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給名下「無房無車」的老年農民,每月發放500元養老補助!

60歲以上的農民,在泥土裡深一腳淺一腳行走一輩子,為支撐起一個家,照顧老人,撫養孩子,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辛勞。

年過六十,體能下降,各種小病小災也會找上門來,說到種地,想必一年比一年吃力,一大把年紀,若試圖去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補貼家用,且不說年老體衰,就憑兩眼一抹黑,加上年齡因素,想找份工作,真是毫無“勝算”,說的通俗點,這個年齡外出打工,哪還有人要啊。

建議給名下“無房無車”的老年農民,每月發放500元養老補助!

種地不掙錢,外出打工無門路,受限制,年齡越來越大,危機感就會越來越強。

地道的農民,多以種地為生,城裡無房產,家中無汽車,兒女成家或未成家,大多負擔重,而此時,能不繼續“啃老”,算是福氣,極少有農家兒女可以完全負擔起父母養老的費用,無非就是逢年過節,送給父母一點禮物或者少量錢財,表表心意罷了。

建議給名下“無房無車”的老年農民,每月發放500元養老補助!

農民,為社會為國家為家庭,鞠躬盡瘁;農民,為生存,為餬口勞苦一生。

工地上,手捧圖紙,指指點點的不是農民,站在腳手架上堆磚砌瓦,踩在土坑裡和泥填土的是農民;城市裡,霓虹燈下悠閒散步的不是農民,萬家燈火的小區,沙發上坐著看電視的往往也不是農民,而簡陋的工棚,髒亂的民房,甚至曠野的橋洞裡才是農民的棲身之地。

建議給名下“無房無車”的老年農民,每月發放500元養老補助!

名下無商品房,無私家車,一輩子以種地為生的地道農民生活一般過得不算好,這樣的農民待年老時,是真正需要照顧和幫助的。

因此,給予城裡無房,家中無車(轎車)的60歲以上農民每人每月至少500元的生活補助,筆者以為很有必要,也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