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是魯智深捉的,爲何卻說武松單臂擒方臘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提到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不能不說,這其實是一個悲劇,宋江一夥人嘯聚山林,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靠著梁山的地理優勢,多次與官軍對抗,最後積累了與朝廷談判的資本,和平招安成為了大宋王朝的一支生力軍。

方臘是魯智深捉的,為何卻說武松單臂擒方臘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也正是宋江在招安之後,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勁敵,這個勁敵就是方臘。北宋王朝末年時,由於政治的腐暗,導致民間激變四起,田虎王慶這樣的起義軍橫行,變成了大宋的疥瘡之癢,但是真正成為北宋毒瘤的還是方臘軍隊。宋江與方臘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宋江的軍隊再雄壯,也不過是躲在山窪窪裡的村夫莽漢,北宋王朝天兵一到,必然成為齏粉。

方臘是魯智深捉的,為何卻說武松單臂擒方臘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但是方臘可就不一樣,方臘雄踞江南,根基非常深,而且雄兵百萬完全可以跟朝廷分庭抗禮,北宋王朝稍有懈怠就會被推翻。況且方臘已經稱帝,儼然是一副國中之國的樣子。而宋江與方臘的戰鬥更是慘烈,要知道之前,無論是徵遼還是討王慶,平田虎,梁山都未損失任何一員大將。但是在與方臘的拉鋸戰中,梁山損兵折將,一百單八位將領幾乎損失了2/3,可以說傷亡代價極大。

方臘是魯智深捉的,為何卻說武松單臂擒方臘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歷史中方臘是一個能人,他不僅能夠掀起江南民變,更是一個武藝高強之人。可是他武藝再高,終究也只是宋王朝被擒到京都活剮的階下囚,就是因為他兵敗之後被活捉。在觀看影視劇中我們都知道,方臘是被武松擒獲,而且兩個人的打鬥場面非常激烈,甚至武松還為此失去了一條臂膀,這個著名的橋段就是武松單臂擒方臘。

方臘是魯智深捉的,為何卻說武松單臂擒方臘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可是在原著中,這個橋段卻不存在,因為很多讀過原著的小夥伴都知道,書中描寫方臘被捉的場面其實很簡單,方臘只是在樹下休息時,被後面轉出來的一個大和尚一禪杖打翻,隨即就被活捉,而這位大和尚正是魯智深。也正是由於書中原著描寫和電視劇中的不同,這才使得水滸迷們分成了兩派進行爭論,始終難解難分。

方臘是魯智深捉的,為何卻說武松單臂擒方臘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同樣都是捉拿方臘,號稱根據水滸原著拍攝的水滸傳電視劇,為何要將裡面的情節篡改呢?魯智深和武松兩個人擒獲方臘到底有什麼不同?電視劇之所以會拍出武松與方臘戰鬥的場面,就是要凸顯武二郎的神勇,要知道武松在梁山落草之前,基本上都是處於開掛狀態,可是自從到了梁山後,一直沒怎麼露過臉,因為實在沒有立下多大的功勞,所以這讓沉迷劇中的觀眾也很失落。誰也不想讓當年的打虎英雄如此落寞,更不想讓其無聲無息的悄然退場。

方臘是魯智深捉的,為何卻說武松單臂擒方臘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當時的民間樂曲中也曾有過樑山戲,大多數都是以武松這個武生為主,所以按照這個劇情來讓武松與方臘對戰,不僅能夠使觀眾大過眼癮,也凸顯了梁山徵方臘時的艱難,若是按照原著中來描寫,魯智深就相當於是撿漏,缺少了許多讓人亢奮的情節,難以帶動觀眾情緒。在原著中,作者之所以會讓魯智深擒獲方臘,就是要對應“遇臘而執”的謁語,凸顯出魯智深的佛性,為最後魯智深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打下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