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聽”對教育孩子而言,是最基本的一步,特別是對於“注入式教育”,如果孩子不聽,一切都白搭。溝通與交流中如果沒有“聽”,一隻耳朵進,另一隻耳朵出的話,豈不等於白說?

面對孩子“心在曹營身在漢”的狀態,到底是”對牛彈琴“?還是家長的“對”以及“牛彈琴”式的教育呢?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不做談琴的牛,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改變這種局面,從孩子認真聽的場景中反推,通過7個維度來解讀一個“聽”字。

1,創造一個讓孩子認真聽的環境

孩子認真聽的時候,通常離不開一個安靜、寬鬆、自由的環境。讓孩子認真聽,只有通過孩子自己的內化才能真正起作用,少一份嚴肅,多一分詼諧與幽默,育兒它本就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2, 先讓孩子放鬆下來再認真聽

當孩子在傷心、緊張、畏懼等負面情緒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保持一個專注力的。輕鬆的話題可以放鬆,嚴肅的內容可以幽默,悲傷的情緒可以輕柔,憤怒的情景可以通過深呼吸來調節。不合適的時候給孩子一段安靜的獨處時間來換取高質量的另一個空間。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3, 培養孩子開始認真聽的儀式感

放下其它的一切事情,讓孩子清空其它“程序”所佔用的“內存”空間,更好地把專注力集中於即將進行的交談當中來。儀式感是一種高效的放空自己的方式,讓自己快速地靜下來,是不是有一種萬事俱備的感覺?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4, 保持一個讓孩子認真聽的時間週期

成人的專注力都是有限的,更別說一個幾歲的孩子了。“番茄工作法”推薦的是每25分鐘休息5分鐘,對於孩子而言,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超過這個時間而保持一定的專注力。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5, 找到目標和孩子的興趣點後再讓孩子認真聽

對於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不用動員孩子都會畢恭畢敬地“洗耳恭聽“,還犯得著為這個發愁嗎?以《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為例,為了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我就問了她:知道小猴子後來是怎麼抓到兔子的嗎?這個新奇的問題馬上勾起了孩子的興趣,馬上湊上前來想知道個究竟了。”一個大雪天的早晨……“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6, 找準孩子能夠認真聽的時機

這一點看似被動,其實不然。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時機,孩子無法認真聽的話,不又回到了”牛談琴“的老路上去了嗎?同樣上《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在沒有下雪的時候,想知道小猴子是怎麼選擇的嗎?“孩子明顯沒有了上次的新鮮感,興趣大降而表現得有點不耐煩。”又是這個故事“;"你現在不想聽這個故事?”;把孩子不想聽的時間定義在現在後,為下次給她講這個故事做了個暗示,也為了讓她能認真聽這個新的且有點厭煩的故事做好心理準備。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7,“聽”才是攝取知識養分的最好渠道

​一般人都會仰慕那種口若懸河之人,而另一種德高望重者往往都是在認真聽取了他人的意見後才發表更有針對性的看法。“說”是一種表達而非灌輸也不可能灌輸得了,無法在自己的見解之上再有提高;“聽”才是汲取他人高見的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再把“聽”之後的“問”結合起來,充分挖掘更多的營養,那麼“聽”的價值就更高了!

對牛彈琴?讓小學孩子聽話寫作業,7維度解讀一個“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