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爲什麼會走下坡路?

星巴克為什麼會走下坡路?

對於星巴克,我一直沒有什麼好感。

尤其是其對消費者缺乏應有的尊重,甚至,有愚弄之嫌。

先舉一例: 明明是小杯、中杯、大杯,星巴克非要整成中杯、大杯、特大杯。

星巴克為什麼會走下坡路?

圖片源自網絡

場景是這樣的,當我們點心目中的中杯時,且準備標價所示中杯價格時,其實需要付所謂的大杯價錢,於是店員會說,你要的中杯其實是大杯,也就多3元而已。

絕大多數人都會按店員的說法多掏3元買自己想象中的中杯。

看起來有些繞,是不是?其實,星巴克此舉不僅僅是繞,簡直是坑!

按我們的常規思維,一共3種杯型,自然是按大中小排列,而我們選擇杯型時,絕大多數人會選擇中杯,因為我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選中間往往是最保險的,而對於首次光顧者,由於擔心大杯喝不完,小杯不夠喝,也大多選擇中杯。

而在此時,我們就跌進了圈套,不得不為自己的選擇多付3元。

星巴克為什麼會走下坡路?

圖片源自網絡

這恐怕是星巴克推出此舉的一個最重要原因,此舉為其帶來了不菲的收益,據說,每年這樣的變相升杯為星巴克帶來超過6000萬美元的營收。

不過,在我看來,星巴克此舉堪稱敗筆。

一是令消費者產生被愚弄的感覺,從而影響就餐心情,產生不良的消費體驗,進而對星巴克產生質疑;

二是店員每天要為此舉多做很多無謂的解釋,而當發生糾紛時,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店員的工作狀態。

除了在杯型上愚弄消費者以外,星巴克的就餐環境及餐食配置非商務人士首選。

現在,人們去咖啡廳大多不是單純地過咖啡癮,更多的是為了談事。而星巴克的座椅配置不適合談事與處理公務,當然,這樣的配置更適合那些逛街累了坐下喝杯咖啡的人。商務人士更喜歡上島咖啡那樣的卡座,不僅適合面對面交流,也利於用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展示相關內容。

而從餐食配置來看,星巴克也不適合商務人士。還是以上島為例,上島的商務套餐做得就很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商務人士午餐、晚餐需求。而且,上島的中式茶,也比星巴克的茶好很多。

星巴克為什麼會走下坡路?

圖片源自網絡

近年來,咖啡領域競爭加劇,各種品牌雨後春筍般湧現,在這些品牌中,既有國際大牌,也有本土品牌,而且絕大多數品牌都具有連鎖經營優勢。不僅是線下門店,線上咖啡直供也參與到咖啡競爭當中。在如此慘烈的競爭態勢下,缺少創新與突破的星巴克,走下坡路是很正常的。

除了上述原因,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追求(不少人認為咖啡喝多了會導致鈣流失)、國人更多地崇尚品茶等也是星巴克日漸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