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细说《康熙王朝》中那些令人启迪的智慧决策

“虽然康熙王朝不算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但却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也算是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与许多人的情怀的作品。可以说,虽然是讲皇帝,它讲的就是一个普通中国男人的一生。”

01.孝庄皇太后和康熙皇帝的隐忍之道

当你力量薄弱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忍耐。这句话用在孝庄太后身上最合适不过,皇太极死后,她不得不承受下嫁之辱,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让自己的孩子亲政,东山再起。她一生辅佐了两位帝王,都是在大清江山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在这个时候忍气吞声,忍辱负重笼络权臣,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再讲乱臣贼子一网打尽。放在现代,孝庄太后绝对是一位高级的管理人才。

康熙收复台湾时,葛尔丹在北部边境蠢蠢欲动,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葛尔丹提出了通婚。康熙不得不顺了葛尔丹的心意,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蓝琪儿给了葛尔丹,这就是忍,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会忍耐,百忍可成金。隐忍待机方可成大事。

千古一帝——细说《康熙王朝》中那些令人启迪的智慧决策

02.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道

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使得大明朝瞬间土崩瓦解,满人入关后,吴三桂在西部手握重兵,年轻气盛的康熙当然不会对他放心,于是他放开了手脚削藩。最后不得不逼着吴三桂仰天长啸“我吴三桂究竟要反叛几次才能做一个忠臣?”最终心力交瘁魂归西天。

究其原因,还是吴三桂过于看重自身利益,平西一处的花销就占了大清三分之一的资产,他太投机,大清攻大明时待价而沽(王辅臣学到了精髓)。他也太不守信,耿精忠尚可喜都不知道他要打什么主意,因此无法组成联盟共同对抗大清政府。他成于算计,也败于算计,打到黄河时犹豫不决,因此错失了良机。

千古一帝——细说《康熙王朝》中那些令人启迪的智慧决策

03.周培公被弃,康熙的用人之道

周培公出身贫寒,削三番时立了大功,而后在平定察哈尔王叛乱的时候,率领着几千家臣就击退了察哈尔王的几万铁骑。独身成功游说王辅臣后被康熙贬到盛京,但穷数十年之光阴绘制了当时最精确的大清地图(这一段很动人)。那么为什么康熙要把这样一位忠臣贬到天寒地冻的盛京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康熙内心始终认为皇权第一,任何人都必须服从他的领导。但周培公功高盖主,一旦叛变,这将是康熙致命的威胁。再加上周培公是个汉人,满朝文武大臣势必对其心生嫉妒,康熙顺水推舟贬谪周培公,这对于大臣和皇帝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周培公好心有好报,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一句话总结康熙的用人之道:恩威并用,互相牵制,铁面无私,小心谨慎,不择手段。

千古一帝——细说《康熙王朝》中那些令人启迪的智慧决策

康熙王朝里还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一起来探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