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眼中的基差交易

中國棉花網專訊:或是受時尚潮流的引領,或是受國際行業巨頭的影響,近兩年國內棉花圈開始盛行基差交易。通過走訪客戶,參加行業內的相關會議發現,大家對基差交易的認知或許還有些偏差,對基差交易的功能理解還不夠深入。基於此,中國棉花網邀請中儲棉花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基差交易研究專家,與大家詳細的聊一聊大宗商品裡基差交易的來龍去脈。

一、基差交易怎麼來的?

大宗商品,因為其產量大、消費量大、貿易量大,在前中後的環節裡出現托拉斯(TRUST)壟斷的可能性較小,這是其成為期貨交易品種的基礎要求。像之前蘇州紅小豆、鄭州綠豆,或者銦、鎵等等都不能稱之為大宗商品,自然也就沒法成為“合格”的期貨交易品種。我們在大宗商品的利潤分配,主要是上游的生產利潤,中間的貿易利潤以及下游的加工利潤。科技的進步在層級迭代上游和下游的利潤空間,但是中間貿易商的利潤卻在被大量的壓縮。為什麼?

貿易利潤的存在基礎是信息不對稱。同種商品A點到B點的報價不同,扣除物流成本和相應的資金成本,如還有利潤空間,這就有了貿易利潤。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世界的信息隔閡已經被慢慢的抹平。山東,安徽,甚至福建廣東,扣除相應的成本,大家的價格都是一樣的。這個“一價”將貿易商逼入了絕境。很多貿易商,鋌而走險,只能通過切開買和賣的時間同步性,對賭商品絕對價格的波動,以獲得時間上的風險收益。當此類貿易商用光了自己的運氣,同時也就宣告了生命的終止。那怎麼辦?

辦法總比困難多!抽絲剝繭,通過深入研究商品價格運行的模式,個別企業逐步探索出一些風險管理的方式,這其中就有大家提到的基差交易。我們更願意稱之為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ARBITRATION TRADING)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期貨和現貨套利,也就是基差交易(BASIS TRADING);另外一種就是期貨裡的套利,如跨期、跨市、跨品種等。

棉花現貨和棉花期貨,雖然同屬於一種商品,骨子裡應該是“一價”,但是實際上市場不一樣,參與的主體不一樣,交易成交的價格肯定不一樣。又由於期貨交割機制的存在,最終兩個市場物流可實現,交割期內兩者價格實際歸一,所以,這兩個市場的價格不會有“令人驚奇”的偏差。既然不會有“令人驚奇”的偏差,那麼就一定會有“令人驚喜”的交易方式。實際交易中,由於現貨交易風險的不對等,我們一般選擇買現貨賣期貨這種交易策略。買現貨賣期貨,賺取中間的差價,這差價就是基差。作為貿易商,我們買現貨賣期貨,然後再賣現貨平期貨,中間賺取的就是價差的波動,也就是所謂的基差交易。

對於上游和下游的生產加工企業,基差交易就變得更簡單了。大家賺的是“平穩”的生產加工利潤,努力規避的是絕對價格波動風險,而買入賣出期貨合約雖然可以規避絕對價格波動風險,但是引入了基差波動風險,所以通過點價的方式可以把其中的基差波動風險轉移給主動承擔其風險的投資者,進而做到完全的套期保值。這對微觀企業的成長和行業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基差交易不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潮流,一種不可逆的時代潮流。

二、大宗商品基差交易的現狀

大宗商品關係到人類的衣食住行,品種眾多。這些品種的發展並不是齊頭並進,同一水平的。我們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品種給大家展示一下當前大宗商品基差交易的現狀。

1、天然橡膠。國內天然橡膠交易整體升級主要是從2011年開始的。那時候橡膠圈跟當前棉花圈差不多,基差交易提起來都知道,但是沒幾個真正去研究,真正去做的。主要因為2008年到2011年橡膠行情上漲,大家賭對行情的運氣都不錯。但是經過大幅度上漲,東南亞產能蓄積較大,國內供大於求的格局非常明顯,橡膠空頭市場毋庸置疑。從2011年價格下跌開始,青島保稅區貿易商逐步沒有了之前夜夜笙歌的威風,酒桌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後來連新朋友也寥寥無幾了。但是,主動深入研究基差交易的那些企業卻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因為是非標品的套利,內在“一價”原理比較隱蔽,所以天然橡膠基差交易的利潤非常豐厚。做得好,可以達到年化40%的收益,即使一般的企業,達到20%的利潤也不足為奇。這對不思進取的企業來說,無非是巨大的打擊。到了2018年,天然橡膠行業內,以套利交易為主要利潤來源的企業,在貿易環節裡超過了40%,且集中在那幾家很大的機構。基差交易不僅為那些機構送去了豐厚利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住了整個天然橡膠產業。這些機構主動管理了行業的價格風險,成為了同行的佼佼者,行業的基石。

交易员眼中的基差交易

(數據由青島榮聚基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授權提供)

上圖顯示,從2011年到2018年基差交易的可操作利潤每年每噸有400美金左右,這對那些頂著風險賺幾十,甚至十幾美金的企業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事。事實證明,主動管理基差交易風險在橡膠行業是正確的選擇。當前天然橡膠行業的價格管理方式,還在進一步迭代進化,我們拭目以待。

2、陰極銅。陰極銅是工業化生產的基礎金屬之一,用量極大,貨值很高,擁有銅博士之美譽。二三十年前,銅行業就已經開始升級為基差交易了。不僅貿易行業如此,上游生產商、下游加工商皆以此為交易基礎。時至今日,銅的期現套利利潤已經變得很薄了,以LME(倫敦金屬交易所)和SHFE(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陰極銅的比價關係給各位展示一下成熟品種的利潤情況。

交易员眼中的基差交易

此圖表為2015年7月至今的倫銅和滬銅的比價關係,中間用CNH去除了匯率因素。可以看出,兩個市場已經高度統一了,拋開放假期間的價格變動以外,80%置信區間的波動不超過3個比價點。銅行業裡的交易員當前只能通過大量的拉抽屜的操作來增加自己的利潤。

交易员眼中的基差交易

3、棉花。這是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的棉花基差圖,圖中顯示其利潤空間非常大,這也說明了棉花行業裡基差交易並沒有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氣候。當然了,這和國家政策也有莫大的關係。此圖不具備直接交易的依據,但是稍加處理加工後,就可以指導相關交易了。具體數據處理方法,希望同仁們仔細研究,深入思考。

三、基差交易賺哪裡的錢?

基差交易,或者寬泛的說套利交易,賺的還是不同市場之間差異的錢。產業裡的思維和金融裡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套利交易賺的就是這個差異。利潤,或來自產業,或來自金融。

臨近結尾,順便再提一句,大家重視一下增值稅。很多時候,增值稅造成了我們套利的基礎。他就像一條大河一樣,把國外和國內“隔絕”開來。如果沒有增值稅會怎樣?國內商品裡,有一種商品是沒有增值稅的,那就是黃金。如果把COMEX黃金和SHFE的黃金做一個比值,會出現什麼?對了!他們的比值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幾乎完全的人民幣匯率。想到沒有?這就是我們在對沖策略中匯率配置的一種合成方式。圖我就不做了,大家有興趣自己去研究研究,畢竟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

希望這篇文章在基差交易方面對大家有所啟發,中儲棉花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暨e棉倉平臺也將不遺餘力的建設好棉花產業裡的基差交易平臺,為有套期保值交易的產業客戶提供交易便利,同時也為行業裡的棉花投資者提供新的交易渠道,擴展新的利潤增長點。(筆者:小婭)

(中國棉花網記者:裴婷 電話:010-58931122-1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