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澄偉、陳瑋、牛文文等大佬在國家級創投峯會上暢談未來之路

劉澄偉、陳瑋、牛文文等大佬在國家級創投峰會上暢談未來之路

2018年10月10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峰會”在成都順利舉辦。在論壇環節中,來自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創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的嘉賓們圍繞多個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觀點的碰撞中,嘉賓金句頻出,峰會幹貨滿滿。

定位之辯:產業投資基金定位

——產業引導為本 勇擔社會責任

劉澄偉、陳瑋、牛文文等大佬在國家級創投峰會上暢談未來之路

在論壇“新使命:產業投資基金的責任與擔當“中,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劉澄偉在對產業基金髮展現狀進行簡要梳理後,提出了產業基金如何扶持產業、如何平衡產業引導和投資收益的問題。

產業基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來自中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杜仁堂副總經理指出“產業基金的目的首先是發展產業,是有其特定的目的,其次可能才需要考慮它的收益的問題”,比如由國投創業管理的中央企業扶貧產業基地最優先的目的,還是通過發展產業來提供造血的功能,促進脫貧,帶動地方稅收收入。“我們是中央企業本身不管是做經營做投資還是做產業,都有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或者國家責任。”

在平衡產業引導性和投資收益問題上,海德邦和投資公司總裁陳寶勝和四川產業發展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璐不約而同地認為,兩者其實是完全統一、不矛盾的。從企業產業投資角度,對企業所在的優勢產業進行投資就是在擴大市場,為企業創造效益,而不是單純追求投資退出套利。從地方產業佈局角度,王璐認為“本身產業扶持的就應該是有前景的,而且是有潛力的,是我們需要的產業”,當企業逐漸成熟,市場化收益是一定會有的。

作為來自四川當地的代表,王璐董事長同時分享了地方產業基金髮展定位之道。“作為地方投資基金,要支持的是四川有優勢的產業,或者佈局一些未來有成長潛力的,有助於整個四川經濟發展的產業”。在投資時,“產業基金最需要做的是堅持和貫徹圍繞核心產業以及上下游產業鏈來做的原則,保證投資目標一致堅定,從而真正實現產業基金的投資目標。”

經驗之談:產業投資基金運營

——市場化運作 健全激勵制度

針對如何扶持產業發展,國家科技風險開發事業中心的杜俊華副處長介紹了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經驗。“從制度設計上我們有三種支持方式:第一是通過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科技成果轉化企業,來幫助企業發展壯大;第二是貸款風險補償,我們對發放支持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的銀行,給與一定的風險補償;第三方面就是績效獎勵,我們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貢獻比較大的相關的機構個人,給予資金獎勵。”在投資原則上,他表示為了實現引導功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目前主要遵循了引導性、間接性、非營利的原則。通過投資比例要求、不參與直投、收益讓利給出資人或管理團隊實現儘可能實現產業引導。

中金資本副總裁肖楓著重分享了中金資本近些年快速發展的經驗。首先,他認為產業基金和其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差別在於投資期限更長,眼光要放更長遠。“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嚴重缺乏長期穩定的資本供給,尤其是長期股權配置環節上嚴重缺乏。”其次,在投資時,產業投資基金在產業引導目的之外,也需要有充分的市場化決策機制。上級部門可以“在合規和行業導向上給予經常性的指導”,但投資決策一定要市場化運作。在實現引導性上,肖楓也進一步強調了市場化的重要性。

海德邦和投資公司總裁陳寶勝則提出了“不忘初心”的問題。他認為,做投資尤其是做企業背景的產業投資,必須要明白什麼是投資的常態。“常態是有沒有把產業搞好,有沒有考慮到產業協同。產業投資是靠產業,價值成長來賺錢,而不是靠套利。所以能達到個位數的利潤就可以,不能要求百分之幾十的利潤”。同時,他也分享了自己企業產業角度的投資經驗,“每投資一個企業做併購,都需要考慮能不能對企業提供增值,有沒有產業實力。”

身處何處:創投行業面臨危機

——內外環境複雜 監管多變

劉澄偉、陳瑋、牛文文等大佬在國家級創投峰會上暢談未來之路

創投行業2018年進入了調整期,未來將何去何從?創投機構又應該如何調整戰術?接下來,在題目為“新徵程:‘創業創新+創投’經驗與發展展望”的主題論壇上,來自多家知名創投機構的嘉賓們針對創投行業當前遇到的問題和自身的經驗進行了分享。

首先,主持人浙商創投股份公司聯合創始人、行政總裁華曄宇認為,2018年是創投募投管退各個環節都很難難的時期,並由此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創投對於創新創業的意義是什麼?第二,創投行業目前遇到的問題深層原因是什麼?”

對此,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認為,影響中國創投行業發展的就是三個因素:錢,稅收和退出渠道。“有錢的機構,第一個是國有企業,第二個是政府,第三個金融機構,這三個全部是國有,所以這些錢要想走市場化的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國有資本未來應該用母基金形式進入,不應有直投的方式。”退出方面,陳瑋提出“現在個人LP參與行業少,是因為前幾年有很多被忽悠進入創投行業,到現在連本錢都沒拿回去,因此退出不暢也會影響著行業的發展。”

水木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同時也是中國母基金聯盟秘書長、京津冀創投聯盟秘書長唐勁草則結合自身的經歷和了解,分享了為什麼國家需要政策支持創投發展。首先,中美貿易戰環境下出現了來自外部的相對封鎖。“美國現在對投資人簽證、投資項目審查越來越嚴,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加需要國家鼓勵創投,從而提高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的能力。”第二,中國創投行業的“寒冬已經到來了”。一方面是募資難,資本寒冬下,“現金為王,燒錢也必須放慢節奏”。另一方面是行業不確定性太大,從資管新規到稅收,再到雙GP雙管理人模式監管,都在不停變換。尤其是強監管,“強監管之後我覺得給我們創投機構各方面的成本增加的確實太多了。因為一旦做得不好,很有可能上黑名單,這是滅頂之災”。

創新創業要走“運動”化之路還是迴歸本源,達泰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李泉生認為,創新創業非常重要,但不能搞成一個運動,“如果搞成運動,那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恰恰因為過去搞成了運動,對行業造成了負面的影響,這個是今後要吸取教訓”。過去說“創投要成功有四大要素:人才、技術、資金、資本市場。”雖然前兩個要素獲得了大大改善,但是現在後兩個要素資金和資本市場都出了問題。“我們的儲蓄率很高,所以不是缺錢,缺少的是信息和政策環境支持。同樣,資本市場也是有,但市場監管太複雜反而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

創東方合夥人李予強分享了自身的投資經驗。“創東方聚焦於某個產業,除了投資,我們還要深深地和企業紮根在一起,利用自己的能力、資本優勢和自己生態上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李予強還結合問題進一步回答了為什麼創投企業本身獲得感不強的問題。他認為,“市場上需要專業的LP,需要有培訓或創投氛圍,理解創新創業的辛苦,為創投行業提供信心,這樣才能在政府和龍頭企業出資20%之外,補全剩下的創投資金缺口,否則國有和產業資本也不出錢,也難以發展。”

未來之路:創投行業走向何方

——期待政策支持 動力轉變曙光初現

在對現狀認識的基礎上,論壇主持人華曄宇進一步拋出第二個問題,“在目前創投自身生存環境變得微妙又複雜的情況下,創投自身該如何發展,未來政策又有哪些可能的轉變?”

陳瑋結合自身在創投行業20年的經驗進一步指出,“創投行業到現在為止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臺階上。與之前相比,中國創投未來的希望就在於創業從靠自身資源轉向了靠技術創業。做創投看早期項目投資,我們看到非常多聰明的人,來自MIT、清華、北大的最優秀學生都在技術創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創業黑馬科技公司董事長牛文文則分享了他在創業服務行業的心得體會。針對創業和創投的關係,他結合創業黑馬培育創業者平臺的經驗說明了創投對於中國發展雙創的重要性,“沒有創業投資,就沒有中國的創業創新”。而對創投行業的未來,牛文文認為“中國創投行業還得靠人民幣基金來支撐。”“美元基金一定會投平臺類的公司,壟斷同時還產生鉅額虧損。這種邏輯不是中國式的創業創新。”在中國, “創業創新創造智慧的結果是應該小企業能長大,而且能夠自主創業。過度依賴風口資本的創業者,即便成功也是一個負面的表彰。”燒錢大戰雖然可以彌補一定管理短項,但單純追求併購跑數據是違背企業成長規律和創業成長規律的。因此,需要更多地用創業精神走後面的路程,以本土資金和本土產業形成健康閉環。“不應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應該是百花齊放。”

針對創投行業遇到的問題,作為中國母基金聯盟秘書長,唐勁草則著重強調了母基金的作用。中國母基金行業的發展速度之前比較快,現在真正能夠出錢的也是母基金,特別是國有母基金,總體呈現了“國進民退”的情況。受到政策影響,母基金行業增速也在放緩,這將進一步影響創投行業的發展。因此為了促進創投行業的發展,唐勁草認為,民營母基金非常重要,需要“國家重視母基金行業,將母基金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來看待、來支持。”

四川宏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黃明則從最近的兩本書分享了他的經驗。《五角大樓之腦》介紹了美國軍方在帶動科技發展的作用,黃明結合自身與軍方一年多的接觸,發現我國的思路也在轉變,“下一步的創新創業,在軍民融合方面也許是一個大的突破口和機會”。從《阿特拉斯聳聳肩》中受到啟發,黃明認為不論政府、銀行、投資都有困難之處,現在國有資本不求賺暴利,但不能虧錢,這種道德風險導致投資很難。

(母基金研究中心注:以上內容根據相關領導嘉賓在10月10日於成都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峰會上的論壇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更多資訊請瀏覽母基金研究中心網站:www.china-fo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