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縣」里,讀懂另一個山東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在幅員15.8萬平方公里,人口9千萬的齊魯大地上,生活其間的山東人,攀談起地域家鄉來,總是習慣性地略過城市,直接說到縣城。

畢竟縱觀山東137個縣市區,幾乎每個縣市都有為自己代言的特色經濟,很多知名度甚至超過所在的城市。

比如一提到“貿工農一體化”就會想到諸城,一提到“菜園子”就會想到壽光,一提到“阿膠”就會想到東阿,一提到農產品加工出口就會想到萊陽,一提到金銀花就想會想到平邑,一提到黃金就會想到招遠。

正是這些產業特色鮮明的縣城,支撐起了山東經濟的半壁江山,讓山東成為中國縣域經濟的典型省份,也讓每個山東人,有了更多的鄉土情結和自豪驕傲。

最新出爐的2018年中國百強縣排名,讓我們得以從全國視野的高度,觀察山東縣域經濟的發展。

ET財經觀察,也由此回顧過去五年來山東百強縣排名數據的嬗變,從更微觀的角度,尋找山東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縣域經濟看山東

由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等多家機構聯合制作的中國百強縣指數,已經連續14年在《人民日報》這樣的權威媒體上發佈,是中國最為權威的縣域經濟觀察數據。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在最近發佈的2018年中國百強縣排行榜上,山東15個縣市入圍,分別是11位龍口市、17位榮成市、26位滕州市、32位招遠市、33位萊州市、38位廣饒縣、39位新泰市、44位肥城市、57位青州市、58位萊西市、67位茌平縣、74位桓臺縣、75位昌邑市、78位齊河縣、85位禹城市。

這15個經濟實力雄厚的縣市,構成了山東縣域經濟的骨幹,也讓山東常年位居全國百強縣數量的第二位。

怎麼樣,你的家鄉在其中嗎?讓你驕傲自豪了嗎?

ET財經觀察回顧了過去五年的山東百強縣排名榜,製作出瞭如下表格,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山東縣域經濟發展的嬗變。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山東綜合百強縣的入圍數量,近5年來始終與江蘇並駕齊驅,位居全國前列,成為中國縣域經濟的典型。

只是在2014年達到頂峰之後,由於部分縣級市撤縣設區,數量開始逐年下降。比如今年8月,濱州的鄒平縣正式撤縣設市,由山東省直轄,濱州市代管。這個GDP近千億的濱州最強縣,未來將退出百強縣排行榜。

從百強縣上榜質量看,江蘇始終佔據著前10名裡的前4位。

居於蘇南的崑山市,更是常年佔據頭名,3500億的GDP,在山東能力壓威海(2017年3480億)位居全省第10,更是以一縣之力市超過寧夏(2017年3450億),成為名副其實的富可敵省。

在山東,最近5年,山東始終沒有入圍前10的縣市,最近4年,山東排名最高煙臺龍口始終徘徊在11名。

榮成,滕州,萊州,招遠,廣饒,新泰,這些位居30-50名的縣市,構成了山東百強縣陣營的主力軍。

而隨著章丘設區,萊蕪分拆,撤縣設區進程的加速,讓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風向標。

2018年,山東有11個區入圍,排名最高的是第15名的青島即墨;濟南歷城區,排名27。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而在評估發展前景的投資潛力百強縣榜單,2018年,山東也有10個縣區入圍,最高排名為第14名的臨沂市蘭山區。

不過,從2015年開始,山東讓出了這一榜單第一的位置,相繼被江蘇、廣東和浙江趕超。在那一年,濟南章丘市高居這一榜單的第6位,創歷史新高。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劉訓翰,在青島銀行博士後工作站學習期間,曾對山東縣域經濟做過一次較為詳細的診斷,他認為:

山東的規模以上工業正逐漸向縣域集中,發展速度高於城市;但山東縣域經濟的平均發展水平,還是低於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山東縣域的資源集中程度相對較低,金融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縣域的整體儲蓄水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金融資源的開發程度也低於平均水平。

的確,僅崑山一縣城,掛牌上市的企業就達到了100家;相當於煙臺一個市的數量;而山東經濟最發達的青島市,境內外各種上市企業數量加在一起不過44家。

那麼,山東縣域經濟能位居全國第二,靠的是什麼呢?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透視山東縣域經濟:強在哪裡?弱在哪裡?

山東省臨沂市經濟開發投資公司的李銳,在《祖國》雜誌上撰文分析過山東縣域經濟的四大板塊與優勢:

//

省會中心經濟圈

以濟南為中心,包括泰安、萊蕪、濱州、淄博、聊城、德州6個城市34個縣區的“省會中心經濟圈”,特色農業鮮明,工業製造業發達,加之交通便利,人口眾多,政治中心輻射能力強,是山東縣域經濟的中心板塊。

//

黃河三角洲經濟圈

東營、濱州、煙臺、淄博、濰坊、德州部分共19個縣區的“黃河三角洲經濟圈”,主憑藉國家政策所帶來的經濟優勢,高效生態經濟發展迅速,休閒觀光農業、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等生態產業卓有成效。由於該區域位於黃河入海口,土地資源優勢突出,地理位置優越,石油、天然氣、海洋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在石油、輪胎橡膠、煉化等工業之外,節水農業、綠色種植業、生態漁業等具有漁港特點的特色經濟,也蓬勃發展。

//

半島藍色經濟圈

作為我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略發展區,“半島藍色經濟圈”包括了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東營、濰坊6市31個縣區。海洋產業,漁業養殖業、高端製造業,以及航運、外貿,使得這一區域成為我省資金、人力、物流、信息最為密集的區域,城鎮化發展快,工業化程度高,發展勢頭良好。

//

魯南經濟圈

棗莊、濟寧、菏澤、臨沂、日照5市43個縣區組成的“魯南經濟圈”,雖然經濟規模較小,發展相對落後,但區域人口眾多,水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和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農業,製造業的基礎較好,是山東重點發展的縣域經濟區域。

這四大縣域經濟圈,在交通運輸、經濟基礎、所佔資源、功能定位、產業結構上各具特色,形成了全省縣域經濟之間優勢互補、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共同發展的整體發展態勢。

相比江蘇以蘇南為重,廣東以粵東為主的重點區域發展情況,山東縣域經濟的全面開花,在全國也是獨樹一幟。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不過,從最近五年的中國百強縣榜單的分佈變化可以看出,山東的縣域經濟雖然數量和規模上一直穩居全國第二,但與鄰近的江浙等省份的差距,在不斷擴大。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和‘推動器’。我省縣域經濟總體水平也一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縣域經濟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和任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十分迫切。”省發改委副主任梁文躍,在7月份的山東發展縣域經濟新聞發佈會上,如是評價。

而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近期發佈的一分《五大發展理念視角下山東省縣域科學發展評估與排名》報告,也在全面開花的山東縣域經濟發展中,看到了一些問題。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這是山東目前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基本面展現,沿海膠東地區,因為交通便利,開放程度高,資源豐富,發展程度較高。魯西南與西北,則相對發展較慢。

讓沿海縣市繼續做大做強,內陸縣市迎頭趕上,顯然是整體提升山東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下面這張人口增長圖,讓膠東區域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山東的縣域人口的增長與經濟發展恰恰相反的。從2014年到2015年,我省有16個縣市的人口是負增長的,多數都集中在膠東地區。

對於膠東沿海區域的縣市來說,人口增長緩慢,勞動力紅利下降的隱患,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後顯現,改變現有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貿易,騰籠換鳥的新發展思路,迫在眉睫。

而對於魯西南、魯西北地區,理念的刷新重構,似乎更為重要。

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發現,山東西部和南部與外省交界處的縣總體創新能力較弱,形成連片的創新窪地。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與此對應,在開放程度上,山東西南部的縣域,在區域開放,協調發展、共享發展上的指數,也遠遠低於膠東沿海區域。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開放活躍的膠東地區,面臨著人口活力下降的遠慮;而坐擁眾多勞動力和資源的魯西南區域,卻受困於觀念落後,開放活力不足的近憂。

對此,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凱南在報告中提醒,即使在山東經濟發達的縣市,年輕人外遷、生育率下降,鄉鎮空心化的問題依然嚴峻,造成很多縣域企業招工難,留人難。

另外,由房價,交通,教育,醫療綜合構成的就業和生活環境,也制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

比如,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房產專家楊紅旭就曾評論,山東縣城的房價,在棚改的驅動下畸形上漲,以縣級市的收入水平,支撐地級市的房價,不僅不利於吸納人才,更會造成經濟泡沫和危機。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迎頭趕上,山東在行動

對於正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山東來說,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是重中之重。

除了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等高層領導屢屢推動之外,山東也在向浙江、江蘇、廣東等先進省份對標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今年以來,山東省發改委會同有關單位先後赴浙江、江蘇、廣東三省,重點圍繞縣域經濟發展改革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對三省的經驗做法做了總結梳理。

7月20日,山東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從4個領域入手,用20多條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措施,著力增強改革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關鍵性要素。

如在創新突破方向,對縣域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研發費用補助;

在金融領域,加快完善縣域金融組織體系,鼓勵市級融資擔保機構對資本金偏低、功能偏弱的縣域融資擔保公司進行統籌整合,全面增強縣域融資擔保能力等;

在土地分配上借鑑借鑑浙江“畝產效益”做法,提出支持縣域“飛地園區”;

……

隨後,省人社廳出臺了《支持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9條措施》

選派縣域經濟企業家、技術骨幹出國考察,進修深造;組織專家、導師下沉鄉鎮進行指導,培訓;建立對口人才、技術“引智”基地等。

當然,也許對主政一方的縣市領導來說,“政績優異、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可直接提拔擔任上一級黨政正職”意見最為鼓舞。

“百強縣”裡,讀懂另一個山東

如果把視野再放遠一點,我們的鄰省江蘇,則是將自己的縣域經濟,與整個長三角的大區域發展融為一體,吸納承接區域核心上海的產業轉移,受惠於整個區域的人口稠密,資源聚集。

而廣東的縣域經濟,雖然有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但領風氣之的粵人,率先在全國嘗試以市轄鎮,如東莞和中山都是不設區縣,其結果是東莞有 8個鎮超過300億大關;28個鎮入圍中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整個廣東以120個鎮的數量,領跑全國鎮域經濟。

要麼融進大區域,要麼各自小快靈,江蘇和廣東的縣域發展思路各有鮮明特色,而山東此次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探索,又會走出怎樣的軌跡和曲線呢?

而這些曲線和軌跡,將未來數年中,左右你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家鄉的語氣。

所以,對於你的家鄉發展,你有什麼見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