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人發中心主任賀丹:我國正處於人口紅利後半期

10月26日,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圍繞“中長期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議題,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作主題發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連維良介紹了相關情況,13位委員和兩位專家學者作了會議發言,國家相關部委的同志和委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10月30日,《人民政協報》摘登了此次雙週協商座談會的相關發言,其中包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的發言《我國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賀丹在發言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至本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上世紀70年代至2010年,屬於人口紅利前半期。第二階段從2010至2035年左右,屬於人口紅利後半期。第三階段將從2035年到2050年,人口總量平穩下降,老齡化程度較高,可稱為後人口紅利期。屆時我國仍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但人口結構狀況與發達國家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在賀丹看來,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紅利後半期,人口與經濟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

賀丹在發言中說,“我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提前面對低生育率、老齡化等問題具有歷史必然性,也是後發展國家早晚要面對的挑戰。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紅利後半期。人口對經濟發展有利因素仍然較多。一是勞動力數量充裕。二是人口負擔較輕的比較優勢依然存在。三是人口總量勢能逐步顯現。巨量人口的規模效應可以支撐每一個細分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當前,正是人口矛盾交疊、發展方式交替、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應當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促進人口發展與外部環境的動態均衡。在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上要妥善處理好幾個關係。一是應對長期就業壓力與解決勞動力供需結構失衡的關係。二是控制人力成本上漲與培育優質高效消費市場的關係。三是發揮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保持人口合理分佈的關係。”賀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