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要開始的「合村並鎮」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張談三農


很簡單,我就問大家一個事兒。

現在很多農村學校,尤其是小學,可能一個班級只有10幾個學生甚至更少,還有可能只有4、5、6年級有孩子,再小的班級就沒有孩子了。對於這種學校,你說怎麼辦?

這種情況尤其是西部一些不發達地區尤其普遍。

像下面這個圖中的小學,就只剩下了3個孩子了,但是老師還要有。

你說這樣的學校辦下去不是浪費資源嗎?

從學校校舍來看,這個學校之前肯定是有很多學生的,但是後來學生就越來越少。這是這十幾年來各地鄉村學校的一個趨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最近十年,一來咱們國家人口出生數量持續在下降,出生的小孩子越來越少,二來很多小孩子跟著父母進城打工了,只有少數孩子成了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住在老家農村。

就比如我的老家湖北襄陽,這還算是比較富裕的地區。襄陽是湖北第二大城市。

我老家那個村子,在我上小學的時代是91年,一個班有100個孩子。現在?一個班也只有10個孩子不到了,而且老家的小學只設1-3年級,再大一點就集中去鎮上的中心小學去上學。

之所以還保留1-3年級,是因為這些孩子太小,去鎮上還有2公里,不太方便。

我老家這個小學還算是好的,還有點小孩子。至於再偏遠一點的村子,小學徹底就廢棄了。

你說這樣的情況,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周邊相同情況的幾個學校合併,成立一個新的學校,讓周圍方圓5公里之內的小孩子都到一個學校上學。

否則的話,會是什麼情況?現在的農村小學教師都算是公務員體系的,雖然他們不是公務員,但是國家為了教育事業,每個老師工資都要保證的,這些工資都是國家發。

比如你保留10個學校,每個學校一個班級至少要2個老師吧?要是3個班級那至少要6個老師,這就是60個老師。

假如合併成一個學校,6個班,每個班級5個老師,也只要30個老師。人力資源就節省一半。

而且你還要考慮,有的地方學校太偏,根本就沒有老師願意去啊。

所以這些農村學校一定要合併。

同樣的道理,有些偏僻地區的農村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必須和就近的村子合併,保留那些靠近城區,交通便利的村子。

這就是這些年咱們國家在推行的事情,城鎮化。

什麼是城鎮化?就是把人口集中起來,不要分散,不要這裡一點人,那裡一點人,尤其是那些山區,交通不便的山區,根本就不適合人居住,還要這些村子幹嘛?

只有實現了城鎮化,才能集中提供現代化的服務,比如集中供自來水,集中供暖、集中打掃衛生,什麼事兒,都要集中到一起才好辦,才好管理,效率才高。

否則,大家都在各地偏遠的山村,那你怎麼給他們統一安裝自來水?啊?連自來水都沒有的地方,公路都沒有的地方,你住在那裡幹啥呢?說句不好聽的,淘寶買東西人家快遞都不願意送過去啊,太不划算了。

所以要集村並鎮,最終的目的就是消滅現在的落後農村地區,實現新型城鎮化。所有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建成區。比如蘇州市提出的2030年規劃就是這樣。

那麼未來是不是就沒有農村了呢?也不是,剩下的農村就要搞農莊,搞機械化種田,像美國那樣,大規模機械化耕種。

要實現機械化耕種,就必須把所有農田集中在一起,把農田中那些小路、田埂這些統統消滅掉,把農田搞成一大片。

像這樣靠大型機械種田,飛機播種噴灑農藥。

這才是我國農村未來的發展趨勢。

要實現這一步,首先就要集村並鎮。


梁鵬飛


農村要開始的“合村並鎮”到底是什麼意思?

提及“合村並鎮”這個問題,如今有很多消息說,未來農村進行“合併”是早晚的事情,但在我們老家這邊,還沒有看到正式的文件和通知。那麼這“合村並鎮”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於農民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

其實,合村並鎮無非就是將原來一些居住相對零散的農村進行統一拆遷後集中安置。有的農村居民居住較為零散,特別是一些山區,有的居民戶房屋相隔很遠,並且離著鎮政府駐地偏遠。對這些情況的農村實行合理拆遷,統一安置以後,能夠在居住、管理等很多方面方便很多,從長遠來看,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如今,隨著農村年輕人湧向城市,農村呈現出空殼化、老齡化現象加劇。有的地方直接導致耕地荒蕪、房屋空置的現象,造成資源浪費。通過合村並鎮,村民集中安置以後,在村民生活方面,可以實現集中供水、供電、供暖等,這樣既能節約資源,又便於集中管理,而且提升了村民的居住環境與居住條件。

另外,舊村搬遷以後,一些宅基地可以集中開墾複耕,這樣農村的土地可以集中規劃,在過去的農田耕作過程中,小農式的個體生產率低下,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各自為戰的小規模種植也無法適應機械化生產的推廣。合村並鎮為以後種植業的規模化、農場化、科學化奠定基礎。

合村並鎮以後,農民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將原有的土地以各種形式流轉出去,保證一定的收益的情況下,從土地生產模式中解放出來,可以選擇打工,也可以利用一技之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生意等,增加收入。

但是,在合村並鎮的過程中,難免有一部分人持反對態度,這些人以老年人居多。原來獨門獨院的居住方式改變了,原來街頭拉呱的場景不在了,那居住了一輩子的“老屋”不見了,他們從內心無法面對即將到來的這些事情。古人歷來講究“落葉歸根”,如今臨了卻要遠離這片熟悉的土地,他們接受不了。

合村並鎮對於農民來說,應該是利大於弊的一件好事,但如果真正實施起來,也肯定是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不知你對此事持有什麼樣的態度,歡迎留言一起交流學習。


建行漸遠


對於這個問題建議大家在網上下載《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這個文件是黨的十九大上確定的國家戰略,是鄉村振興規劃的行動綱領,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針對大家關心的2個問題,這裡對原文作個解讀。

1、鄉村撤併。在《規劃》的第三篇第九章 "分類推進鄉村發展"中作了說明,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鎮、特色保護、搬遷撤併的思路,分類推進鄉村振興,不搞一刀切。建設成"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四種。

大家可以對照自己所住的村莊屬於哪一類,若不在城郊,又不是歷史文化村,村的規模不大、人口又不多,那麼只有第四種類型適合你的村了——撤併搬遷,與其他村合併成一個大村鎮。當然會優選搬向交通等設施基礎比較好的村了,如若你的村邊有高鐵站啥的,那麼你的村可能就不會被撤了。

2、社會保障。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最突出的問題。在《規劃》第二篇 總體要求中提出,到2022年實現全民建成小康社會和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這5年間,既要在農村實現全民小康,又要為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

具體的發展目標中確定: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建立,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這5年內,"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就是要加快通路通電通氣等系列設施建設,加快村鎮撤併步伐;"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就是要補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這一短板,這不僅要給農村老人安置養老的問題,而是要給農村全體農民解決社保的問題,建立與城市居民統一的社保體系。標準各地可能會不一樣,但全國肯定會有一個基本的底線標準。

經濟發展快的省份肯定要走在前頭,為2022年前"取得階段性成果"起到示範作用。可能在今年底或春節前後各地會馬上行動起來。現在中央對各項確定了的工作落實抓得非常緊,會分階段的派下督察組檢查督促,腳步慢的會馬上被"打板子"的,在明年我們都會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這一點無需質疑。


Ukola瞭望哨


為什麼要實施合村並鎮?

因為目前中國農村設施配套不完善,人們的住房零散不集中。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統一規劃建設新農村。就是把附近的農民住房宅基地統一在一個位置,然後統一規劃。讓農民集中起來。

合村並鎮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住房條件有改善,很多農民的住房比較落後,統一規劃後,就有了標準化的住房。水電公路,網絡天然氣等等都很方便。

然後,合村並鎮後,會大大提高辦事效率。會建設鎮政府,辦事方便。不像以前一樣,辦點事要東跑西跑。

還有合村並鎮後,會回收復墾大量土地,可以投資建廠,發展農業等等,從而會提高居民的收入。

當然,合村並鎮並不是全都好,也有一些缺點。比如說,原來獨家獨院的,現在挨在一起了,隱私方面就少了些保障。飼養家禽也不方便。農村風土人情味也會逐漸淡化。但是總是利大於弊,人總是要向前發展的。


農村偏偏


南方的鄉村都是比較散落的,比如我們村只有二十戶人家,相隔不到五百米卻又是一個一百戶的村,大村小村星羅密佈,每戶幾畝田,各自耕種。

我爸早就說我們那可能要合村並鎮了,就是村裡房子和田都賣出去,國家在鎮子裡統一建房,所有人搬過去,我爸說可能要貼錢進去,包括裝修。

我爸媽其實一直在縣城打工,家裡也就過節回去,田租給村裡願意種地的人了,所以理論上說合村並鎮對他來說沒什麼影響,可是上一輩人的鄉土情不是那麼容易割斷的,我爸希望這件事儘量往後拖吧,而且他還想和爺爺一樣,老了回家還能打理打理幾畝地,樂的自由自在,他老說不喜歡住城裡,因為太無聊,而且花費也高。

這只是我家的縮影,從國家的層面來說,合村並鎮是勢在必行的一件事,因為小農經濟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個體農戶生產率低下,而且重複的投資太多,也不利於統一管理。合村並鎮的遠景可能就是種植農場化,引進最先進的科學種植方式,大力推廣機械化生產。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產量也減少了重複和無用投入,這對國家來說是利好,像美國那樣糧食出口創匯也不是沒有可能。

至於進了鎮子力裡的農民,可以選擇進城打工,或者做些小買賣,因為一個大鎮子必然會有餐飲和小商品市場的需求,這對一些人來說是個機遇。

至於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或許還能到農廠裡繼續務農,只不過以前務工是為了自己賣糧,現在務農是工作而已。

村落消失也不是沒有弊端,因為村裡那種鄉親情誼消失了,一些農村民俗也會消失,人也少了些歸屬感。

不過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這都是國家大勢,個人永遠無法阻擋,所以就順勢而為吧,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只希望國家在安置農民上能做的更為完善,這個我是有信心的。不過我以前還一直幻想著我自己老了後回老家蓋房子養老呢,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老家在哪裡呢?


穿美國望世界


更應該合鎮並縣去地區、有省直接管縣、三兩個小縣合併成一個大縣、每個縣應有100萬人口、面積三千平方公里、安微一個,210萬人、管理的不錯、地區市直接改成省管市、沒有地區、沒有鄉鎮兩級、有中央、省、縣、鎮、村五級政府、這樣中國可以減少幾百萬中層幹部、而且有效直接傳達上級指示、小政府大社會、各縣級政府職能部門合併一些


鄭華傑的爸爸


農村要開始的“合村並鎮”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是人類發展進化階段,中國幾幹年來,貧富差別極大,農村人紮根,深山老嶺,人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長期不和人打交道,處在愚昧無知環境裡,日出做工,日落收工的生活。

今天農村要開始的合村並鎮,就是切底解決農村人居住環境。人們生活困難,不適宜人們居住,搬遷到適合人們生活地方,合併到開放鎮,人與人共同生活,擴泛交流。還能提高人們的安全感,活者的人多麼幸福呀!



shuron邨寨


合村並鎮的前提條是要有錢,一是經濟產業發達的農村,當地政府有錢,農民富裕,願意合村並鎮,發展產業。二是自然條件特別差的地方,與其扶貧不如移民,政府撥款,合村並鎮。其他的農村,只能順其自然。

不管是合村並鎮,還是維持現狀,一是要發經濟,讓農民富裕起來,二是國家應象投資城市道路那樣,建好高質量的鄉村道路。農房可以靠近公路而建,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傳統風格,吸引城裡有錢人下鄉。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大順自然


想要合併村子,最好的辦法是抽絲剝繭,把還沒有蓋房子的那些人,遷出村子,尋找一處大面積土地,照著原有的宅基地蓋房子,而那些空著宅基地可以做農業或者商業,房子頂死住三十來年,五年問拆遷意願,房子一破,自動自發的就去新的宅基地了。

有老伴的老年人一處帶院子,可以種蔬菜,養雞鴨,一室一廳一衛一廚就夠了,年輕人住小區,孤寡老人住公寓,幾個老年人住一塊,可以互相照顧,開闢菜園自娛自樂,活動身體也是極好的。

老年人要是另一半去世,可以遷入公寓,房子可以留給後輩,也可以租出去,租金當養老金用。

父母子女不易太遠,而且成年的子女有時候不願意給父母住,也可以租房子住為了可以多種菜,喜歡有自己院子的年輕夫妻,可以只蓋一層樓,或兩層,樓頂種菜。

實用性,優美性,自然性,整體佈局性,土地質量分別種,就像那些愛長草的地方種樹最合適,按這些土地裡撒一些中草藥,讓他們自己生長,那些土地肥沃的種農作物最合適,地比較凹地啊,種喜歡水的產品比較合適,什麼茶園,果園的,以豐富的產品作為整個鎮子的食用價值,真正的要鄉鎮合併呀,人不需要佔太多的地方,但必須集中方便出行,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麼離農作物遠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政府的幫助下將其合併,有大型的機器統一播種和收割作為整個鎮子的糧食儲備,只要有自己地的人,每一年都可以糧食供應不需要花錢,而剩餘的糧食,可以加工和買賣銷售,到年底再分紅,實現鄉鎮一體化加工設備,保證食品安全,打響從城鎮品牌效應,讓農民在家就可以豐衣足食,何樂而不為,為了增加旅遊的漂亮點,設置旅遊站館,讓每一個出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品嚐當地又鮮嫩又可口的食物,對於上年紀的人最好是住公寓,開闢出一個園子,讓他們種菜,這些菜可以吃,也可以作為整個公寓的財務支出,年輕人住小區需要工作,那麼就要必須離鎮子的商品街較近,而政治的核心應該設立政府機構,比如說銀行呀,學校呀,醫院呀,讓其統一化,合理化,規整化,佈局分配明晰,至於什麼花花草草呀,這鎮子種下就可以了,最主要的還是要有實用性,樸實的農村,就需要一片的綠才美嘛,規規矩矩的,刻意的美,反而是不美了,自然和諧才是未來要尋求的道路,安然自得小鎮一遊。

最好第一步就是把人集中起來,根據老年人,年輕人來劃分,可勞動性不可勞動誒,有能力照顧自己和無能力照顧自己的老年人劃分群體,自然化。以及小區的年輕人的方便出行,第二步便是開始劃分地,第三步就是建設旅遊住點,和特色開發的農場品加工。




女婍


謝好友錢老825的邀請,合村並鎮不是徵地拆遷,而是行政管理的客見需求,也是國家對基層管理機構的減負。三個鄉鎮並二個兩鎮,減少多少財政負擔。莊莊村一般不起過50戶,連一個大村小組的戶多都沒有,設置一個村民委員會,財政需負擔5到7人工資,合村後只需負擔一:名小組長工資。莊莊村的通電、自來水,天然氣、有線電視都有困難,且成本大。莊莊村遷入大村也是件好事,有利於村容村貌整齊化一,有利於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合村並鎮是好事,利國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