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每年八千兩的幕酬?

手機用戶13246078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這個師爺的確是被當做“神人”來描寫和刻畫的。

這位師爺,心思縝密,悟性極高。同時也是有“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本事,更有“洞若觀火,明察秋毫”的眼光。

鄔思道為四阿哥胤禛出謀劃策,分析判斷,幾乎是“算無漏策”,對康熙心態的揣摩也是十分到位。胤禛得以在九子奪嫡的混戰中勝出, 鄔思道是決定性的存在。

當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的時候,鄔思道第一時間(或者更早)就知道雍正會對他下手——作為慣常於陰謀和揣測人心的師爺,鄔思道對雍正的瞭解恐怕要超過雍正對自己的瞭解。

所以,當雍正登基之夜回到潛邸準備處理一些人的時候,面對雍正的暗示,鄔思道應該是已經早有準備。

對於自己的歸宿,鄔思道提出了“半隱”的要求。他知道“全隱”之路雍正不但不會答應而且是自尋死路,因為雍正實在是對這個掌握了太多的秘密,並且“足智多謀”的“神人”不敢放心,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那麼就只有除掉——以絕後患。

而出仕為官,也就是“大隱隱於朝”,雍正打心眼裡不樂意,這倒不是因為鄔思道知道的太多,而是鄔思道太厲害,在鄔思道面前,雍正幾乎沒有秘密,也玩不了“天威難測”那一套,雍正很怕時間長了被這個師爺玩死。

鄔思道提出的“半隱”,還是打動了雍正,既遠離朝政,又便於控制的辦法似乎也不錯。更何況鄔思道主動要求到李衛那裡當幕賓,雍正很放心。李衛還是可以盯住這個“厲害角色”,並且以李衛的忠心,斷然不會和鄔思道勾結在一起做出“圖謀不軌”的事來。

於是,雍正答應了,只要能控制住鄔思道,就可以隨時收拾掉他,只要有這個必要。

其實,鄔思道也很清楚,“半隱”只是權宜之計,從長遠來看,他早晚要做到“隱於野”才能真正的遠離危險。

但這“逃出生天”的計劃是需要機會的,鄔思道的鼻子靈,他自信肯定會找到機會,他在李衛那裡“半隱”等待機會。

果不其然,機會來了。

作為“陝西布政使”的李衛接到了朝廷的邸報,這個邸報的內容,是通報表彰山西巡撫諾敏追繳藩庫的虧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諾敏居然在半年之內,把山西十幾年的虧空,總計三百萬兩的白銀全部追繳上來,雍正真是既興奮又激動。於是頒旨公開表彰諾敏,號召各地官員向他學習,併為諾敏親自題匾“天下第一巡撫”。

李衛看了邸報,高度懷疑諾敏能有這麼大的本事,李衛作為布政使,知道追繳虧空的難度有多大。

鄔思道對李衛的懷疑很認同,但是他卻不同意李衛插手此事。他的概念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山西的事早晚要露餡,讓李衛靜觀其變。

但是,鄔思道從發給李衛的邸報當中看出來門道,他告訴李衛:你又要升官了!

李衛很納悶,鄔思道怎麼知道自己要升官?鄔思道說,朝廷的邸報一般只傳達到巡撫一級,作為布政使,李衛本無資格看到邸報,看到了就意味著李衛很快就要升巡撫了……。

李衛自然很高興,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升官使鄔思道下定決心要離開他另謀出路。因為李衛升官之後,離朝廷中樞會越來越近,而這就相當於鄔思道離朝政越來越近。鄔思道是非常不願意隨著李衛攪進朝局的漩渦,如果讓雍正懷疑到他利用沒文化的李衛干涉朝政的話,那就是“滅頂之災”。

當他得知雍正的另外一個心腹田文鏡要揭開山西巡撫諾敏一夥虛報邀功的大案,但遇到了無法解決問題——明知道作假但沒有證據,藩庫裡真的就有三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鄔思道知道,機會來了!

鄔思道很清楚諾敏都搞了什麼花樣,所以他鼓動李衛和他一起暗中去幫田文鏡度過難關,李衛倒是很樂意,只要是對雍正有利的事,李衛都是不遺餘力。

到了山西見到田文鏡,李衛向田文鏡推薦了“鄔先生”,並說只要這位鄔先生出手,山西的這個大案他田文鏡就贏定了!

田文鏡大喜過望,但鄔思道卻提出了條件:要做田文鏡的幕賓,並且提出每年八千兩的幕酬。

田文鏡很犯難,八千兩幕酬,他知道不可能拿出來,但是他是真的需要這個“高人”來幫他——他已經火燒眉毛了!

鄔思道進一步引誘田文鏡:我不但可以幫你解決眼前的問題,我還可以輔佐你成為“凌煙閣名臣”!

這個承諾更誘人!田文鏡不顧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每年給鄔思道八千兩的幕酬,一口答應下來。

鄔思道知道,自己的“逃出生天”的計劃幾乎就要實現了。

果然不出所料,鄔先生還就是名不虛傳,他幾句話就解開了田文鏡的死結:山西藩庫有三百萬兩銀子不假,但是絕大部分雜銀都是向山西的富紳們借來的,封了他的藩庫,貼出告示限期富紳們領回自己的銀子,不然就充公!

一招就靈,田文鏡大獲全勝,然後到河南當巡撫去了,當然,鄔思道也就冠冕堂皇的跟著田文鏡去了河南,他“逃出生天”的第一步實現了。

田文鏡在情急之中答應鄔思道的八千兩幕酬,是鄔思道埋下的一個伏筆,到了條件成熟的時候,這八千兩銀子就是鄔思道離開田文鏡的藉口,而鄔思道還要把自己的離開讓田文鏡背鍋,他會激怒田文鏡讓田文鏡把他趕走,這樣就是雍正知道也不好再強求他什麼了——他是讓雍正的心腹趕走的!

在田文鏡那裡,鄔思道還是幫了田文鏡同時也是幫雍正幫年羹堯辦了一件大事,他親自押運糧草到西北大營,併為年羹堯指點了叛軍的主力位置,年羹堯也就再無理由把西北戰事拖下去,他很快就解決了叛軍,讓快要被拖垮的雍正雍正緩過了一口氣。

在年羹堯西北打了打勝仗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時候,鄔思道知道這個年大將軍恐怕要性命不保了,而他必須在年羹堯倒黴之前徹底“隱”起來,所以,他開始行動了。

他開始頻頻拿田文鏡拖欠自己八千兩幕酬說事兒,催逼田文鏡支付拖欠他的幕酬,並且開始什麼事都不做,顯得斤斤計較。

田文鏡不勝煩擾,他後悔為什麼當初要答應這個瘸老頭子那麼多幕酬,事到如今他拿不出這麼多的銀子,不僅如此,如果這個瘸老頭子不走,他田文鏡每年都要付給他八千兩幕酬。

於是田文鏡開始耍賴:要麼拿四千兩銀子走人,要麼就按照其他師爺的標準每年幾百兩銀子。

鄔思道就坡下驢:既然話說到這個份上,我馬上就走,但是這是你田文鏡反悔在先!

田文鏡巴不得這個瘸老頭子趕緊走,馬上給鄔思道四千兩銀子,讓他趕緊走——我這小河塘養不了你這條大魚!

鄔思道連夜收拾行裝一刻也沒停留,帶著如月“隱於野”去了。因為他知道,雍正馬上就要來河南,一旦被雍正盯上,他就真的一輩子無法脫身了。

當雍正來到河南,想要見見“鄔先生”的時候,田文鏡傻眼了——這位鄔先生居然就是雍正在潛邸的師爺!

雍正的知鄔思道走了,也就明白了鄔思道的心思——他真的是不想再攪到雍正的朝局裡了。雍正算是對鄔思道真的放手了。也放心了:鄔思道是帶著如月走的,有這個女人在他的身邊,就不怕鄔思道幹什麼出格的事。

讓他頤養天年吧!


步武堂


先來了解下鄔思道見田文鏡的背景:

雍正即位。

雍正即位後,幫著他上位的家裡的人,除了李衛,年羹堯,辦秘密事的都被處置了,而知道秘密最多的,就是鄔思道。

雍正本來想處死鄔思道,但鄔思道搶先說了雍正要說的話,先說了自己的三不可用,又說出皇上的知遇之恩,無以為報,最終兩人達成一致:隱於朝,幫著雍正輔佐幾個能臣。

這樣做,鄔思道相當於告訴皇上,我的命,你掌握。我就在你的知心大臣處辦公,你可以隨時處置。

而鄔思道要做出凡夫俗子的樣子,你不愛財,不愛色,不要官,那你要什麼?皇上給不了你,怎麼辦?

所以,要7000兩銀子,其實是做給雍正看的,而鄔思道離開田文鏡時,銀子全留給了後面的師爺,由此可見,鄔思道並不愛財。


新零售趣生活


鄔先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紹興師爺”的典型代表,長期作為田文鏡的幕僚,至於和雍正的關係,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雍正曾在奏摺中問及鄔先生,可見還是對他有所瞭解關心的。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們結合一點點歷史,來分步說一下。

為什麼投靠田文鏡

這是鄔先生早就計劃好的,和李衛年羹堯不同,田文鏡沒有和雍正在潛邸時建立的關係,對於鄔先生的過往瞭解不多。

他之所以被重用完全是能力被雍正賞識,更因為他是個對雍正忠心,且辦事非常公正的人,在田文鏡這裡,雍正放心。

八千兩這個數字式怎麼來的

雍正繼位後,鄔先生以“半隱”為名,避禍李衛身邊,名為幕僚,實為監視,田文鏡在山西查諾敏案時,李衛恰巧路過,向田文鏡推薦了鄔先生。

於是鄔先生索要八千兩幕酬,成了田文鏡的幕僚。

田文鏡給的起這錢嗎

無論是在電視劇還是真實的歷史上,田文鏡都是一個嚴苛,清廉的形象,八千兩幕酬確實不是個小數目,一個巡撫一年的俸祿也才150餘兩。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雍正朝時期推行“養廉銀”,有些巡撫僅這一項一年就可以進賬一萬餘兩,再加上其他各種收入,8000兩幕酬雖然不低,但是對於鄔先生的能力來說也是公道價,而田文鏡也能出的起。

為何索要八千兩幕酬

鄔先生在“半隱”之時就曾說過:“身無分文,全隱就會餓死”,而獅子大開口索要高額幕銀,主要有兩個原因。

1、使雍正放鬆對他的警惕,在劇中鄔先生多次和李衛,田文鏡,年羹堯等雍正最信任的大臣提及幕酬一事,就是讓雍正明白,他始終為了錢在“奮鬥”,從而放鬆對他的警惕。

2、要錢而出力,對於田文鏡也起到了保護作用,上面說過八千兩一年,雖然很多,但田文鏡出的起。

如果鄔先生分文不取而在田文鏡府上,雍正反而會懷疑田文鏡聯合鄔先生密謀大事,而要錢也使田文鏡免於皇帝的猜測。

鄔先生自從成功幫雍正登基,生命就時刻受到威脅,因為他在四爺當上皇帝那一天就該徹底消失了,他後來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想活下去。


一點點歷史


影視劇裡:很多人說四王爺當了皇帝之後回家看鄔先生是想殺鄔先生,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其實雍正並不是要立即除掉鄔先生,只是面露殺機而已。因為雍正知道自己能當上皇帝沒有鄔先生的幫助是不可能的,鄔先生是第一功臣!但是雍正害怕鄔先生以此要官要爵。如果鄔先生居功自傲要官要爵,那對雍正來講會非常麻煩,官給小了顯得自己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不夠仁義,給大了又無法服眾,畢竟知道鄔先生的存在和功勞的人並不多!更重要的是雍正怕滿足不了鄔先生的需求,鄔先生竭自己老底,所以才面露殺機。還好鄔先生神機妙算,提出了既不要官要爵,也不消失無蹤的“半隱”,既能離開皇帝身邊逍遙自在,又不脫離皇帝的視野讓雍正放心。至於鄔先生要田文鏡每年八千兩,我個人認為並不是鄔先生缺錢花,他只是用這種方法讓田文鏡在雍正面前抱怨自己,讓雍正知道他並沒有成為田文鏡的軍師和心腹,也不會再為任何人服務,他就是想要點錢享樂生活而已。要知道在這部劇裡鄔先生猶如神一樣的存在啊!這樣的神人,雍正自己不用也不會留給別人用的,知道鄔先生不會為他人所用,那就隨他去了。


龍套先生


既談正史,也聊野史。

野史中的鄔思道

據說,雍正年間,田文鏡在當河南巡撫的時候,手下有位紹興師爺鄔先生,名思道。

一日,沒由來的,鄔先生問田文鏡:“您是想當個平常的督撫呢,還是想當個有名的督撫?”田文鏡當然說,想當個有名的督撫。鄔先生便說:“那就讓我給您起草一封密摺,但是您連一眼都不能看,只管拜發便是。”田文鏡也是膽大,接受了。於是鄔先生草擬奏摺,田文鏡閉著眼睛拜發。果然,過不了多久,田文鏡便升任河南總督,接著又為河東總督,加太子太保,成為雍正跟前的寵臣。

後來田文鏡才知道,鄔先生草擬的密摺,竟然是參當時雍正跟前紅人隆科多(此後隆科多果然隕落)——田文鏡如果看了密摺的內容,決計不敢拜發。

由此可知,鄔先生雖然不過是一介師爺,但是目光如矩,早就看出雍正對隆科多不滿,所以棋行險著,為田文鏡上位立了關鍵的一功。

田文鏡對鄔先生,自然是奉若神明。可是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兩個人竟然發生矛盾,鄔先生拂袖而去。田文鏡沒了鄔先生之助,再給雍正寫奏摺,便常常碰釘子,只好登門認錯,將鄔先生又請了回來。鄔先生也不裝逼,直接開出價碼:一天五十兩紋銀,幹不幹活都要開。

一天五十兩,一年便是一萬八千兩,比電視裡開的還多一萬兩。田文鏡二話不說,立即答應,從此在雍正面前,又如魚得水。

現實中究竟有沒有鄔先生這樣一位神人呢?

應該是有的。

因為雍正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上批示:“朕安,鄔先生安否?”可見在當時,鄔先生為田文鏡的“文膽”,便已經為雍正所知。關於鄔先生的種種傳聞,絕非空穴來風。

雍正如此著墨,田文鏡不免緊張,趕緊上疏辯解:“臣所延之鄔思道,不過令其查對文稿,核算錢穀而已。至於機密大事,以及進退人才,俱系臣親自裁決。”

田文鏡為什麼緊張?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雍正對於君臣之密,看得極其重要。清朝的密摺制度,正是經雍正而發揚光大。如果這位鄔先生能夠參與君臣機密,田文鏡多半是要倒黴的。

田文鏡這樣辯解,雍正相不相信呢?答案是不太相信,有一硃批為證:“此篇文字系出之自手耶?或請人代撰耶?何其辭之不達也。”把田文鏡嚇了個半死,然後卻又加了四個字:“偶爾戲諭。”也就是:朕給你開個玩笑,別在意。

玩笑歸玩笑,田文鏡之倚重鄔思道,已經是明明白白的事。後來田文鏡失寵,會不會和師爺參政有關?多少是有點關係吧。


龍鎮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鄔先生絕對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他足智多謀、深謀遠慮、心思細膩,厚黑學也是玩的爐火純青,但是鄔先生最厲害的、也是最擅長的應該是揣摩人的心思,尤其是揣摩帝王的心術。

在處心積慮幫助四爺登上皇位後,鄔先生為了自保,提出了“半隱”的請求,隨後跟隨李衛為李衛出謀劃策。公元1772年,雍正皇帝命令各省追討國庫虧空,山西巡撫諾敏和山西269名官員上下其手,從商賈手裡借銀充作官銀,還一邊在關卡、橋樑收取“過路費”,雍正命田文鏡前去調查。田文鏡到山西后,首先打開蕃庫查驗銀兩,讓他意外的是蕃庫裡確實有三百萬兩銀子,田文鏡這個人勤政嚴苛,但是疏於變通,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鄔先生通過李衛找到田文鏡,告訴他說可以幫他查到山西官場欺君罔上的證據,但條件是要到田文鏡那裡當幕僚,並且一年收取八千兩的幕酬,田文鏡竟然一口答應了。從後來田文鏡趕走鄔先生來看,當時出於查案心切而答應的可能性很大。

鄔先生真的差錢嗎?不是!鄔先生和明月兩個人一年是絕對不需要八千兩銀子的,那麼鄔先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主要是消除雍正的疑心,保護自己。前面說了,鄔先生這個人最擅長的就是揣摩人心,不但對康熙皇帝的心思瞭如指掌,對自己一手推上皇位的雍正皇帝更是比誰都清楚。當年雍正剛登上皇位便對鄔先生起了殺心,因為他這樣多智近妖的人簡直就是一顆炸彈,只要活在這個世上一天就是對雍正的威脅,雍正就一天不會放心,難保他再去輔佐某個有權勢的人來奪走自己的江山。

鄔先生投靠田文鏡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第一,田文鏡深得雍正的寵愛,此人對雍正忠心耿耿,絕對不會有二心,因此投靠田文鏡是絕對不會引起雍正的懷疑。

第二,向田文鏡每年索取八千兩的銀子,表明了自己是為了銀子才給田文鏡當幕僚的,一個為了銀子而做事的人就不會有什麼遠大志向了,這也在告訴雍正:我鄔先生只想賺點銀子安度晚年,你放心吧!

田文鏡一生清廉,他自己一年的俸祿也沒有八千兩銀子,因此後來實在養不起鄔先生了,便也趕走了鄔先生。其實,這一點鄔先生也早就想到了,他這麼做也是不願意長時間跟隨一個人,說到底都是防備著雍正的疑心和殺心,都是為了自保。不得不佩服鄔先生的智慧啊!


深度文史


幕酬八千兩放在清朝是個什麼概念?

首先這個八千兩,一般是指白銀,而銀價在各個朝代的購買力略微不同。

以《紅樓夢》為例,它隱喻的就是清朝康雍乾時期,所以以《紅樓夢》為參考比較準確。用一種比較粗略的算法——賈府一餐螃蟹24兩銀子,相當於小戶人家過一年。

我們假設這個小戶人家都吃低保(最低最低的標準了),如果我們按照低保400元(現在都是六百到八百)一個月的標準,一年4800。還不算小戶人家至少是三個人,就算是兩個人吃低保,一年也應該是9600,由此可以得出個24兩銀子摺合人民幣的最低標準,4800除以24等於200元,實際上,這個標準非常低,起碼應該是400元(一家三口兩個人拿低保)。

那麼一頓奢華的大餐,4800元-9600元,也是差不多的。

而乾隆朝有很多戰事,社會發展也不是很穩定,更何況乾隆晚年吏治腐敗,國庫虧空,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所以生產力發展不如雍正朝以後,所以銀的購買力應該很高。所以我們戰且可以粗略把這個時期的銀價確定為一兩大約等於200-500元。

那麼,一年八千兩幕酬相當於:

8000X200~8000X500。

也就是1600000~4000000元。

一百六十萬到四百萬,那麼月薪不超過40萬。

月薪40萬,放在今天,大概是一個企業高管的收入。然而鄔先生是謀國的智庫,他不屬於官,出主意當然要拿回報,40萬並不多。當然如果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傭人和謀士,要這個價又顯得高得離譜。

接下來說劇情,《雍正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每看一次,都能獲得新的理解和領悟。而鄔先生這個角色,更是堪稱點睛之筆。

必須說明一下的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不同於二月河的小說原著《雍正皇帝》,而小說原著,也不同於真的歷史。

在真實的史實中,鄔先生這個人,只是紹興師爺,江浙幕僚團體的一個代表,專門從事幕後策劃工作,集陰謀陽謀,大小智慧於一身,也就是說,鄔思道只是來源於現實,經過藝術提煉和加工的虛構人物。

所以,自然不能以看真實史實的標準來衡量劇中人物和劇情,但是這不妨礙扣人心懸的劇情和爭鋒相對的權謀成就它成為經典。相對來說,電視劇中的鄔先生的功成身退的經歷是最耐人尋味的。

《雍正王朝》20集,雍正順利繼位,第一件事就是回到潛邸,一進大門就問,鄔先生在哪裡?而見到他以後,說“順便來看看你”——

電視劇是拍給全國觀眾看的,一方面,要表達劇本中的生殺權謀,一方面,又要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有些東西不好拿捏,不能表現得太露骨。在這裡,導演把握得非常好,你既可以往善意理解,也可以往腹黑理解。

往善意理解,雍正一直依靠鄔先生出謀劃策,現在成功繼位了,回來感謝一下,通報一下,這是禮節。往惡意理解,伴君如伴虎,飛鳥盡良弓藏,過河拆橋,回來處理瞭解機密的謀士。

其實不用二元對立的理解,可能他兩者的用心都有,也許只是一念之差就會起殺心。

但是,看這一段的時候,觀眾一定會覺得兩個人表情神態很有內涵,這就是精妙之處。

雍正說,老十三也是太費事了,有個豐臺大營,還看不住這個院子麼?用得著把順天府和善撲營的人都調來麼?說話的時候是一副炫耀的樣子。

那麼在這裡,這個院子指的是他的府邸,也就是今天的雍和宮。


這就很有意思了,雍正在皇宮裡繼位,但是三路人馬在守著潛邸。那麼多兵,不守新皇帝,不守暢春園,守他的家,豈不是多此一舉?

所以,這裡可以理解為雍正重視鄔先生以及家人的安全,也可以理解為雍正告訴鄔先生——你是被重兵包圍的。

然後鄔先生說,是我安排的——還五路人馬!

這裡至少可以有三層理解。

第一層,你知道三路人馬,我安排了五路,具體手續還是我在安排。我辦事你放心!

第二層,三路看家,兩路護駕(假設),看家的人比護駕的人還多......或者你安排三路人來看住我,我自己安排了五路。

第三層,我都安排了五路人來看住我自己了,我自覺吧?你放心吧?

到這裡,雍正轉過背去,說,既然是安排的自然好。但是他說話的情緒並不是很高興,而是有點不耐煩。接下來雍正說——

這就更腹黑。要感謝,真心要安排,要麼就是物質獎勵,要麼就是封官進爵,來痛快的。而雍正用的是——你的名分,慢慢安排。

首先,名分,說明是名頭,身份,那就是要給職位,而不是給一筆錢打發了。

其次,慢慢安排,可以理解為慎重,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刻意的託詞,有意推脫。

很多事情,如果慢慢弄,最後可能就弄沒了,大家都瞭解的衙門作風。

實際上,對於這個極其聰明的謀士,雍正此時的情感是感謝與防備並存,感謝是因為他輔佐自己一路走來,功不可沒,防備是因為這個人曉得得太多了,忠誠還好,不忠誠則隨時可能掐住自己命脈。而人心隔肚皮,誰又說得清楚。

雍正懷疑,鄔先生就要給他吃定心丸,於是——

首先推脫自己不要官。

那麼你不出來做官,想幹嘛?

雍正依然是懷疑的,提出三種隱法,潛臺詞——你是想去當公務員,還是去做生意,還是去當小老百姓呢?

這依然是在挖坑。你說大隱隱於朝,那就是還是想做官從政,那你前面說的都是騙人的。你說中隱隱於市,你這個知道這麼多秘密的人跑出去亂說怎麼辦?你說小隱隱於野,你是不是想跑?跑到我看不見的地方陰我?

然而鄔先生說了個半隱——

他說半隱的時候,雍正是一副腦洞大開的表情——

半隱的理由很充分——

我對政治無心,但是我需要你養活,我不會在你身邊礙眼,但是你隨時找得到我。

當鄔先生講完理由以後,雍正是覺得有道理,並且是感動了的,兩個人都含著淚——

這一關,鄔先生就算是滿分混過去了。

他如果留下來為官,早晚是年羹堯一樣的下場,如果逃走,更有可能被政敵利用,也很難保全,暫且求一個監視居住,雖然免死,但是沒有得到自由。

接下來,去李衛府上,說白了就是監視居住。而雍正經常也會問李衛他的情況。如果沒有西北戰事,可能鄔先生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這只是腹黑的看法,實際上鄔先生一直在履行一個忠臣,謀士的諾言,他幫李衛搞清楚了諾敏案。這個是暗中幫了雍正。

接下來田文鏡有一些麻煩,鄔先生又去幫田文鏡,當然也有人說,他是為了躲雍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個瘸子加罪犯,能跑多遠?

田文鏡是個暴脾氣,是很不尊重鄔先生的,無論雍正,年羹堯,李衛,對鄔先生都尊敬有佳,唯有田文鏡是把他當一個臭書生打發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也募不到糧。

於是鄔先生想到一個釜底抽薪,一箭雙鵰的辦法——直接去西北,幫年羹堯出主意,這樣就可以節約很多糧食,其次,為雍正解圍,立一個大功。

鄔先生進大帳之前,甘肅巡撫範時捷正在跟年羹堯撕逼,範時捷何許人也?清朝開國元勳范文程之孫,一等精奇尼哈番範承斌之子,這樣的人都選擇不伺候了,可見年羹堯已經是搞得天怒人怨了。

接下來鄔先生用自己的智慧,點化了年羹堯,西北立刻就大捷——


如果說奪嫡上位之前都是陰謀詭計,那麼雍正繼位以後,每一件大事,鄔先生都是在默默出力效忠的,這些就不是陰謀而是陽謀。這一點雍正會看到,也會越來越放心。

其實,根據電視劇的表達,鄔先生是想用這種方式一直為雍正出力,但是又不爭名奪利的。因為對於一個智慧超群的謀士來說,用自己的能力輔佐一個有抱負的君主造福萬民,是一種人生境界。

而鄔先生做了這些,是一定要要銀子的,因為你天天陽謀,既不要名,也不要利,難不成是要成為千古聖人,比皇帝還聖麼?

然而無奈,田文鏡非常不尊重鄔先生,還非常吝嗇。最終鄔先生也就借坡下驢——反正已經幫雍正坐穩王位,自己可以安心全隱了。

第31集,西北已經平叛,雍正到河南看黃河抗洪,這時候鄔先生是在田文鏡府上的,他這個時候找田要他的工資是合理的。

第一,剛開始去西北賣命之前就說好了的。做人要講信用。

第二,要讓皇帝知道自己還是個凡人,做事情還是要回報的。愛錢才是正常人。

這是農民工正常向老闆討要工資的神態。

如果田文鏡給他了,還養著他,那麼雍正來了會知道鄔先生只不過是個吃貨,做一切都是為了給自己搞錢,而不是覬覦天下,也就放心了。

然而田文鏡是在是太摳,而且情商很低,他給了鄔先生四千兩,然後打發他走人.....

這可就不能怪鄔先生想跑了,是你田文鏡主動不養我的。

話說士可殺不可辱,田文鏡寧願留著一府的廢人,也不願意多花錢養一個關鍵謀士。既然是這樣,是很傷鄔先生自尊的。畫面中,鄔先生其實很氣憤,也很失望,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寶寶自由了終於可以跑了的偷著樂的心態。

鄔先生要的幕籌,最終到手就是四千兩,一個幫國家省下了幾十萬擔糧食,一個挽救朝局於水火之中的功臣,一個人幫你打下了天下,又坐穩了天下的人,要幾十上百萬的年薪,這個算很大個事麼?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鄔先生要錢非常正常,不排除有想脫離雍正的意思,但是更大程度是是因為田文鏡太不懂得尊重人才了,所以,鄔先生最後說——

鄔先生扮演者李定保老師,是優秀的老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已經去世多年,向老藝術家致敬。


HannibalLecter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裡遇到過兩次殺身之險,都被他順利化解。這是第二次。

我們要知道,鄔思道這個人,他玩的是權謀之術,跟李衛是有本質區別的,李衛說好聽點是雍正的一條狗,說難聽點是雍正的奴才。但是鄔思道是謀士術士,在戰國那就是蘇秦張儀,在秦漢就是張良陳平,在三國那就是郭嘉徐庶,他這種人有個特點,就是一心一意要找到可以輔佐之人,這家不行就換那家,總之是哪裡能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就跟誰幹。

對於雍正來說,這類人必須要依靠他們的才華,但是也不能讓他隨便蹦躂,萬一蹦躂到對手那裡去,倒黴的是自己。所以這種人只能自己用,別人不能用,要把這種人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下面說說鄔思道兩次化解殺身之險。

第一次,是雍親王剛剛接任皇帝以後,成了雍正皇帝,回到潛邸,跟鄔思道有一段對話。這段對話,話裡有話,隱藏著雍正極大的殺機。雍正的殺機出在哪裡呢?當時雍正正在皇宮裡接受大統,而外面的全權處置權都在鄔思道手裡,這時候鄔思道做了一件事,讓雍正疑心大起,因為這件事不在事先雍正和鄔思道的計劃之內。那就是原計劃由十三阿哥接管豐臺大營的兵權,然後派兵保護雍王府,誰知道鄔思道為安全起見,擅自又調動了順天府和善撲營的兵力。

這個時候鄔思道突然嗅到了危險的信號,立馬向雍正示弱,主動提出自己有三不可用,不宜再待在朝廷。雍正在思考到八爺黨的人還在,或許以後還有用得到鄔思道的地方,沒有立下殺手。這次的殺身之禍被鄔思道成功化解,但是他知道,雍正對他還是不放心,所以就主動跑到雍正的奴才李衛那裡,表示自身還在雍正的監視和控制之下。

第二次,就是鄔思道跑到田文鏡的幕府裡。本來他在李衛那裡呆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跑到田文鏡那裡呢?我的看法是,想擺脫李衛的監視,也就是要擺脫雍正的控制,但是這是一著險招。因為鄔思道預料到西北要用兵,未來他還是有危險的,因為外面有帶兵的大將,他這個謀士在雍正眼裡就有可能跟那位大將合謀,這時候鄔思道還藏在原地不動,那是正犯了雍正的大忌。所以他主動地跳出來了。

他跟田文鏡要八千兩的幕酬看似無理,實際上是有典故的,對於鄔思道這種飽讀詩書的人,他不會不知道這類典故。

這個典故的出處就是秦國大將王翦。話說秦王嬴政派他帶領六十萬大軍去攻打趙國,但是王翦也明白功高震主這個道理,所以在行軍的路上,不斷派人去跟秦王要錢要地要房要車,故意示弱,向秦王表明自己只是貪圖安樂,沒有其他想法。

鄔思道跟田文鏡要這一年八千兩的幕酬,就是效法王翦,向雍正表明心意。我們要知道,清代的地方督撫,是有密摺專奏之權的,一封摺子不經過六部就可以直達皇帝手裡,所以鄔思道開口要這八千兩銀子,也是告訴雍正,你放心,我沒有其他心思,也不想再輔佐誰,你連我的女人都搶了,就放我安度晚年吧。

這次殺身之禍也就順利化險為夷了。


西堤君


高,實在是高!這是高人鄔思道避害生存的高招。我們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可以看到,雍正皇帝的帝業是鄔思道一手促成的,鄔思道的計謀、神算、心機在為雍正所用時是利,登基之後的雍正自然擔心鄔思道的本領為他人所用,用來對付自己就是害,所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鄔思道禍因才招,就成了雍正的一塊心病。聰明的鄔思道以“半隱”而自保,高就高在這個“半隱”上:我不做官,不以功勞要挾為難你;我也不隱匿形跡,讓你擔心我為它人所用對你構成威脅而睡不安穩,我“半隱”,不作官,不居廟堂,但我又讓你看得見、摸得著,不脫你的監控範圍,也就是說,我的活著對你無害,你也就大可不必非要絕了情份置我於死地。於是,就由李衛推薦,給田文鏡作幕僚,年薪八千兩銀子,李衛和田文鏡又都是雍正的心腹近臣,鄔思道這種圖錢求財安心過富裕日子的情景雍正也就自然清楚,清楚了也就放心,因為對於雍正來說,他真正忌憚的不是鄔思道給人做幕僚要錢,而是為人出謀造反要他的江山。這時的雍正樂得見鄔思道安於豐裕,精於揣摩朝廷心理的鄔思道何嘗不明白?半隱半出,高調要錢,實際上就是做給雍正看的。秦時大將王剪帥秦國大半兵馬出征,他知道皇帝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擁兵自重,所以途中不斷派人回去問皇帝要住宅,要雜七雜八的百姓用品,就是讓皇帝認為自己是一個無志俗人,忠於朝廷。高薪索財,是鄔思道自保的高明手段。


我說無名


《雍正王朝》由改編為電視劇時做了很大的刪減,電視劇的原片送到央視後,又做了很大的刪減,導致很多情節不連貫。原本在小說中說的很透的內容,在電視劇中表現的很隱晦。觀眾在看第一遍時往往會看不懂,多看幾次才能明白。

就拿鄔思道找田文鏡要一年八千兩銀子的報酬來說。鄔思道一個光棍,帶著一個丫鬟,一年能花多少銀子?一年八千兩銀子的酬勞,相當於巡撫大半年的養廉銀了。




田文鏡後來坐到河南巡撫,一年的養廉銀是一萬兩。鄔思道找他要八千兩,其實有三個目的:

第一是看出田文鏡不是個壞官,是不是想真真正正乾點事,用八千兩試探田文鏡是不是真有肚量容人。

第二是鄔思道知道雍正一直防著自己,他說過自己要半隱,不能離開雍正的視線。給田文鏡當幕僚正好是個不錯的落腳點;

第三是鄔思道要給自己留後路,把鍋甩給田文鏡。證明給雍正看,不是自己想跑路,是田文鏡趕自己走的。

八千兩銀子不是小數,田文鏡不貪不拿,還要維持自己最基本的辦公開銷。這筆錢,他鐵定是拿不出來的。

電視劇中雍正的眼神,完全充滿了殺意。這部電視劇的演員表現非常到位。


至於鄔思道為什麼要跑,從他跟十三阿哥的對話就可以知道了。這一段,電視劇拍的非常直白,不需要過多解釋。






最後說幾句。原著小說裡面把鄔思道和田文鏡的事說的很詳細,鄔思道在臨走的時候對田文鏡說過,他要這麼多錢,其實是讓田文鏡替雍正養著他。只不過田文鏡沒有那麼深的心機,最後背了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