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風清揚,張勇不逍遙,曾經也要接班阿里的人都怎麼了

馬雲風清揚,張勇不逍遙,曾經也要接班阿里的人都怎麼了

馬雲的花名叫風清揚,張勇的花名是逍遙子。都是金庸小說閒雲野鶴的宗師,卻又暗線分別主導了相當一部分情節走向。

而在阿里的花名體系中,類似者是姜鵬,花名三豐。曾是孫彤宇、陸兆禧之後執掌淘寶網的第三代業務骨幹。

2016年,阿里合夥人名單有了些許調整,外界的注意力被集中在陸兆禧身上。

隨著在阿里的董事席位被時任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替代,陸兆禧也從阿里合夥人退休,榮譽合夥人的身份足夠讓老陸變成了阿里真正的閒雲野鶴,儘管他的花名鐵木真殺氣十足。

當時,被外界忽略的另一個合夥人調整就是三豐,但他退出合夥人的原因一直是個謎。

三豐也是阿里老同志,在主導淘寶的時候,逍遙子也不過只是天貓總裁。他們的上司鐵木真正準備在ALL IN 無線的戰場上殺進殺出。

陸兆禧是馬雲官宣的第一位接班人,風清揚2013年辭去阿里巴巴CEO,交棒給他。

2013年之於中國互聯網,尤其騰訊和阿里非常微妙。

那是移動互聯網轉型的焦灼期,張小龍在廣州打造的微信,已經為馬化騰中獎了移動互聯網的一張站票。

2014年,微信紅包春節攻勢,更是馬雲口中的“珍珠港偷襲”。

馬雲焦慮,比馬雲壓力更大的只能是CEO陸兆禧。

阿里中供鐵軍是陸兆禧的起家之作,從華南B2B營收大區一路殺到杭州總部。

接下來,鐵木真在救火隊長和開路先鋒上的的感覺更是不錯。

2004年奉命初創支付寶,2008年接替孫彤宇掌舵淘寶,陸兆禧踩中了阿里第一個十年幾乎所有的最重要業務節點。

但2013年,成為CEO後的“坐北望南”,鐵木真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挫敗。

儘管得到馬雲夫婦的首肯,也深刻領悟了風清揚ALL in 無線的路線圖,但陸兆禧的產品策略還是出了問題。

最大陷阱是來往,這種打回企鵝老家的激進戰術,低估了騰訊,也錯估了跨界方向。

當然,來往只是阿里轉型移動心急之下,在行動路線,尤其是產品和運營緯度的冒進標誌。那段時間,挫敗是更大的更系統性的。

馬雲風清揚,張勇不逍遙,曾經也要接班阿里的人都怎麼了

所有一切匯聚在2013年9月10日,阿里14週年慶。那天的阿里發生了很多大事。

首先,陸兆禧宣佈了四個部門架構調整,其中,來往所在的網絡通訊事業部,O2O主導的淘點點事業部成立,操作系統OS事業部升格為事業群,這三個部門直接向陸兆禧彙報。

這被解讀為陸兆禧掛帥阿里移動業務,是鐵木真被馬雲信任的高光時刻,但可惜這三大業務後來都基本成了失敗的案例,來往折戟,淘點點併入口碑,OS併入阿里雲。

其次,其實,也在2013年9月10日,當時並不是主角的逍遙子同一天迎來了人生重要的機遇期。

時任B2C事業群總裁的張勇,升任阿里首席運營官(COO),統管範圍也從B2C擴大到幾乎整個阿里零售業務,天貓、淘寶、聚划算、航旅、本地生活、一淘及搜索事業部,以及阿里巴巴國際事業群、1688技術部、共享業務事業部等和PC端交易市場密切相關的業務板塊,負責人都需要向張勇彙報。

在職級上,張勇向陸兆禧彙報,但多數人認為,陸兆禧和張勇已經開始明確分工,鐵木真負責無線,逍遙子負責PC。

回過頭看,這絕非無線和PC的區隔。在ALL in 無線的道路上,阿里不會有二心,技術趨勢不允許、對手的腳步更不會允許。

既然,陸兆禧做出自認最正確的選擇,那麼張勇也做出自認最正確的選擇,更正確的選擇只會是馬雲。

沒有無線或者PC,只有如何無線的問題。

答案已經成為歷史,在ALL in無線的道路上,用來往和新業務對抗騰訊的“革命派”鐵木真輸了;基於傳統優勢,將PC資源傾力導向移動電商的“改良派”張勇贏了。

來往的鍋,陸兆禧背,但錯不是他一個人的。

而阿里對社交的執念,來往也只是產品和運營的映射。直到2016年的支付寶“圈子事件”,阿里系才從文化角度徹底對“跨界、功利和執念”進行了反思,也基本上斷了阿里與微信似社交的戀戀不捨。

有舍必有得,冥冥有天意。來往之後,陸兆禧力保得以留存的一支團隊,在阿里的發源地湖畔花園閉關修煉,重新打造了成功的企業社交平臺釘釘,這個團隊的負責人陳航,花名叫無招。

從來往的失,到釘釘的得,甚至陳航的花名,反倒有點《笑傲江湖》裡風清揚“無招勝有招“(獨孤九劍的劍理)的影子。

第三,如果從2018年9月10日馬雲交棒張勇反推歷史。2013年9月10日,最重要的事,不是陸兆禧為來往失敗埋下種子,甚至不是張勇同一天走上另一條道路,而是馬雲第一次詳解阿里合夥人制度。

馬雲的內部信,合夥人制度,將阿里的公司治理推向了區別於市面所有公司的另一條模式。

從2013年首次披露的28個,進進退退,到如今,阿里合夥人36個,這樣的決策團體,絕非控制權那麼簡單。

制衡、選賢、傳承,合夥人的標準,也應該象徵了阿里巴巴在公司治理維度的兩把標尺:能力和價值觀——能力要強,價值觀要統一。

從2010年開始,在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試行、實行的同期,阿里巴巴也保持了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免,歷次調整中高級管理人員也基本進入了合夥人名單,但也有幾個特殊的存在。

如前所述,陸兆禧、姜鵬(三豐)2016年“退休”;

曾經執掌B2B小企業業務的葉朋,也在2014年離開阿里,他有極大可能就是2014年上市前阿里合夥人28人變27人不再擔任的那一位;

而2014年3月-2015年3月短暫上位執掌天貓的王煜磊(喬峰),儘管是阿里老同志,也未能等到入選合夥人的那天。

馬雲風清揚,張勇不逍遙,曾經也要接班阿里的人都怎麼了

時至今日,有更多的80後成為阿里合夥人,而在阿里巴巴的高級管理層中,大文娛輪值總裁楊偉東、天貓總裁靖捷、淘寶總裁蔣凡、首席市場官兼阿里媽媽總裁董本洪是為數不多的非合夥人高管。

按照章程,阿里合夥人有著嚴格的提名和評選規則,但在阿里工作五年的慣例曾在2015年被俞永福打破。除此之外,阿里合夥人基本上以多年老阿里的身份出現,這無疑詮釋了價值觀層面的與阿里,與馬雲高度一直的必要性。

而對於接班人張勇來說,讀懂馬雲也並非他獨有的優勢。

除了現任30餘個合夥人,在阿里巴巴過往的歷史上,先後有孫彤宇、衛哲、陸兆禧、俞永福等多個被冠以“第二人”、“接班人”甚至“太子”稱號的權勢力量,他們卻也有共同的命門:或多或少犯了錯誤。

對比之下,執行馬雲的意志,比讀懂馬雲更為重要,對於數千億美金阿里來說,這個位置,越來越不允許存留犯錯的空間。

或許,最遙遠的反而是最形象的警示,在諸多傳聞的版本中,孫彤宇在談及離開淘寶時,這樣回答《東方企業家》 的提問。

“(離開淘寶)你是不是被廢了武功?”

“不是廢了,而是武功過時了。

————

斷面,解讀新科技,嘗試新姿勢,公眾號:butuog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