所謂的雅俗本質上就是偽命題,一塊遮羞布而已。雅俗標準是什麼?相聲好不好,俗不俗,不是他姜某人也不是任何個人說了算,而是廣大衣食父母說了算。上海一萬八千人,北京兩萬人場一樣滿坑滿谷,衣食父母說人家沒覺得不合適啊。順便一提,在北京上海,花兩千買兩張相聲票的,絕不是收入只有四五千的,一定是白領中產以上,北京上海的白領都是本科打底,文化品味應該不低吧。


燎原夜火


姜昆和郭德綱在相聲門裡都是一個輩分的,屬於文字輩,也就是最後一代排字了,他們以後就沒有在往下排了。

姜昆在朝,郭德綱在野。一個居廟堂之高,一個居江湖之遠。一個靠體制內工資吃飯,一個靠自身能力賣票養家餬口。一個是官方指派的曲協領導,一個是沒有任何背景的藝人。

至於說誰俗?誰雅?個人所見各有不同,各有所喜。相聲本來就是草根文化。沒有雅俗之爭。大俗即大雅。受困於體制,姜昆未必敢太俗。而郭德綱基於市場的原因也不能太雅。總體來說,姜昆雅一些,郭德綱俗一些。

但問題是,姜昆的雅沒人看,郭德綱的俗人人喜歡。這就是觀眾和市場決定的,可見姜昆的雅並非真雅,而是說教,郭德綱的俗並非真俗,而是大雅。是市井文化,貼合實際。

換言之,俗雅無所謂,只要觀眾喜歡就行,但姜昆為此指責郭德綱就有失風範了 ,尤其是姜昆以曲協主席的身份更是不應該 ,你可以不滿,但不應該打壓。這不僅有失身份,更有時水準。


清水空流


姜昆是位正統的相聲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協主席,中共曲協黨組書記。他從藝五十多年來多從事相聲行當,他說的相聲不俗不雅,通俗易懂,雅俗共賞,他有較高的文化的,政治的,觀念的,思想的自覺性。他活躍在舞臺,電視臺幾十年,從不撿糟粕甩包衭,賣關子,從不說髒話,損人的話。他的相聲受到人們的喜歡,他的人品得到了人們的尊重,他在領導職位上得的了同行和人們的支持。對於郭德綱,當然是俗了,而且俗的臭不可聞。不僅僅是俗,而且有對時政大局的不良言行。特別是不夠守規矩,我行我素,唯我自大,妄自獨尊,目孔一切。他的中國相聲五十年,八大改行,文武雙全。表露的問題突出。還有那些返場集錦裡更為突出。總之,郭德綱是個的的道道的江湖人,說的市井文化的玩意兒。是個無職業,無傳承,無座科的三無班主。他的水軍們說。郭德綱商演場場爆堋。觀眾多,都喜歡。是位成功的相聲大師。有人還叫嚷取消中國曲協。高喊姜昆下臺;郭德綱萬歲。簡直太不自量了。我算了一筆脹,郭軍們自報商演每年受眾十萬人。中國有十三億人口,除去老幼,若十億人聽上他說的玩意兒。照目前的速度,得一萬年才可實現。郭德綱能活萬歲嗎?


手機用戶50033158426


相聲 沒有雅俗 我是香港人 從來沒有聽過相聲 在網路上偶然看到了 是郭德網 岳雲鵬 讓我認識到這門藝術 欣賞這門藝術 喜歡它後 又嘗試搜尋其他的相聲團體 就發現它沒有雅 俗 只有好笑和不好笑 坦白說 其實逗人笑是很難的 而那些反對郭的 也不自己多努力去創作好的作品 所以 在我而言他們的反對是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在我的理念裡 妒忌別人 踩低別人來捧高自己的 但自己又沒有那個實力 真的是很悲哀 儒弱 無能到極致⋯⋯ (我已經很努力寫簡體字 請諒)


Floriebb


姜是1950年生人,郭是1973年生人。兩人差了將近一代半人。現在總有一種褒郭貶姜的聲音。其實兩人都是行業裡萬里挑一不可多得的人才,只不過成長經歷不同,發跡時的年代也不同。 所謂俗和雅,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指怎麼諷刺。其實,早期姜昆的相聲多是諷刺,《如此照相》就是典型。


《特大新聞》裡敢在央視上說“天an門改農貿市場”。《虎口遐想》更是經典,雖說背後有強大創作團隊的支持,但是姜的表演功力絕對是頂級藝術家。最重要的是段子既有故事性還不失高雅。目前郭還達不到這個高度。但是漸漸隨著職位和社會地位的上升,姜還是脫離了觀眾,因為他們已不再是姜的衣食父母,失去了觀眾群也屬正常。 任何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都是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的,郭的發跡可以說明社會是進步的,變得寬容了,隨著網絡的普及,普通人可以發聲了也需要有人替他們說點心裡話了,郭深入人心的段子很多都是扮演一個屌絲,幻想有錢人生活的樣子。郭是從劇場起家的,拿觀眾當衣食父母,你們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我俗可是觀眾們愛聽啊。



同時,郭也是聰明和狡猾的,諷刺的對方是有選擇的,別說觸碰紅錢,連點到為止都沒有。隨著社會地位的上升,郭的問題也來了,他不是屌絲了,不知道現在的屌絲階層怎樣生活,只能在網上找段子,蹭熱點,再也沒有《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這些能入腦入心觸及靈魂的段子出現了,所以很多人發現郭只剩屎尿屁了。 最後我還是要挺一下郭,郭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他真心想辦法,像《坑王駕到》就是發掘整理眾多傳統單口相聲在劇場表演,普通人花錢就能在劇場看到當代著名藝人真心實意賣力氣現場表演,我覺得在如今這個浮躁社會是非常難的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姜昆和郭德綱之間,更多人只是忙於站隊,而並沒有專心聽相聲。

我覺的論低俗,當然是近期的郭德綱,甚至他的一干弟子岳雲鵬等人;比相聲水平,還需要多論一論。早期姜昆的相聲多是諷刺,《如此照相》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段子《虎口遐想》我認為很經典的作品。同時代可能也只有馬季的《五官爭功》。後期姜昆的相聲創作和表演確實枯竭了,搭檔的頻繁更換也影響很大。姜昆後期主要採用的是新舊時代對比的路數,在21世紀網絡時代來臨之後,逐漸的失去了觀眾群。而且姜昆是體制內的演員,經常有一些主旋律的故事情節。


郭德綱深入人心的段子都是扮演一個落魄的屌絲,幻想有錢人生活的樣子。這都是路數,郭德綱在小劇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而且後來藉助許多綜藝節目客串角色和BTV的宣傳,讓人眼前一亮。原來積累了一批作品,並且加入了新時代的內容,最終紅遍大江南北,從一個普通藝人迅速成為了億萬富豪。但是之後他的創作靈感也枯竭了。因為他不是屌絲了,不知道現在的屌絲階層怎樣生活,於是,只能用倫理哏找補,甚至更低俗的內容。郭德綱愛說屎啦尿啦,還有于謙的家人。

原來不為錢說相聲的年代,不管馬三立、侯寶林、還是後來的馬季。再後來馮鞏,牛群,奇志大兵。只不過現在的時代,傳統相聲沒落了,快節奏的生活,網絡段子都要比相聲吃香。

相聲沒有誰雅誰俗,只有大家喜不喜歡看,慢慢相聲真沒落了和京劇一樣。


娛樂熱度君


作為德雲社的研究者和相聲愛好者,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雅俗之爭是姜昆先提出的,他曾經在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中有過這麼一段話,很有代表性“侯寶林大師用了一生時間讓相聲進了大會堂,但是郭德綱一下子又拉回了地攤”。

姜昆和郭德綱對於“俗”這個字的理解是不同的,姜昆認為所謂的俗就是低俗庸俗媚俗,這就是他認為的三俗,作為相聲應該反對三俗。

而郭德綱認為他相聲的“俗”卻不是低俗庸俗媚俗,而是通俗。所謂通俗就是老百姓都能聽的懂。牙佳為雅,人谷為俗,誰能不吃飯呢?都是俗人,何必裝高雅。

郭德綱的相聲必須通俗,因為觀眾自己掏錢聽相聲不是為了受教育的,而是為了高興的,誰會花錢來受郭德綱教育呢?只有老百姓喜歡,他們才會買票,就這麼簡單。

姜昆則不然,他可以說一些所謂高雅的相聲,觀眾喜不喜歡沒關係,領導喜歡就行。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以每次郭德綱都會感謝自己的衣食父母,你什麼時候見姜昆說過感謝自己的衣食父母?


德雲江湖


從前,有一位方丈,給和尚立規,曰,佛家弟子需五根清淨。不淫慾,不偷盜,不殺生,忌葷腥,行善事,可和尚來自四方八面,三教九流,習俗蒂固根深。晚上,想女人了,就說說女人,張和尚說,我打過嫂子的主意,不過哥看得嚴,未得逞。小和尚說,我村王寡婦把我舅內褲都扯成碎片,這時,方丈來了,問,誰在汙言濁語,張和尚答,我們睡不著,說點接地氣的慢慢睡著了。眾和尚又想吃肉,吃不成,就去廚房把熬油的肥肉舔了幾下,曰,解了饞。又沒吃肉,打打擦邊球。方丈聞之,大怒,五根難淨。頑劣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