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渠爲什麼叫馬蓮渠!

北緯37.05°東經106.11°,北距吳忠市區8公里,馬蓮渠由西向東流經全境。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0馬蓮渠鄉政府舉辦“木球比賽”

建國前,該鄉屬金積縣,1949年9月金積縣解放,仍屬金積縣,並建立了馬蓮渠鄉人民政府,1958年置馬蓮渠人民公社。1962年漢渠、高閘等公社分出另設。1984年社改鄉。以渠名。鄉人民政府駐馬蓮渠村。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1馬蓮渠一隊隊長金文科(左一)

轄馬蓮渠、楊渠、柴橋、岔渠橋、漢伯堡、巴浪湖6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全鄉總面積為25.5平方公里。有耕地15 158畝,12 963人,2344戶,其中,回族10058人。佔總人口的78%,人均耕地1.18畝。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5年馬蓮渠鄉地圖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馬蓮渠是河東總乾渠的支幹渠,全場17.6公里。因馬蓮渠地區長有大量野生植物“馬蓮”,又因渠道流經大部分村落,因此的名“馬蓮渠”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野生植物“馬蓮”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馬蓮渠:馬蓮渠鄉人民政府駐地。村以渠名。全鄉有耕地2434畝,2272人,其中回族2269人,佔總人口的99.8%。人均耕地1.07畝。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5年馬蓮渠村地圖紅圈內

村聚落沿馬蓮渠和金廖公路兩側分佈。除農業生產外,草編織業較發達。畜牧業以奶牛養殖為主。鄉屬企業和文化脤務衛生等設施多在該村。交通方便,通公共汽車。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柴橋村:屬馬蓮渠鄉。東北距鄉駐地1.訟裡。村以橋名。全村有耕地3097畝,2 171人,其中回族673人,人均耕地1.4畝。除農業生產外,本村從事建築業的較多。村辦有磚窯和採石場。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5年柴橋村地圖紅圈內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楊渠:屬馬蓮渠鄉。東南距鄉駐地1.訟裡處。村以渠名。有耕地3 052畝,2141人,其中,回族1193人,人均耕地1.4畝,以農業為主。村辦企業有廢鋼鐵加工廠、草袋編織廠等。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5年楊渠村地圖紅圈內

本村大興莊有習武之風俗,嬉舞龍耍獅等民間藝術。因老少都會幾套武術,故有“大興莊,賊莫敢入”之說。有大道通金廖公路。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岔渠橋:在馬蓮渠鄉駐地東部,村以橋名。有耕地! 67 4畝,1688人,其中回族1424人,佔總人口84%。人均耕地0.99畝,以農業為主。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5年岔渠村地圖紅圈內

村民養殖棧羊及從事糧油加工業的較多。村辦有蜂窩煤廠、近金廖公路,設公共汽車停車點。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漢伯堡:屬馬蓮渠鄉。在鄉駐地東部3公里。村以堡名。漢伯堡為明朝所築,清末被毀。有耕地2732畝,2054人,其中回族2036人,佔總人口的99%。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5年漢伯堡村地圖紅圈內

村民養殖菜牛很普遍,數量達260頭以上。村辦企業有衛生香廠、磚瓦窯、鐵業修焊等。村有大道通金廖公路。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巴浪湖:屬馬蓮渠鄉。居鄉境東部,東、北鄰國營巴浪湖農場。村以湖名。有耕地1994畝,1854人,純回民村人均耕地1.07畝,以農業為主,村民多飼養棧羊及從事漁業捕撈。村辦有種雞孵化廠。有大道分別通向吳忠市區和金廖公路.

馬蓮渠為什麼叫馬蓮渠!

1985年巴浪湖村地圖紅圈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