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有這樣一對夫婦,他們本來可以在條件好、離家近的學校工作,可他們卻放棄好的工作環境,選擇來到離家幾十裡的山區小學支教。他們的代步工具從最初的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現在的小汽車,支教學校換了3所,和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他們當初只是普普通通的山區農村小學青年教師,如今已在鄉村的三尺講臺上度過了11個春秋。他們就是舞鋼市楊莊鄉長嶺頭小學教師李萬軍、劉延利夫婦。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頒獎辭:

十年支教路,坎坷不平;一對夫妻檔,比翼雙飛。平凡的兩個人,非凡地相守與偕行。伉儷情深,對農村教育更是愛得執著、深沉。你們是2018河南最美教師——李萬軍、劉延利。


1

一個決定,

讓支教生涯延續11年

10月16日一大早,教育時報記者坐上了李萬軍的車。他和妻子劉延利先把兩歲半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然後在附近菜市場買好饅頭、菜等,再趕往市區接上同事王芳老師,最後趕赴學校。曲曲折折的山路一直通向大山深處。教育時報記者計算了一下,從他們家開車到任教的長嶺頭小學,需要近40分鐘。這樣的路程,他們每天都要走兩遍。這樣的支教生活,他們已經堅持了11年。

2007年,為積極響應楊莊鄉中心校的號召,李萬軍、劉延利二人報名參加了支教活動,從鄰近城區的郜林小學到地處楊莊鄉西南的雷莊希望小學支教。“那裡離城區有三四十里的路程,我們倆每次都是騎自行車去學校,那時候山路不好走,都是騎一段推一段。”李萬軍回憶說。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放學了,一路護送孩子安全回家

當時想著要是能有輛摩托車,那該多幸福。2009年,他們終於買了一輛摩托車。兩年後,他們的支教學校改到了更偏遠的瓦房溝小學。2013年,長嶺頭小學需要老師時,他們又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這裡。“離家的距離越來越遠,好在路現在修得順暢了。”李萬軍說,起初他們兩個在學校住,後來考慮到孩子,就花5萬元買了一輛汽車。

“現在學校還有一位支教老師的家也在城裡。買車一是為了方便,二是讓支教老師能長久地堅持下去。”李萬軍說。每天往返近40公里,現在這輛私家車已經成了“公車”,成了夫妻倆和支教老師的必備交通工具。

“當時沒有多想別的,就是覺得哪裡缺老師,我們就去哪裡,想著越是缺老師的學校越能體現我們的價值。”談起當時選擇支教的初衷,劉延利這樣說。就是當年的一個決定,讓他們從此和支教連在了一起,一干就是11年。

當時女兒剛滿6歲,該上小學一年級了。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們沒有讓孩子留在市區上學,而是帶著孩子一起來到支教學校上一年級。“為了不耽誤上課,我們那時候是週日下午帶孩子到校,週五下午回家。因為當時學校建在山坡上,辦公室兼臥室的屋子裡潮溼,蟲子多。每到晚上都要先打藥,再進去休息。”劉延利回憶說,記得有天晚上睡到半夜,有隻蟲子爬到了老公的臉上,朦朧中他用手把蟲子撥到了一邊,驚醒後才發現是隻蠍子,嚇得趕緊起床。“那一夜再也無法繼續休息,怕再有蠍子爬到孩子身上……”

放學後,李萬軍檢查完學校情況,就和妻子匆匆踏上返程——家裡年僅兩歲半的兒子還在等著他們。“我們2016年有了二寶。休完產假,我們就帶著幾個月的二寶去了學校。”劉延利說,當時吃住在學校,每次都要把熟睡中的兒子叫醒穿衣起床。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夫妻倆又從為數不多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在學校附近的村上找了保姆帶孩子。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在家裡陪孩子,此時一家人的笑容才最燦爛

因為公公婆婆已經去世,父母身體有病沒辦法幫忙帶孩子。為了更好地工作,也為了孩子免於受奔波之苦,劉延利就讓二寶提前上幼兒園,並委託自己的姑姑每天下午到幼兒園去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劉延利連續接了4個電話,電話那頭是孩子焦急的等待。“孩子小,到點兒見不到我們他也著急。”回到家裡,是他們陪二寶玩耍的時間,這個時候他們的笑容才最燦爛。“孩子有時候會到很晚才睡覺,我們都是一直陪著他,想著能儘可能多地和他在一起。”劉延利的言語中,透露著對孩子的愧疚。

他們像爸爸媽媽一樣從學習和生活上關愛著班上的每一位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常常顧不上。女兒常常吃醋:“爸爸媽媽,你們到底是學生的爸爸媽媽,還是我的爸爸媽媽呀?”現在,女兒已經上高中,每個月回家一次。“他媽媽特長是美術,現在女兒也喜歡美術,我們都支持她學。”李萬軍說,也許是受他們夫妻影響,女兒想考師範院校,將來也要當老師。提起孩子,李萬軍、劉延利總覺得虧欠太多,但好在孩子也理解他們。

2

一腔熱血,

讓學校舊貌換新顏

長嶺頭小學一共有6名教師、5個班級,每一位教師的課都安排得很滿。

2013年,李萬軍、劉延利剛到長嶺頭小學時,雖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可還是被當時的環境嚇住了。“當時的條件還不如我們剛參加工作時的學校,感覺一下子回到瞭解放前,心裡涼了半截。”李萬軍說,正是因為這樣,他開始了自己的改造計劃。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親自動手,讓學校舊貌換新顏


“在這6年中,李老師一步一個腳印,從改變學校的校容校貌入手,在他的帶領下,現在的長嶺頭小學是舊貌換新顏:新粉刷的兩層淺綠色的教學樓格外引人注目;改造了學校供電照明線路,教室裡的電風扇也轉了起來,每個學生都有了嶄新的課桌椅;擁有了能同時供20人上課的電腦教室,教室裡安裝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王獻偉老師介紹說,來自長嶺頭村的他已經在這所學校紮根了16年,他也曾獲得舞鋼市最美教師、感動舞鋼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談起這所學校的發展,他最有發言權:“李老師和劉老師來到長嶺頭小學之後,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體音美課程也開齊了,教育教學質量也上了一個新臺階,老師們幹勁兒也大了。”

劉延利教孩子們語文和英語,英語發音不準,她就自學,自己學會了,再教給孩子。李萬軍首先以身作則,帶頭上好課,做好總結,通過多種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尤其是劉延利,輔導學生文藝會演,第一年就獲得全鄉一等獎,讓全鄉其他學校十分敬佩。“當時想著孩子們課餘時間沒有其他活動,就想著教他們舞蹈。”劉延利說,每次都是她自己跟著視頻先學,學會之後再一點一點教給孩子們。今年,長嶺頭小學學生排練的課本劇又獲得了全鄉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因地制宜,教孩子們認識植物,用多種辦法提升教學質量

長期奔波生活和工作,讓劉延利患上了膽囊炎,醫生建議她做個手術,她也一直安排不好時間。“目前我們每個老師幾乎全天都上課,請假不太現實,已經和醫生溝通了,可以安排在寒假。”劉延利說,“大家現在都說長嶺頭小學在全鄉就像中國的乒乓球國家隊一樣優秀,學生越來越好。”

經過6年發展,長嶺頭小學的學生由原來的3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60多個。寧靜的小山村,高高飄揚的國旗,綠色的教學樓,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此時的長嶺頭小學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點亮了山村教育的希望。

3

一個希望,

讓山村學生走出自己的精彩

10月16日,按照計劃,李萬軍和劉延利到學生崔熙鑠家裡家訪。在熙鑠家裡,李萬軍、劉延利向熙鑠的父親介紹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又認真瞭解家庭情況。針對熙鑠性格有些內向的問題,他們建議孩子父母和老師們一起關心孩子成長。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課間操時間,陪孩子們鍛鍊身體

像這樣的家訪,李萬軍、劉延利一直都在堅持,他們的腳步到過教過的每一位學生家裡。“李老師每學期都要來家裡一兩次,對孩子情況很熟悉。”崔熙鑠的父親說。自從李萬軍夫妻兩個來到長嶺頭小學後,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都看在眼裡,非常感謝他們。教育時報記者跟他們從學校走到學生家裡十幾分鐘的路程中,遇見的每位村民都會和他們打招呼聊上兩句。有一位剛從地裡回來的村民,還堅持把剛摘下來的南瓜送給他們。

十年如一日,夫妻倆積極走訪任教班級所有學生的家庭,偏僻鄉村總能出現他們奔走的身影,田間地頭也總是看見他們和家長交談。“山裡的孩子家庭情況各不相同,很多父母也不在身邊,只有把他們的情況都瞭解透,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們成長。”劉延利說。

對待其他老師,李萬軍、劉延利夫婦也是十分關心。王芳來自舞鋼市第三中學,也是一名支教老師:“我2016年來到這裡支教,條件雖然沒有城區學校好,但是萬軍總是盡最大可能不斷改善。最主要是在他們夫妻倆帶領下,大家勁往一處使,幾個人在一起像親人一樣,工作很順心,這是讓我堅持下來的原因。”就在前不久,李萬軍還聯繫廣東省獅子會和廣東省舞鋼商會的愛心人士專程到學校考察,捐贈教學用品,資助貧困學生。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以校為家,生活雖然艱苦,卻樂在其中

“現在就希望能多幾個像任明傑一樣的年輕老師。”李萬軍說,“最美教師頒獎典禮的時候,我和任明傑老師進行了交流。我感覺現在年輕教師有想法,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他了解到我的支教情況後,當即和對象商量,要一直紮根農村。這讓我很感動,感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工作是正確的、有意義的。”

“只要山區學校需要,我們會一直堅守下去。山裡環境好,除了離家遠,其他都很好。我們也是農村孩子,知道農村教育的重要,山裡孩子淳樸,我們想讓他們享受到和城裡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讓他們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劉延利說。

在偏遠山村一待就是11年,你說這兩口兒是不是真的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