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我之所以不失敗,只因記住了這6句話!

今年已經88歲的李嘉誠,創業已逾60年,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他說自己這幾十年依靠的無非是這6個至真至簡的道理。今天這篇文章,便是李嘉誠大半生的“創業經”。這樣一位看透市場風雲、廣受尊敬的年邁企業家,一定能帶給我們更多沉靜的思考。


不停的學習

很小的時候,我就深受做小學校長的父親的影響。他讓我意識到,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很喜歡讀書,所以不到10歲就讀中學了,但後來故鄉潮州被日本侵襲,我和家人逃難到香港,也就中途輟學了。

戰爭時期課本都被當做燃料付之一炬,我設法搞到了一大堆老師講義,開始“搶學問”。

李嘉誠:我之所以不失敗,只因記住了這6句話!


1950年創業,我喜歡這樣一一進入一個行業,就買這個行業的書來看。比如剛做塑料的時候,當時美國塑料產業最出名的一本書叫做《當代塑料》,它有很多信息,每月出一本。

我們訂單多過生產的產品數量時,我在工廠的 20%~30% 的時間都用來思考未來再怎麼去做。我會給自己拋出很多問題,去研讀財報,研究商業規則。

我也喜歡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瞭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所以從創業一直到現在,我都保持著兩個習慣:

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如果我有一個鐘頭,即使是睡不夠、遲睡,我一樣會看書。如果是非專業的書籍,我會抓重點看;如果是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我也會把它看完。

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怕落伍。

從前經商,只要有些計謀,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現在的企業家,還必須要有相當豐富的知識資產,對於國內外的地理、風俗、人情、市場調查、會計統計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一個人憑自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當然是最好,但是時間就浪費得多了,如果能將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那才是最好的。

付出紮實的努力


我17歲就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

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式,但我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的要素。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


對我而言,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臺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鐘後宣佈有颱風,我會怎樣,不管在哪做生意,我都有這種心理準備。

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個決策實施之前都必須做到這一點。

當我著手進攻的時候,我要確信,有超過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換句話說,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關注現金流


這個世界變遷好大,你不能因為今天生意做的好,就故步自封。我有個習慣,就是會留意現金流,如果有額外的資金,我會看機會在其他產業做生意。比如我在大陸遍地投資,港口、地產、金融、科技等領域都有涉及。

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產,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是正數的話,便不容易倒閉。

現金流是最重要的,這麼多年來,如果我不注重現金流,世界有這麼多風波,對企業都是會影響的。

所以我相信一個原則,發展不穩定,穩定就沒有機會發展。兩者間的平衡很重要。

注重自身修煉


➤ 一是遇事要冷靜。

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樣,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話,在打第二杆時,心更要保持鎮定及有計劃,這並不是表示這個會輸。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樣,有高有低,身處逆境時,你先要鎮定考慮如何應付。

➤ 二是適當地保持低調

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進攻的靶子。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在看蘇東坡的故事後,就知道什麼叫無故受傷害。蘇東坡沒有野心,但就是給人陷害,他弟弟說得對:我哥哥錯在出名,錯在高調。這個真是很無奈的過失。

李嘉誠:我之所以不失敗,只因記住了這6句話!


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狀,而自己老想著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若我繼續有這個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是會碰壁的。

➤ 三是廣結善緣,建立信任。

假如今日,沒有那麼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麼多事情的。

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的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