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

王柏林/我的母親


母親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婦女。母親一十八歲通過鄰居介紹做媒嫁給了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而我的家鄉又是一個窮鄉僻壤的苞谷山坳。那個時候我們的家境相當貧窮,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主要糧食是以苞谷、紅薯和蕎麥為主。母親為了讓我們兄弟三個每餐能吃上香甜的白米飯,每次外出幹活時都要央求奶奶做飯時要記得一鍋飯一分為二,分出一邊白米飯留給我們兄弟吃,而另一邊則全部是雜糧飯留給她們四個大人吃。母親生怕我們年幼吃雜糧飯吃不慣,吃不飽,總是擔心奶奶不細心,考慮不周,怕因此而餓壞了我們。那時候家裡偶爾買點豬肉什麼的,母親從來捨不得吃,她總是寧願卡著自己的脖子不吃也要讓著我們兄弟三個吃。親戚和鄰居送給家裡一點什麼好吃的零食,母親總是當寶貝一樣悄悄地藏好,偷偷地留著給我們兄弟三個。因為母親對我們兄弟特別關心和寵愛,奶奶好多次不滿而責備和遷怒於母親,但是母親為了我們兄弟三個,沒有任何抱怨和委屈,默默地關愛著我們兄弟的日漸成長。

王柏林/我的母親


為了讓我們兄弟三個日後能有所出息,母親認定了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我們惟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我們兄弟以後的命運。母親經常教導我們好好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擁有知識,才能走出這個窮鄉僻壤,走向城市,才能改變我們人生的現狀。因為那時候我的父親沒有一點手藝,不能像別的男人一樣在外面做手藝掙錢,因此當時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就是靠喂母豬來生豬崽仔賣錢,而餵豬的任務無疑又落到母親一個人身上。那個時候家裡餵了兩頭母豬,母親每天經常是天沒亮就出門,累到天黑回家後匆匆吃完晚飯,先將我們兄弟一一安頓好,然後一個人又要忙著剁豬草、煮豬潲,還要替我們縫補衣服和做布鞋。母親通常都是忙到晚上一、二點還沒睡,我好多次夜深人靜從夢中醒來時,發現昏暗的燈光下母親因為過度勞累而趴在桌子上或倚在灶前的木牆上就迷糊糊睡到了天明。好多個嚴冬臘月的清晨,母親冒著凜冽的寒風在雪地裡扯豬草,我不時看見母親的雙手在瑟瑟發抖。長年累月的忙碌,母親患下了嚴重的風溼病,渾身是痛,現在雙手滿是粗糙的繭子和開裂的傷痕,右手無名指因為長年遭受傷寒至今彎曲無法伸直。現在每每想起這些,一陣陣悲涼和酸楚之情湧上我的心頭,我真正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和堅強。

為了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給我們兄弟長大後有一個棲身之所,我十四歲那年,母親不顧爸爸和爺爺奶奶地極力反對,承受著家庭的雙重壓力,毅然堅持與爺爺奶奶分家。自己白手起家,另起爐灶,為的就是要憑著她堅強的毅力,用她自己的勤勞的雙手為我們兄弟構築一個溫暖的家。我至今清晰地記得,為了給我們修建新房子,那幾年母親度過了她一生中最難想像和最艱苦的日子。為了批地基,母親不怕低小,四處求人,不知向別人說了多少好話。在建房的那一年裡,從打地基、壩紅磚、制瓦、到房子建成,母親就像一部轉運不停的機器,每天都是在不分晝夜地拼命勞累著,通常是忙到深夜後一、二、才睡,凌晨四、五點又要起床。白天母親和父親同起同落,乾的都是男人們同樣累的重體力活。而晚上全家人進入了夢鄉之後,母親卻還要獨自一人還在忙著剁豬草、煮豬潲、打豆腐。父親是個幹直活的人,對家務活從來不聞不問,所有的家務活全部落到母親一個人身上,請人幫忙幹活的差使全部要母親親自出面,父親生怕別人委婉拒絕丟了面子。母親天生膽子小,理清好家務活後已是疲憊不堪,卻還要深夜獨自一人壯著膽四處提前和鄰居們打好招呼,要他們第二天來幫忙。母親每餐吃的都是剩飯剩菜,即使工匠們吃剩下的一點點葷菜她也捨不得動一下筷子,就是想省下來讓工匠們吃得滿意。她寧願自己不吃,也生怕虧待了別人。就這樣,母親風裡來,雨裡去,堅持勤儉持家,起早貪黑,節衣縮食,弱肩擔當,挺起自己堅強羸弱的胸膛為我們全家撐起一片無雨的天空。


母親雖然只讀到小學畢業,但是母親知書達理,尊老敬賢,待人接物有禮有節。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們兄弟和我們的子女,不管在自己家裡還是外面,一定要注意禮節和學會謙讓,不能自私,只顧自己,吃東吃西一定要牢記“一雙筷子看人品”的古訓。母親直到現在仍不忘告誡我們兄弟,要尊敬長輩,要常回家看看父老鄉親,“樹高千丈不忘根”,做人不能忘記根本。每次回老家,母親都要叮囑我們兄弟要多到院子裡走動,主動與鄰里鄉親打打招呼,互相交流,增進感情。母親對待鄰里鄉親更是和睦相處,為人處事熱情大方,院子裡紅白喜事家家必到;農忙時節,誰家缺個勞力,母親總會去義務幫忙。母親三十年前就患有嚴重的風溼病,痛得厲害時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是母親是個閒不住的莊稼人,七十歲的年齡仍在家不輟勞作。好多回母親身體不行忙不過來時,鄰里鄉親都會主動幫忙和照顧我的母親。母親是個很感恩的人,每次回家或在電話中,她都會對我們兄弟提起父老鄉親對她的各種好。我很驕傲我有這樣一位受人尊敬好母親,我更感謝有這麼多熱情助人的好鄰居、好鄉親對我母親的關照和幫助。我們兄弟三個長年在外,很少有時間回家照看母親,感謝鄰里鄉親這麼多年來對我母親的關心和照顧,一直沒有機會去報答,心裡感到非常愧疚,只能永遠銘記所有溫暖和感動,記住父老鄉親們的情深義重。

王柏林/我的母親


母親雖然為人熱情大方,但是母親勤勞樸素,省吃儉用。母親信佛,每年都會南嶽山和白雲岩等地求神拜佛,祈禱保佑全家平安。每次去南嶽山等遠地方,母親通常是能省則省,都會提前在家做好葉粑帶去第二天用來路上充飢,生怕在外亂花費錢,就連礦泉水都捨不得在外面買,都是在家裡用大可樂瓶裝的開水自己帶去。母親年紀大了,牙齒又不好,葷菜就只能吃魚和點豬腳湯,這兩樣菜是母親最奢侈的菜,也是母親的最愛,但是母親自己很少去買點吃。我們偶爾回家給母親買點豬腳和魚,母親總是責備我們,說我們大手大腳,浪費錢。並一再叮囑我們不要亂花費錢,要省著用,積攢些錢。母親除過年過節以外,很少上桌吃飯的,常常是等所有人吃完了才開始吃,每次在家吃的基本是剩飯和剩菜。父親去世三年了,母親一個人在家裡省吃儉用,粗茶淡飯,無慾無求,忍受著寂寞和孤單,從不願麻煩自己的子女。每年母親在家裡辛辛苦苦地種玉米、種紅薯拿來餵雞、餵鴨,而自己一年到頭從來她自己從來捨不得吃上一隻,就連家裡的土雞蛋她也是一個一個積攢著給我們兄弟和親戚留著。可是當我們為母親盡一點兒子兒媳應盡的責任時,她卻總是充滿感激。她常常責怪自己的身體不好,給我們兄弟添了不少麻煩。母親就只生下我們兄弟三個,沒有女兒,所以她對她的三個兒媳視同親生女兒一樣,關懷備至,疼愛有加。每年她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過生日時,母親都會一個不落地為我們準備好紅包,說上一大堆祝福的好話。當我們做子女的將紅包退給母親時,她會露出滿臉的不悅,又會悄悄地再將紅包藏在我們的包中或家裡的枕頭或被子下面,然後再打電話告訴我們紅包放在什麼地方。母親一生從不亂花費一分錢,,我家老二是個最有孝心的好弟弟,每年都會給母親一萬多元錢作為零用錢,母親一直捨不得亂花費一分錢,但是鄰里鄉親的紅白事她是家家必到,剩餘的錢就是給我們家人過生日和過年時發紅包。每年過年發紅包是母親最開心和最幸福的時候,看到全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睦睦的,母親滿是一臉燦爛的笑容。母親雖然生活清貧,但是母親活得很開心,我的妻子和我的兩個弟媳對我的母親孝順勝過對自己的生母,母親逢人就說“我雖然自己沒能生個女兒,但是我很幸福,我有三個勝過自己親生女兒的好兒媳”。我的妻子也經常對其家人和同事好友說起我母親為人處事如何如何地好,每每聽到這些,我的心中感到特別的溫暖和幸福。我很感謝我的妻子這麼多年對我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我更感謝我的老二為全家作出的表率以及弟媳對母親的那一份孝順。母親為我們兄弟操勞了大半生,現在苦盡甘來,是該享享清福了。

王柏林/我的母親


母親嘴裡常唸叨:“等你們三兄弟成家了,我就放心了。”,但是我們知道,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所以一直到現在母親依舊為我們操著心。時時掂記和牽掛著她的兒、媳和孫子、孫女。我們兄弟愛喝酒,我愛抽菸,母親每天都會給我們兄弟打電話叮囑我們不要喝酒或抽菸,要注意身體,要記得每天早上喝開水,天冷時要記得加衣服等重複話語,每天恕恕叨叨。母親對我們兄弟和弟媳稱呼都是開口崽啊閉口崽的,好像我們永遠長不大,我們有時責怪她說,“我們都是快爺爺的人了,還這麼叫我們”。母親總是笑著說,“只要娘在,你們就永遠是我的崽。”母親對我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媽不求你們大富大貴,只求你們身體健康,平安幸福!你們兄弟三個全家人身體好,媽就活著有意思!”我知道,這是母親最大的心願,也是母親的良苦用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於母親而言,我無以言表怎樣去報答她給予的養育之恩,但是我們一定能給予母親一個幸福、快樂、溫暖、舒適的晚年。

有媽真好!母親你養我長大,我們陪你到老。


王柏林/我的母親


作者簡介:王柏林,男,漢族,大學本科文化,中共黨員,隆回縣鴨田鎮衛計辦主任兼計生服務站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