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沙特記者卡舒淇在沙特駐土耳其大使館內被殘酷折磨後殺害,還遭到肢解。這種殘忍行徑令人髮指,因為這不像是一個當代政府所為,而更像一個恐怖組織的施暴。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沙特明知會引起全世界的憤怒,卻仍然這麼幹了。這種暴行在旁人看來不可思議,但從沙特的角度看,卻只是正常地行使法律。因為沙特的這種行為是有其歷史、宗教和政治原因的。

沙特政權得來不易,是用祖先的頭顱換來的,揭開披在沙特王室身上的土豪金,下面是森森白骨。所以沙特王室決不允許國民攻擊王室,任何可能威脅沙特王權統治的反對者,都會被碾為齏粉。沙特還是政教合一政權,王室在控制社會的同時,還要掌管信仰和靈魂,沙特國王同時還是瓦哈比教派的伊瑪目,所以對王室的抨擊就是對安拉的背叛。

沙特屬於瓦哈比教派,是極端保守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教派。如今中東的恐怖組織,比如塔利班、ISIS、博科聖地等大多屬於這一教派。他們怎樣處罰安拉的背叛者,沙特也將用同樣方式處罰,因為這是安拉的旨意,是《古蘭經》的規定,所以卡舒淇必須被處死並肢解。

如今的沙特王國,是一個“第三帝國”,因為他們經過三次建國戰爭,有過兩次被滅國的痛苦經歷,通過前赴後繼地浴血戰鬥才建立了如今的政權。

十五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如日中天,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已經走向衰弱。本來在阿拉伯半島的內志地區,以搶劫為業的沙特家族的祖先趁機離開半島東部卡提夫,來到內志地區的德爾伊葉定居。經過三百多年苦心經營,到了18世紀初,沙特家族成為內志地區三個最有勢力的家族之一。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當時,在內志地區有一個叫瓦哈卜的人,他立志恢復傳統的伊斯蘭宗教,復興早期的伊斯蘭教,主張用聖戰來爭取阿拉伯民族的獨立,他創立的教派被稱為伊斯蘭瓦哈比派。

1744年,瓦哈卜與德爾伊葉的部落酋長穆罕默德·本·沙特相遇,兩人英雄所見略同,雙雄會的結果就是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派結盟,一直延續至今。 沙特家族負責政治軍事事務,瓦哈比派則負責宗教事務,實現了政治勢力與宗教勢力合二為一,瓦哈比派的教義成了沙特在精神上的立國之本。當時奧斯曼帝國已經衰落,對阿拉伯半島的統治也開始鬆動。於是沙特抓住機遇,開啟了“建國大業”,將德爾伊葉酋長國改名為沙特第一王國,完成了第一次建國。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1786年內志地區徹底被沙特第一王國征服,接著又進攻半島西部的漢志酋長國,到1811攻佔了年麥加與麥地那兩座聖城,幾乎統一了半島。

由於瓦哈比派“禁止偶像崇拜”,所以他們進入兩座聖城後,將城裡的墳墓、老宅等一系列古蹟全部砸毀。他們甚至把對穆罕默德的聖陵瞻仰活動也視為偶像崇拜,企圖摧毀他的陵墓,此舉激起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憤怒。

奧斯曼帝國雖然已經老邁不堪,但半島仍是帝國領地,土耳其人不會容忍沙特作亂。於是蘇丹立刻召集軍隊,向阿拉伯半島進發,同時傳令給屬國埃及,命其發兵相助,共同進攻德沙特第一王囯。

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領兵收復麥加與麥地那兩聖城,並奪回了對漢志的控制權。之後,奧斯曼軍隊於1818年攻陷了沙特家族的首府德拉伊耶。時任埃米爾阿卜杜拉·本·沙特被押往君士坦丁堡,梟首示眾,頭顱從城牆上被丟到金角灣裡,沙特家族成員大多被流放,沙特第一王國就此覆沒。

但沙特家族十分頑強,他們沒有就此沉寂。1824年, 倖存的沙特家族成員奪取了利雅得,建立起第二個沙特酋長國。1834年費薩爾繼位後,在抵抗奧斯曼軍隊的戰鬥中被俘,並被放逐埃及。 然而1843年,費薩爾從埃及的流放地逃回,於1845年再次恢復了對半島中部的統治。

當時沙特家族佔有內志酋長囯,土耳其支持的拉希德家族則擁有舍邁爾山酋長國 ,雙方敵對,互相征伐。1865年,費薩爾去世後,兒子們不爭氣,互相爭權奪利,導致內戰連綿。結果在1891年被拉希德家族所滅,沙特家族先流亡巴林,後又流亡科威特。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在科威特,沙特家族一直為圖謀復國而戰,卻是屢戰屢敗。後來伊本·沙特接任王位, 1902年,伊本·沙特以過人的勇氣率領40多人穿過沙漠長途奔襲,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奇襲防守嚴密馬斯馬克城堡,成功奪回了利雅得, 終於再次復國。

1912年伊本·沙特統一了內志地區,此時,英國勢力介入阿拉伯半島。伊本·沙特與英國結盟。1913年,在英國支持下,沙特與奧斯曼帝國在哈薩地區決戰。戰鬥中伊本·沙特受了重傷,但他毫不退卻,堅持戰鬥,最終擊敗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此後,沙特家族與半島西部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哈希姆家族和北部的拉希德家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接著沙特又進攻失去了奧斯曼帝國支持的舍邁爾山酋長國。1921年,伊本·沙特徹底征服了拉希德家族的舍邁爾山酋長國,終於報了國恨家仇。

1924年3月3日土耳其廢除了哈里發制度,漢志哈希姆家族的侯賽因,仗著自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自立為哈里發,但沒有獲得穆斯林世界的承認。沙特趁機進攻漢志,於1924年10月13日攻陷麥加,漢志王國被沙特吞併。

1932年9月23日,內志、漢志與阿西爾合併為沙特阿拉伯王國,伊本·沙特出任首任國王,沙特家族的“建國大業”終於完成了。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伊本·沙特也許真的得到了先知的啟示,對世界大局的變化趨勢有著先知先覺。他知道英國必然沒落,美國即將崛起,所以建國不久就熱情地傍上了美國。二戰開始後,沙特選擇了中立,但實際上為盟國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1945年3月,見二戰大局已定,沙特正式向軸心國宣戰,趕上了二戰勝利的末班車,因此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創始國。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1943年5月沙特與美國建交,成了美國在中東堅定的盟國。從那時至今,沙特憑著佔世界四分之一的石油儲量和擁有兩座聖城的特殊地位,在阿拉伯世界以老大自居。

因為擁有石油資源,沙特王室掌控了巨大的財富。由於伊本·沙特當年娶了幾十個老婆,生了一百多個王子,經過幾十年繁衍,如今沙特已經有五千多個王爺了,他們每個人都幾十億美金資產,有的王爺甚至想買下白金漢宮。

這些王爺的生活窮奢極欲,他們飼養獅子、獵豹等猛獸作為寵物,用飛機運送獵鷹;他們居然在出遊後把豪華遊艇和噴氣式客機遺棄在港灣或機場中。

從記者被活剮,看沙特“第三帝國”的前世今生

為了維持統治,沙特在給予人民高福利的同時,也對社會實施嚴密監控。違背教義或者反對王室會遭到嚴懲。沙特決不允許任何持不同政見者存在,對沙特當局的任何指責,都會遭到鞭笞、坐牢、甚至是斬首的殘酷刑罰。

2015年時,有個沙特青年在網上揭露沙特秘密警察監視人民的行為,結果遭到鞭笞一千下的懲罰,這個青年應該已經死在了鞭下,因為沒有人能承受這麼重的鞭刑。

卡舒淇對沙特王室的指責要比這個青年嚴重得多,所以按照沙特法律,被弄死乃至肢解是他必然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