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在古典小說《紅樓夢》裡,通靈玉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物品,貫穿了整部作品,維繫主人公賈寶玉的命運。沒有通靈玉的是甄寶玉(諧音真寶玉),而一出生就口裡銜著通靈寶玉的,偏偏是賈寶玉(諧音假寶玉),所以看似一塊石頭,卻也扮演著鑑別作品中兩個“寶玉”真偽的“身份證”角色。

在《紅樓夢》裡,那顆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通靈寶玉被描述成“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的石頭,而且上面還“先天性”地被鐫刻了文字,正面是“通靈寶玉,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背面是“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

雖然名字叫做“通靈寶玉”,名字裡面有“通靈”一詞,而且按照背面所說的,這塊石頭具備著非凡的能力。但從小說中看,這塊通靈玉似乎也並不見其“通靈”之處,唯一的一處就是寶玉丟失了通靈玉之後,人變得呆呆傻傻、遲鈍昏聵,昔日的聰明靈秀、機變乖巧一點點影子都不見了。作者這樣寫,估計是要說明,這塊通靈玉就是寶玉的靈氣所繫,沒有了通靈玉,寶玉其實就是一塊愚鈍不堪的頑石。

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通靈玉的前身的確就是一塊頑石,一塊當年女媧煉石補天之後,剩下的一塊“多餘”的石頭。紅學研究者認為,寶玉就是那顆頑石的轉世,而那塊石頭的又化身為通靈玉,兩者是並行的關係。但《紅樓夢》中又說寶玉的前身是赤瑕宮神瑛侍者,這樣一來,寶玉到底是石頭轉世還是仙童下凡,就讓人感覺模稜兩可了。而且,一塊石頭既然已經轉世成為人形,只需要“心體合一”即可,似乎也沒有比身為兩個,一個是人,一個是石頭,而且只有人與石頭合一的時候,這個人才有靈氣可言。而且那塊石頭似乎具有獨立的思想和信息儲存系統,居然偷偷地記載了自己在人世間的所有遊歷。這些撲朔迷離之處,或許也是《紅樓夢》讓後人感覺高深莫測、魅力無窮的地方之一吧。

寶玉的身世以及與石頭的關係是撲朔迷離的,但關於這塊石頭,《紅樓夢》上說的非常明確,來自“大荒山青埂峰無稽崖”,一塊女媧煉就的五色神石,年深日久,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遂有了靈氣的石頭。在這塊石頭的出身上,作者說這塊石頭是當年女媧補天剩下的,估計也有哀怨自己“空有補天之才,恨無用武之地”的意思。

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而且《山海經》上也有一段文字描寫的就是一種奇怪的石頭:“五色而文,其狀如鶉卵”,《紅樓夢》的作者直接將其借用過來描寫通靈玉,不過在描述大小的時候將“鶉卵”改做了“雀卵”,鶉卵就是鵪鶉的卵,雀卵就是鳥雀的卵,不知道這兩者究竟在體積上有什麼差異,作者的文筆、構思也很難猜度了。既然是女媧曾經打算用來補天的石材,自然就一定要有奇異之處,所以作者又補充到“燦若明霞,瑩潤如酥”,這樣才顯得不是凡品。

最有爭議的是通靈玉的出身之地“大荒山青埂峰無稽崖”,長久以來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說法是諧音說。認為這是作者妙用諧音,暗有寓意。“大荒”一詞就是“大謊”的諧音,意思就是說這部書“滿紙荒唐言”,或者說是滿篇“謊言”,既是諧音,又是正話反說的曲筆手法。“青埂”二字則是“情梗”的諧音,是說寶黛二人都是為情所困、為情所苦,一個“情”字使兩個天仙一般的人物墜落凡塵。到了紅塵之中,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兩個又因“情”生了很多波折和動盪,困苦了一生,“情”簡直就是讓他們兩人三生三世煎熬不斷、沉淪不已的“梗”,所以就有“情梗”一說。至於這“無稽崖”的寓意則很直白,就是“無稽之談”的簡說。

第二種說法則是地質說。有學者根據《山海經》等古文典籍的記載,以及對作者成書年代當時人們對於各類石材的瞭解,認為唯一符合通靈玉的外表的特徵的石頭就是江蘇省南京市所產的雨花石。雨花石“五彩斑斕,色彩豔麗”,恰好符合作品中“燦若煙霞,瑩潤如酥,五彩花紋”的特徵。而且《紅樓夢》所寫的金陵,恰好就是南京市的舊稱,所以這種說法受很多人的支持。

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第三種說法是考證說。因為當前有很多學者認為,《紅樓夢》實質上是一部隱喻當時政治的書,書中的人和事,都和康熙乾隆年間的歷史有關。認為頑石的說法是隱喻入關的滿洲貴族,曾經是有著非凡才能的人,因為入關以後生活安逸,開始變得昏聵、腐朽。持這一說法的人又經過周密考究,認為“大荒山”其實就是位於吉林省東部的長白山。長白山是滿洲的“龍興之地”,是滿洲文化裡的聖山。長白山作為通靈玉的老家,加上對於當時時政的暗喻,這個說法也算是可以自圓其說了。

最近,又有學者提出新的看法,認為《紅樓夢》中通靈玉的出身之地“大荒山”其實就是關山。關山南北走向,橫亙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和陝西北部之間。如果以“大關山”而論,六盤山就是關山的主峰。關山自古以來就很有名,初唐文學家王勃的名句“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木蘭詩》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等諸多文學作品中,就有關山的影子。

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而且,關山還有很多名字,例如隴山、隴坻、隴首、隴頭、隴坂、雞頭山等。在關山平涼市華亭段,上世紀曾經發現一塊刊刻在山崖上的石碑,經鑑定為清朝道光年間所裡,在上面的碑文裡,關山又在唐中宗年間被稱為“青龍山”。最近一個紅學愛好者和地方文化研究者發現,在地方史志裡關山又有被稱作“大荒山”的記載,他遂推測《紅樓夢》中所寫的“大荒山”極有可能就是現在的關山,而“青埂峰”則有可能是“青龍山”的轉筆。

而且,在《紅樓夢》的《好了歌》裡,就有“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其中的“黃土隴頭”就說的是關山。關山是黃土高原地區的山脈,“隴頭”則是關山的一個別稱。這也是“大荒山就是關山”說法的有一有力證據。關山區域的甘肅省天水市、平涼市也是公認的伏羲文化、女媧文化的發源地。這說明《紅樓夢》的作者豈但瞭解關山及其地貌形態和人文積澱,而且極有可能就曾經到過這個區域遊覽,所以將這座山隱含在作品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紅學新發現:通靈寶玉的出身之地就是關山

而且,更為神奇的是,在關山甘肅省平涼市華亭段的蓮花臺,有一塊非常類似於“飛來石”的石頭,方圓一丈左右,孤石獨立山崖之上,狀如仙桃,卓爾不群,俯瞰林海,盼顧八方,當地人將其稱作“蓮花石”。這也成為“《紅樓夢》大荒山就是關山”說的重要物證。雖說這個提法尚有待於紅學家們的詰難和考證,但至少為《紅樓夢》眾多謎題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