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英 宋健 著《北京工業遺產研究》

李志英 宋健 著《北京工业遗产研究》

工業遺產研究是近年來隨著工業遺產保護的興起而出現的一門嶄新的研究,目前已經有多本專著出版,但尚無對北京工業遺產的專門研究。

本書以近代以來形成的北京工業遺產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檔案、報刊、方誌年鑑等文獻史料,尤其注重對非正式出版的廠礦史志、文集、回憶錄等史料的挖掘整理。通過對上述文獻資料的深入梳理解讀,結合長期的工業考古和田野調查工作,對北京工業遺產的歷史脈絡、存在現狀、民眾認知水平、精神意蘊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考察。

《北京工業遺產研究》系統闡明工業生產和工業社會的特點及這種特點對工業遺產形態的影響;梳理北京近代機器工業的發生發展,及北京產業轉型給北京工業帶來的影響,和工業遺產的出現;對北京工業遺產進行工業考古,全面考察北京市境內的各類工業遺產,追溯其來龍去脈,並描述其存在現狀;深度挖掘北京工業遺產的精神內涵,除學界一般都涉及闡述的技術進步、建築美學的文化價值外,重點闡述北京工業遺產蘊含的愛國主義、革命精神、創新精神、增產節約意識等;對公眾的工業遺產保護意識做調查研究,明晰北京公眾的認識水平;針對北京工業遺產生存的現狀、保護政策的優劣、公眾的認識水平,做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對策研究。全書旨在通過全面研究北京工業遺產,闡明工業遺產在北京這個文明古都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闡明其重要的文化價值,並進而闡明工業文化在文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書在北京工業遺產的史實考訂和內涵揭示方面做出有益嘗試,特別是對工業社會與農業社會之本質以及表象的區別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究,對目前學界尚缺乏的工業遺產背後的精神內涵做了探索和理論思考,還嘗試了歷史學傳統研究方法與現代數據化研究方法的結合。上述研究和探索對於深化學界對於工業遺產的研究、推進歷史學和工業考古學的進展都有積極的學術意義。

目錄

緒論

一、概念界定與研究意義

二、工業遺產研究的學術史梳理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第一章 工業社會的形成及對工業遺產形態的影響

一、工業革命帶來的工業社會

二、近代機器工業生產的特點

三、機器工業大生產的表徵及對工業遺產形態的影響

第二章 北京機器工業的產生與發展

一、北京機器工業的發軔(1872-1911)

二、北洋政府時期北京工業的發展(1912-1927)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京工業的蹣跚步履(1927-1937)

四、抗戰及國民政府接收時期北京工業的曲折道路(1937-1948)

五、現代北京工業的快速發展(1949-1978)

六、當代北京的產業轉型與工業遺產的出現(1979年至今)

第三章 北京工業遺產的工業考古

一、北京工業遺產的類型學劃分與工業考古

二、北京工業遺產的地域留存與工業考古

第四章 北京工業遺產精神內涵探究

一、愛國主義是中國工業遺產最重要精神蘊含

二、倡修鐵路過程中彰顯的冒險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為人民解放而奮鬥的革命精神

四、20世紀下半葉北京工業發展中彰顯的增產節約意識和創新精神

第五章 北京公眾對工業遺產認知情況調查

一、北京公眾對工業遺產認知情況的調查

二、從調查結果看問題與今後應當實施的對策

三、北京公眾對老北京銀行街認知情況的調查

第六章 北京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對策研究

一、北京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成績

二、北京工業遺產保護的既有模式與基本途徑

三、北京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問題及困境

四、北京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對策建議

結語

附錄一 首都公眾對工業遺產認知情況調查問卷

附錄二 民眾對老北京銀行街認知情況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