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創造條件讓女性在30歲前生三個孩子

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發表南京大學劉志彪、張曄《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一文,建議利用好社會撫養費,勇於鼓勵家庭生育。其中,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

基於此,搜狐財經國富智庫採訪到了威斯康星大學婦產科研究員、《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博士。

易富賢博士對此建議表示,這種設立生育基金的做法,其實就是過去一些地方實行的強制繳納“不超生保證金”(絕經後才能領取)和社會撫養費的思路一致,將強制少生,轉變為強制多生。這不但侵犯人權外,而且會降低生育意願和生育率。

專家:創造條件讓女性在30歲前生三個孩子

下為易富賢博士觀點全文:

人口政策到了關鍵時刻,各路人員紛紛蹭熱點,擾亂視聽,誤導民眾和決策。比如江蘇的《新華日報》發表南京大學劉志彪、張曄《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提出要妥善利用好社會撫養費,勇於鼓勵家庭生育。設立生育基金制度,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

這種設立生育基金的做法,其實就是過去一些地方實行的強制繳納“不超生保證金”(絕經後才能領取)和社會撫養費的思路一致,將強制少生,轉變為強制多生。這會降低生育意願和生育率。

南京大學那兩位教授不知怎麼想,還以為能用社會撫養費存量來鼓勵生育。每年徵收到的社會撫養費一共才200多億元(而每年對計劃生育的財政投入上千億元。),並且沒有進入國庫。社會撫養費有多少存量?只靠那點存量如何能鼓勵生育?

也有記者問過我:“從文章的細節看,好像有些觀點還不錯,您覺得有哪些觀點還比較可取?”

我當時說,文章中的那些有價值的觀點,都是我們多年前冒著很大的風險提出來的。現在他們不過胡亂地堆放了一下,原創了錯誤的核心觀點,你還要我來評價他們的細節?

不能繼續將人當成“物”,以為人口就像自來水一樣,想關就關,想開就開。

要尊重生命,歡迎每一個孩子,用愛心來迎接每一條生命,不是綁架孩子來到人世。人口問題,也不是靠這種小打小鬧就能解決人口問題的。需要尊重生命,將人當人看,大刀闊斧對經濟、政治、社會、衛生、文化、教育、倫理、城市規劃等進行綜合改革,才能有效提升生育率。

如果能有效提升生育率,那麼將奠定今後幾十年、上百年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國力上升的人口學基礎,可以說是功近而德遠。

我曾在《中國經濟報告》上發表了一篇《從全球視角探求中國人口新政》,在其中提到過,中國人口政策需另闢蹊徑。以下是我當時提到的建議:

1、統籌制定反人口危機措施。中國人口結構滿目瘡痍,要恢復人口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對社會、經濟、政治、教育、文化等各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應柔性設計,禁止強制。

2、開展人口危機的國情教育,修改教科書,糾正幾十年計劃生育宣傳所形成“人口是負擔”的觀念,廢除不利於生育的法律條款。

3、強化家庭價值。信奉家庭價值的人,生育動機強,勞動積極性高,會將更多的時間、精力、財力用於扶養孩子。比如廣西欽州、玉林、貴港以及廣東茂名等地傳統家庭價值保存的較好,2010年的生育率還在2.0以上;而東北則相反。美國各州政府的人均兒童投入,猶他州最少,但由於家庭觀念強,生育率是全國最高。

以色列的社會福利水平不高,但是堅守傳統信仰,生育率高達3.0。現在儒家圈地區還很重視教育,非婚子比例低,說明重視家庭的文化基因尚存。

傳統家庭價值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建議對其進行“託古”(不偏離“自然法則”)、“改制”(洗去糟粕,保留精華,重建經濟基礎)。

4、平衡人口再生產和物質再生產,保障婦女權益。家庭是人口再生產的基本單位,那麼社保制應該與家庭建設結合,符合我國傳統,是我國的一個好的制度資源,可以糾正西方社保制的弊端。

建議讓養老與養幼掛鉤,多孩多得(從孩子和社保)。以夫妻為“共同納稅人”,即便一方沒有工作,雙方都可領取退休金;共同納稅多,退休金也多。

這樣夫妻既努力生產人口,也努力生產物質(提高養孩能力);既多生孩子,也養好孩子(避免不負責任生育)。生育率和勞動參與率都高。離婚增加了該制度的設計難度,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核算平衡的制度,需要精細地設計以公平地保障婦女權益。

給婦女提供合理的帶薪產假,由國家社保而非僱主支付,僱主就不會歧視女性。帶薪產假可由祖父母分享(算工作、計工齡、繳社保),以便讓母親早返職場。多孩家庭可返稅。醫療保險、公園門票等以家庭為單位,“添孩不加銀”。

5、平衡兒童福利和老人福利。發展型福利優先於消費型福利才利於社會持續發展。不可能取消社保,那麼就應提供兒童福利;兒童福利再高,也只會是老人福利的零頭。

今後中國勞動力減少,“麵包”越來越少。應該設立紅線,讓社會養老只能獲得紅線內比例的“麵粉”,養老產業、養老智庫的職責是用這些“麵粉”高效地製作出味美、足量的“麵包”,而不是瓜分到更多“麵粉”。

6、平衡生育能力和養育能力。在農業社會,生育能力和養育能力同步。但是現在有生育能力時,無養育能力;有養育能力時,喪失了生育能力。建議降低法定結婚年齡到17歲或16歲,目前英國是16-18歲,美國是18歲(在父母同意和/或法院許可的情況下,可在16-18歲;懷孕女性則可更早)。

現在教育效率提高,應將小學縮短為5年,初中、高中共5年,10年義務免費教育。對男女實行差異化教育,推廣網絡教育,讓婦女平均初育年齡控制在25歲以內,多數婦女有條件在30歲前生三個孩子(也有利於優生),順利進入職場。

為了縮小養育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時差,政府應給予生育補貼。日本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領42萬日元,此後每孩每月補貼額:未滿3歲者,1.5萬日元;3歲到小學畢業,第一、二個孩子1萬日元,第三個(或以上)孩子1.5萬日元;初中生1萬日元。在生育津貼裡安插一筆“催婚費”,協助地方主辦相親活動,婚介利用“大數據”匹配分析。

將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逐漸提升到5.5%,優先保障嬰幼兒的營養、健康和早期教育。免費產檢、分娩。建立更多便利的育兒中心、課後托兒班,3至5歲幼童免費入園、入托。鼓勵退休老人參與幼托。限制課外補習班,加強課堂教育,淘汰不合格教師。完善大學貸款和助學金制度,創造大學生打工條件。

給年輕人提供優惠房貸、租房。增加城市土地供應,將建成區土地控制標準從每平方公里1萬人降至4千人,可以降低房價、改善交通、縮短通勤時間。城市和住房設計應“宜生”,有利於主流家庭養育三個孩子並照顧老人。

培育清純的民風,降低婚嫁成本。保障飲食安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護生育能力。

7、開展尊重生命的教育,限制中晚期墮胎。俄羅斯禁止懷孕12周以後墮胎(因強姦而懷孕則可推至22周),禁止墮胎的廣告。美國有51%的懷孕是意外的,也是因為有限制墮胎的法律,生育率才維持在1.8-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