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誕之「火」說起:當我們學習,我們其實在學些什麼

從李誕之“火”說起:當我們學習,我們其實在學些什麼

什麼樣的人才能走向舞臺,並且,火?

李誕火了,否則,你我也不會知道他。

李誕之“火”與他的長相無關——小眯眼兒,胖乎臉兒,這長相,沒入人流,你大概也就尋不著他了。

從李誕之“火”說起:當我們學習,我們其實在學些什麼

李誕之“火”與他的長相無關

李誕之“火”,也與他的家世不相干——牧區的羊叫,礦區的喧囂,小學老師的母親,礦區中層的父親,這背景,怎麼看都有些寒酸,既抬不著他,也貶不了他。

李誕之“火”甚至與他所受的教育也沒有關係——華南農業大學,既不清北,也不海外,實在不足以拿出來做“頭飾”, 襯托他的“威儀”,增加他的高度。

那麼,李誕,到底是靠什麼火的呢?

這個問題,我們其實也可以換一種方式問:

你喜歡李誕的脫口秀嗎?如果喜歡,為什麼呢?

他是和別人搭夥做節目的,但是,你很容易就能把他從人群中“提溜”出來——我是說,在你的大腦裡,把他從人從中“圈”出來——

從李誕之“火”說起:當我們學習,我們其實在學些什麼

當他做節目的時候,你很容易就能把他從人群中“提溜”出來

你看!他不裝,不虛偽,不矯飾——就像路邊的草,就像天邊的雲,就像風中嘩啦嘩啦響著的樹葉,他不做作。

不做作?這不夠啊!隨便抓一個臺下的人上臺去,他或她,都可能不做作啊!可是,這些不能保證他或她火啊!

沒錯兒!不裝,不矯飾,不做作,這些,並不能保證一個人火,它們還只是一隻“燈籠”的外殼,一隻“燈籠”能不能被“看見”,關鍵還在於它的內在有沒有光,這“光”是什麼?這“光”是,一個人的明白!

據李誕自己說,他小學畢業升初中的時候,他母親託人幫他轉到一所人們認為的“好”學校上學,他母親求人時臉上那種謙卑的表情刺痛了他的心,為了母親,他拼命學習,結果,初中年年年級第一,直到少年的心開始膨脹,開始放鬆,開始放出觸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這一探索的結果是,我們的眼睛有福了,可以欣賞一名叫做“李蛋”的優秀脫口秀演員的表演,而清北,卻少了一位可能意義上的高材生。

從李誕之“火”說起:當我們學習,我們其實在學些什麼

我們的眼睛有福了,可以欣賞一名叫做“李蛋”的優秀脫口秀演員的表演

可是,很難說這樣是好還是不好。

一個人,若只是攀著應試的藤蔓躍上了自己心儀的平臺而不去進行內在和外在的探索,他就會缺少靈性、活性和創造性,那,無論他躍上的是怎樣的平臺,他都不過是一個類人工智能,只有當他忘掉並且超越那些公式、那些定理、那些概念、那些邏輯,從書本、從生活、從自己的經歷中歷練出智慧來,他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他自己,走在人流中,他才有可能雙目有神,腳底生風,心中篤定,你才有可能會因為他的真,有活力,而一眼就把他從人群中“挑”出來,就像,你從一大把假花中,挑出真的那一朵!

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從來都不專指去到學校裡學,坐在課堂上學,學習從來都不意味著只是念ABC,背詩,做習題;學習真正的意義是,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從李誕之“火”說起:當我們學習,我們其實在學些什麼

學習真正的意義是,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現在,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上來: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李誕?

人們喜歡李誕不是因為他的長相,因為他並不帥;人們喜歡李誕不是因為他的出身,因為他並非富貴二代;人們喜歡李誕不是因為他的教育背景,因為,他的為人所知不是因為他的學校,他學校為世人知卻是因為他!

所以,李誕為什麼會火?李誕火是因為李誕的身上有一種真,那是他自我教育的結果,那是他向內、向外,探索過的痕跡。

李誕說,對於高中他的沒有好好學他是後悔的,對於沒有考上一個好大學他是後悔的,但通過他你會知道,僅僅考上好大學也是不夠的,因為,學習,是需要你終身去做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