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等20國或「叫停」美元後,第21國「鐵心」去美元,美元措手不及

在美國經濟優先舉措下,美元信用不斷減弱,近期全球去美元化火苗已愈燒愈旺。去美元化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比如,增加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儲備;部分經濟體之間開啟無美元化經貿交易,繞開美元;增加實物黃金儲備,從美國等海外金庫運回本國實物黃金,對沖美元的風險;打破石油美元的壟斷地位;簽訂廣泛的貨幣互換協議等等。

截至目前,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伊朗、安哥拉、委內瑞拉、伊拉克、尼日利亞、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卡塔爾、阿聯酋、印度、越南、沙特這20國或用一種或多種方法“叫停”美元。眼下,去美元化又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節點。這就是向來跟隨美元的經濟體開始大幅度向美元亮劍。

中俄等20國或“叫停”美元后,第21國“鐵心”去美元,美元措手不及

無獨有偶,日本突然開啟了去美元化的進程,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是日本央行與中國央行在10月26日簽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緊接著,據路透社10月30日報道,日本與印度已簽署了規模為750億美元的雙邊外匯互換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9日援引印度報紙《Mint》報道稱,印度匿名消息人士,印度正研究同中國在雙邊貿易中採用人民幣與盧比結算的計劃。該計劃涉及允許一些自中國的進口以人民幣結算。我們此前提及,在美元加息縮表的強週期中,印度經濟正通過試圖繼續購買伊朗原油,大舉囤積黃金,加速減持美債等方法去美元化。

中俄等20國或“叫停”美元后,第21國“鐵心”去美元,美元措手不及

圖片來源REUTERS

也就是說,在印度鐵心去美元化之後,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先後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及近年經濟快速增長,同時也是未來消費大國的印度分別簽訂貨幣互換協議。這正透露出一個非同小可的信號,即日本正在加入去美元化的陣營,成為第21個去美元化的國家。事實上,日本經濟為今天的正式去美元化或佈局已久,這體現在該國對美債的持有情況上。華爾街日報數週前報道稱,日本投資者正大舉做空美債。

中俄等20國或“叫停”美元后,第21國“鐵心”去美元,美元措手不及

我們查詢美國財政部最近一次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數據有兩個月延後慣例),作為美債第二大外國債權人的日本8月美債持倉減少56億美元至1.0299萬億美元,創下7年以來(2011年10月)新低,而自去年8月至今年8月的一年間,日本累積減持美債額高達718億美元,佔比達6.5%。分析認為,日本央行“清算”美債進程或還遠沒有結束。與此同時,在日本與中國和印度分別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後,其美元化的力度或將進一步加大。

說到底,擁有敏銳嗅覺的日本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了往日的信任。日本野村資產管理固定收益部門首席投資長Masahiro Kawagishi稍早前就表示,美國經濟無疑引發這樣一種擔憂,即美元可能不再是以前那樣的主要貨幣了;Kawagishi團隊已將資金從美元計價資產轉投至新興市場。而日本與中國、印度分別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再次佐證了野村關於美元的觀點。不僅如此,日本野村控股還宣佈,其聯合數家日本主要金融機構與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擬共同成立日中產業合作基金。

中俄等20國或“叫停”美元后,第21國“鐵心”去美元,美元措手不及

圖片來源getty

野村稱,參與該基金的日本金融企業包括大和證券集團、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以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等。而路透社近期報道稱,許多日本投資者正在將中國債券加入其主流投資選項池。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日本(投資者)今年以來已買進1,510億日元(13.3億美元)中國債券。日本經濟新聞今年稍早前報道,兩家日本銀行在發行完人民幣債券(熊貓債)後,圍繞誰是首發銀行而爭吵得喋喋不休。

這些跡象,足見日本經濟與印度經濟類似,正“鐵心”加速去美元化,並加大與中國市場及人民幣的合作力度。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高度依賴美元的越南央行近期的消息稱,從今年10月12日開始,進行跨境經貿的商人、居民以及相關銀行和機構被授權使用人民幣或越南盾進行交易。在越南的7個省份可使用人民幣結算相關貨物或服務。也就是說,在越南部分地區的經貿過程中,人民幣或正在替代美元的作用。

中俄等20國或“叫停”美元后,第21國“鐵心”去美元,美元措手不及

應該說,德國與法國數週前提出建立非美元貨幣的全球新的支付系統已令美元感到意外,而印度、越南和日本近期紛紛去美元化更令美元措手不及,畢竟,在美元的概念中,這些經濟體向來對美元是順受的。這也足見美元信用下降過程中,其實際”含金量“也不斷減少,去美元化或正進形成巨大浪潮,席捲全球。(完)

BWC中文網原創文章,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或轉化視頻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