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我们最应该感谢这些高校

2018年10月24日,备受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桥梁,建设时间长达9年,堪称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我们最应该感谢这些高校

珠海港珠澳大桥日出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抗风能力达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这是媒体对于这个超级工程的描述。超级工程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许多高校也为这个工程贡献了不少力量,没有它们,就没有港珠澳大桥的今天。

华南理工大学

华工是国家“211”、“985”、“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也是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身处广东,为港珠澳建设“添砖加瓦”是华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我们最应该感谢这些高校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张肖宁教授团队、苏成教授团队、王湛教授团队等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多项研发,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诸多质量问题。除了在校师生,华工还有诸多校友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他们以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展现了华工风采。

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工共有8个学科入围A类,材料、建筑等学科依旧强势,这也是该校能在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华工与华科、东南差距越来越大,但港珠澳大桥又让我们见识到了“风姿绰约”的那个华工。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原名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在交通建设领域一直都很强势。这项世界级的工程,少不了这位重量级高校的参与。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我们最应该感谢这些高校

长安大学+秋天+ofo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长安大学充分发挥公路桥梁隧道方面的专业优势,承担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节段式沉管隧道路面关键技术”研究,根据工程建设的需求开展多项技术难题攻关,为大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长安大学因为新校名和学科评估成绩饱受人们质疑,港珠澳大桥让我们看到了长安大学不可替代的那一面。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我国建筑领域的“老大哥”,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同济啃的都是“硬骨头”。沉管隧道的顺利建成,离不开同济师生的努力。“以兴业报国为己任 ”,正是同济大学的真实写照。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我们最应该感谢这些高校

同济校园 樱花盛开

清华大学

顶级工程的建设少不了顶级高校的参与,伟大工程的建成离不开伟大人物的支持。清华大学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高校,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贡献了极大力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检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这都离不开清华大学的支持。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我们最应该感谢这些高校

清华大学

当然,这座超级工程的落成,绝不仅仅是这四所高校的力量。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参与其中。优秀的高校总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它们不因一时的“失意”而落寞,值得我们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