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10月25日-26日上午,全市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姚曉東強調,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是一項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發展所需,民心所盼。全市上下要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統一思想、勇於擔當,苦幹實幹、穩妥推進,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為推進鄉村振興、推動淮安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市長蔡麗新主持會議。市領導王維凱、戚壽餘、張國樑、唐道倫、趙洪權、李森、周毅、張長金、葛平、顧坤、趙權等出席會議。

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姚曉東要求,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必須迅速行動、堅決抓好。這是一道順應上級要求的必答題,既要快答,更要答好。這是一個契合淮安實際的主抓手,既要真抓,更要抓實。這是一項切合群眾期盼的硬任務,既要落細,更要落地。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從全局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下大力氣抓好這項工作,推動淮安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真改善、大提升、上臺階。

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必須以民為本、對民負責。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關注度高,必須始終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首要原則,尊重農民選擇權,提升農民參與度,增強農民獲得感,守住為民初心,把握正確方向,真心實意幫助群眾改善生活,真正把這項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姚曉東強調,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必須系統謀劃、高標實施。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牽一髮而動全身,操作尤需嚴格、細緻、穩妥。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咬定目標、倒排計劃、掛圖作戰、壓茬推進,底數要“清”,布點要“明”,規劃要“優”,標準要“高”,特色要“顯”,全力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真正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必須聚焦靶心、精準發力。在創新中突破,在突破中創新,確保這項工作高質量推進。切實做好資金文章,重點用好“四筆錢”:上級支持的錢,條線整合的錢,財政投入的錢,社會資本的錢。切實做好土地文章,重點盤活用好“三塊地”: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農民承包地。切實做好富民文章,重點落實好三方面政策:產業政策要精準,保障政策要完備,安置政策要利民。

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必須強化責任、合力攻堅。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協力把這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按照“市級統籌、縣區負責、鄉鎮實施”的要求,市縣聯動、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一起抓。所有審批事項一律按照最低時限審批,最大限度節約時間、加快進度。規範實施,嚴明紀律,嚴守底線。強化督考,切實用好督查考核“指揮棒”,強力高效推進各項工作。

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蔡麗新就抓好具體工作提出要求,抓住重要機遇期,確保走在蘇北前列。做好這項工作,我們見勢早、行動快,既有基礎和經驗的優勢,同時還面臨著諸多機遇期和窗口期,只要發揮現有優勢,抓住政策機遇,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放大其疊加、撬動效應,就一定能夠佔據先機、創造特色、走在前列。

堅持高水準實施,務求各項工作實效。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是一項民生工程、系統工程,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力量集成,加大推進力度,提升建設標準,堅持分類施策,拓寬資金渠道,強化協調推進,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統籌推進其他工作,綜合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在農民住房條件逐步向城市看齊的同時,更加註重提升村容村貌、交通條件和基層治理水平,讓每一個集中居住區都成為環境優良、交通便利、鄉風文明的現代化社區。

25日,市委書記姚曉東率黨政代表團赴宿遷市、徐州市、鹽城市實地考察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情況。

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宿遷市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郝橋新型社區,粉牆黛瓦樓房,小橋流水人家,讓大家眼前一亮。姚曉東一行聽取了郝橋村、泗陽縣以及宿遷市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情況介紹。姚曉東對郝橋村在工作推進中尊重群眾意願、留住鄉村記憶、壯大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等特色做法表示讚賞。

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徐州市睢寧縣姚集鎮高黨新型社區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集中居住戶數660戶,今年預計村集體收入375萬元,村集體資產達到2409萬元,比搬遷前增加184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高黨新型社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姚曉東對高黨新型社區在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過程中推進三產融合、做強公共設施、狠抓強村富民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

姚曉東赴宿遷、徐州、鹽城實地考察這項民生工程……

鹽城市阜寧縣東溝鎮東方村,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有序的美麗鄉村已經初步顯現。姚曉東一行走進群眾家中,瞭解他們家房屋拆遷前後的面積對比、收益變化、參與管理等情況,稱讚東方村形成了完整的工作經驗,特別是系統謀劃方面非常值得學習借鑑。

融媒體記者:楊尚 管偉法 譚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