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基層醫療機構突破?浙江醫院開了三劑「良方」

浙江在線-健康網10月29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一鳴)

轄區人口13萬5千人,院內床位150張。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規模最大的街道衛生機構——義烏市北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於高血壓醫聯體的紐帶,與130多公里外的浙江醫院“牽手”走在了一起。

為響應健康中國戰略的號召,10月26日浙江省醫學學術交流管理中心聯合浙江醫院,走進義烏市北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扶持基層醫療 助推健康浙江”活動。本次浙江醫院共組織了呼吸內科、婦科、高血壓中心、心內科、骨科、中醫科等多位省級名醫專家,開展了義診、查房帶教、疑難病例討論、培訓等活動。

怎样帮基层医疗机构突破?浙江医院开了三剂“良方”

“讓患者有足夠的信任 他才能對你敞開心扉”

上午9點,中醫內科副主任中醫師錢璐剛坐下來,一位中年男子便來像嘮家常一般聊了起來,錢璐笑著對記者說“這是我多年的老患者了。”

這位患者今年49歲,姓吳,是義烏本地人。3年前,吳先生因患慢性腎衰而結識了錢璐。“從那之後我看病基本就找錢醫生,她後來去浙江醫院了,我也經常去杭州找她看病。”

怎样帮基层医疗机构突破?浙江医院开了三剂“良方”

“我幫他看病時,還不知道其實他因為經濟糾紛患有抑鬱症在吃藥。”說到怎麼和患者多年來保持良好的關係時,錢璐說最重要的是讓患者有足夠的信任,“我一直特別認可特魯多說的,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這次要來北苑街道義診,錢璐提前一天就告訴了吳先生這個消息。“因為中醫藥方每個階段都要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調整的,這次過來也省得他往杭州多跑一次了。”

和錢璐聊完,吳先生又來到了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杜常青這裡。前幾天檢查時,醫生告訴他有房間隔缺損的可能。杜常青告訴他,“像你這樣的情況還是需要做食道心超的,這裡的醫療技術可能做不了檢查。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直接聯繫我,能解決掉的我不會讓你多跑,只要你提前和我說,我會幫你安排在當天做完檢查。”說完,杜常青就給了吳先生一張名片,讓他別忘了添加自己的微信,保持聯繫。

“浙江醫院我去過很多次了,等這兩天家裡的事忙完我就過去,正好還能再去找一下錢醫生。”說到這裡,記者根本看不出來吳先生是曾患有抑鬱症的樣子,去浙江醫院做診斷就像是去和老朋友見面一樣正常。

怎样帮基层医疗机构突破?浙江医院开了三剂“良方”

義診活動,到底從哪些方面幫扶了基層醫療機構?

北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病房是綜合內科,針對病房裡的數個病人,浙江醫院大內科副主任、呼吸內科主任欽光躍開展了查房帶教工作。當地醫生對欽主任在分析病情和診治方案上的指導佩服之至。與以往的幫扶基層醫療機構流程一樣,此次活動包括了義診、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杜常青開展醫務人員業務培訓《心臟猝死的診治》以及查房帶教活動。但不僅僅是這些,記者在現場還注意到了一些細節。

怎样帮基层医疗机构突破?浙江医院开了三剂“良方”怎样帮基层医疗机构突破?浙江医院开了三剂“良方”

浙江醫院社會發展部主任、婦科專家任敏在查完房後,和北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副院長金承江說,“我注意到你們這裡婦產科病房有41張床位,但有一半都是空的。”

原來由於醫療技術水平等原因,很多孕婦和婦科患者都選擇去大醫院了。針對這樣的情況,任敏提出建議,“針對我們中心的情況,要找準自身優勢、發展特色業務,可以選擇開展像中西醫結合保胎這一類風險小、需求量大的醫療服務項目,為有這一類需要的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活動現場,一位73歲的王奶奶不停地嘮叨著“哎呀,你們要是每個月都能來一次就好了。”想要為患者提供持續、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不僅僅是一次義診、一次查房帶教就能做到的。省級醫院需要加強與醫聯體單位之間的聯繫,助推基層醫療機構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醫生與患者建立聯繫,讓他們做到“小病不用跑,大病往上走”;從基層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讓先進醫療技術下沉,幫助基層醫護人員提升專業技能,促進分級診療——浙江醫院此次開展走基層活動,為北苑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開出這三劑“良方”助推其發展。

怎样帮基层医疗机构突破?浙江医院开了三剂“良方”

“省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我們各科室間建立了溝通聯繫的渠道。”北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樓正軍說,另一方面通過義診活動讓患者能與省級名醫專家面對面溝通,解決了他們“找不到專家、掛不上號”的情況。

據瞭解,浙江醫院近年來開展了多次“扶持基層醫療 助推健康浙江”名醫專家走基層活動。不僅為百姓提供了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同時還為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水平做了很多“功課”,推進了“最多跑一次”工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