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抓住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成爲世界強國的?

1776年美國宣佈獨立,在建國初期也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美國是如何發揮後發優勢,僅通過100多年的努力,在19世紀末就超過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並且至今仍然保持著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答案是抓住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創造並且引領了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

1760年,英國產生了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人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從美國引進技術和人才。

美國如何抓住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成為世界強國的?

最早的蒸汽機火車

搞工業化,僅有技術和人才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從1843年開始,美國吸引外資穩步增加,到了1914年,吸引的外資額比1843年增加了33倍,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初,美國幾乎掌握了世界貿易的三分之一,產業聚集和區域專業化現象明顯。

1870年代之後,德國和美國產生了以電氣化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遍佈全國的交通網和通信網出現了。大型的托拉斯公司出現了,比如洛克菲勒、梅隆、卡內基、摩根、範德比爾等,至今還是全球響噹噹的公司。西屋電氣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愛迪生電氣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以應用技術的研製成果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美國如何抓住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成為世界強國的?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

鋼鐵的生產量急劇增加,而西部資源,例如木材、黃金、銀子,也因為要改善交通系統而需求量大增。鐵路的發展,讓西部豐富的資源不斷地運至東部,同時又增加了鋼鐵和石油的需求。工業化的結果,讓許多人獲得了巨大的財富,比如約翰·洛克菲勒因為石油而鉅富,安德魯·卡內基成為了鋼鐵大亨。這些人依靠買低賣高的方法,賺取大量財富,所以他們又被稱為“強盜大亨”,這個時代也被稱為“鍍金時代”,因為有許多人在這個時期通過各種手段成為了富豪,過著揮金如土,紙醉金迷的生活。

當然,這一時期美國的工業生產也得到了巨大發展,以鋼鐵為例,1910年為2650萬噸,1920 年增至4280.9萬噸,超過了全世界鋼鐵總產量的50%,到了1957年又達到了10225萬噸。1958年,中國為了實現趕英超美的大躍進目標,計劃將鋼鐵產量從1957年的535萬噸翻一番,即達到1000萬噸,全國為此掀起了大鍊鋼鐵的運動,結果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然現在中國的鋼鐵產量世界第一,不過產能又過剩了。

第二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1870-1890年代,德國人奧托·戴姆,狄塞爾先後發明了以煤氣為燃料的四衝程內燃機,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和柴油機。1880年代,汽車誕生;1890年代,美國汽車工業,內燃機車、遠洋輪船、拖拉機以及裝甲車、飛機等應運而生,也促使石油開採和煉油業迅速發展。

美國如何抓住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成為世界強國的?

美國福特T型車流水生產線

化學工業也在這一時期興起,純鹼、硫酸、煤焦油肷綜合利用,炸藥製造更成為化學工業的重要部門。

同時美國的金融、證券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出現了很多大財團。1835年,華爾街只有3家鐵路公司的股票上市,到了1850年,數量增加到38家。20世紀初,華爾街將美國帶入一個併購潮,每年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產業集群效應開始顯現,大公司控制了美國大部分市場。1910年,美國託斯組織達到800家,當時有72家大公司分別控制了各自市場份額的40%,有42家大公司甚至控制了市場的70%,托拉斯成為美國經濟的統治力量,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那個時代,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資產超過10億美元,鋼鐵大王卡耐基資產超過4億美元,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的資產超過5億美元。

美國如何抓住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成為世界強國的?

美國華爾街

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美國在19世紀末迅速趕上並超過了領先世界兩個世紀的大英帝國。

城市化是工業化帶來的產物,工業化不僅為全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使得人們在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上有了質的飛躍,這些軟實力甚至比高樓大廈、汽車、飛機這些東西還要重要。

工業革命促進了美國東北部工業城鎮的形成,鄉村人口大批流入城市,出現了許多“流浪工人”,或稱“流動工人”,也就是中國人所稱的“農民工”。1920年,美國城市人口超過了農村人口,城市化率超過50%,中國在2011年城市人口才超過農村人口,落後了整整91年,目前中國城市化率達到60%。

城市化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當一個國家城市化率超過50%的時候,預示著這個國家已經脫離農業文明,走向現代化工業文明。一個長期農業人口占大多數,以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為主的國家,沒有經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長期洗禮,要實現現代化,幾乎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