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落地,社保費最大可降5%!對咱老百姓的實際利處在哪?

減稅降費落地,社保費最大可降5%!對咱老百姓的實際利處在哪?

從相關部門最新公佈的數據看,前期推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產生的政策效應正在加速釋放。

財政部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稅收收入同比增速均創下今年以來新低,國內增值稅增速已由正轉負,同比下降1.2%。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112336億元,增長13.2%,其中,第三季度增長8%,比二季度增速回落5.1個百分點。

對於降稅的措施,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表示,此舉的目的和用意,一是財政要過緊日子,主要是財政支出要壓縮一些不必要開支,把錢花在刀刃上。二是要優化支出結構,尤其要動存量。三是加強徵管也能為減稅騰挪出一定空間。

中國財政支出結構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帶有一定剛性,導致支出結構只能通過增量調整。雖然調整存量難度大,涉及面廣、阻力大,但優化支出結構,必須動存量。中央近期下發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高預算績效,少花錢、多辦事,也相當於節省資金。通常所說的減稅是指制度性減稅,降低稅率、增加優惠。

名義稅率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徵管能力不是很強,“寬打窄用”,實際徵收過程中可能存在稅收流失、該繳的稅沒繳等問題。如做到依法徵收,應繳的都繳上來,那麼,降低名義稅率和稅收優惠的力度就可大些。

減稅不僅體現在簡單的技術操作層面上,還應同改革結合起來,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真正為減稅騰出空間,才能使減稅效果更好,使老百姓和企業有更多獲得感。這樣的減稅不僅有助於完善財稅體制,推動現代財政制度建設,也會倒逼政府自身改革,倒逼政府職能轉變。

今年減稅降費規模預計超過1.3萬億元,同時還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無疑將進一步激發微觀經營主體活力。業內人士認為,更大力度減稅,勢必會在稅種上做文章。

財政部劉尚希說:“目前,中國有18個稅種,要真正實現減稅,重點要放在大稅種上,主要是最大的兩個稅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後,完善增值稅稅制步伐需加快。目前,還沒有實現三檔並兩檔的既定改革目標。

除減稅外,降費措施也在醞釀中。對社保繳費可能大幅抬升企業運營成本的擔心,決策層早已明確表示將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目前社保實際費率可能比名義費率低5個百分點,社保名義費率下調6-8個百分點或能降低從嚴徵管對企業影響。

我國社保名義費率較高,超越部分企業承受能力,造成企業行為的扭曲,進而選擇各種辦法逃避或者少繳社保,是其中不可迴避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