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黨忠誠 爲民擔當 譜寫大西安建設新華章

要敢於擔當善於擔當

有一種責任叫奉獻,有一種品格叫擔當。焦裕祿“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們都以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坦蕩擔當,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不朽的豐碑。新時代的大西安,需要黨員幹部以楷模為榜樣,敢於擔當、善於擔當,在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上攻堅克難,開拓前進。

敢於擔當是一種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幹部的擔當精神,明確指出:擔當就是責任,好乾部必須有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於旗幟鮮明,敢於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正如焦裕祿為改變蘭考面貌,“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堅守,也如王進喜為祖國石油事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拼搏,新時代黨員幹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要有擔當意識, “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成為帶領人民勇往直前的“主心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善於擔當是一種履職能力。當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大西安高質量發展,都考驗著黨員、幹部的擔當能力。越是關鍵時期,越是任務繁重,黨員幹部越需要有勇有謀、善於擔當。要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增強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要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經風雨,在攻堅克難中受歷練,在完成好每一項任務中提升本領。

擔當是謀事成事之道。全市黨員幹部要自覺傳承焦裕祿精神和鐵人精神,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以“鐵一般的擔當”幹事創業,共同譜寫新時代大西安追趕超越發展的壯美篇章。

(本報評論員)

縣委書記的榜樣 焦裕祿

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就是在這樣的關口,黨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

困難,重重的困難,像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在這位新到任的縣委書記的雙肩。但是,焦裕祿是帶著《毛澤東選集》來的,是懷著改變蘭考災區面貌的堅定決心來的。

第二天,當大家知道焦裕祿是新來的縣委書記時,他已經下鄉去了。他從這個大隊到那個大隊,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幹部談論。見到沙丘,他說:“栽上樹,豈不是成了一片好綠林!”見到澇窪窩,他說:“這裡可以栽葦、種蒲、養魚。”見到鹼地,他說:“治住它,把一片白變成一片青!”轉了一圈回到縣委,他向大家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問題是要幹,要革命。蘭考是災區,窮,困難多,但災區有個好處,它能鍛鍊人的革命意志,培養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大家議論說,新來的縣委書記看問題高人一著棋,他能從困難中看到希望,能從不利條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據新華社)

石油工人的優秀代表 王進喜

1923年,王進喜出生在甘肅省玉門市赤金鎮和平村一個貧農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他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從七八歲開始,便拾糞、打柴、放牛、下地幹活。1938年,玉門油田的老君廟油礦創建之初,王進喜跑到油礦尋找新的活路。

新中國成立後,王進喜當上了一名鑽井工人。1956年,由副司鑽、司鑽提升為1205鑽井隊(貝烏五隊)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工作中,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身作則,從嚴從細要求全隊職工為建設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而奮鬥,先後被評為甘肅省和全國勞動模範,他率領的1205鑽井隊榮獲“鋼鐵鑽井隊”光榮稱號。

1959年,王進喜代表“鋼鐵鑽井隊”參加了全國群英會。1964年,他又出席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9年,王進喜當選為黨的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據《甘肅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